•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第二批FOF有望月底获批

证券日报10月23日——10月20日,南方全天候策略FOF率先募集成功并成立,成为第一只成立的FOF基金。同样提前结束募集的嘉实领航资产配置FOF,预计在本周成立。随着FOF基金推行节奏的加快,业内预计,第二批FOF基金的审批也临近,预计会在本月底或下月初有所进展,可能涉及4家基金公司。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基金审批信息,截至9月30日,目前申请待批的FOF基金达到79只,涉及46家基金公司。

    随着FOF基金推进节奏的加快,公募行业也在加紧招聘相关人才。《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查阅招聘网站发现,目前多家公募基金委托猎头招聘FOF基金经理,开出的年薪从50万元—200万元不等。负责招聘FOF基金经理的一位猎头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对FOF基金经理要求比较高,多偏向有大型券商资管、银行或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人才,甚至有基金公司直接要求目标基金经理要有银行管理FOF产品管理经验,即便是有海外FOF产品管理经验的他们也暂不考虑,能匹配的人才比较难招。


    FOF基金推进节奏加快

    公募紧急配备相关人才

    备受业内关注的FOF基金又有新进展,南方全天候策略FOF于10月20日成立,成为第一只成立的FOF基金。另外嘉实基金的FOF产品也提前结束募集,预计本周也能成立。据南方基金官网显示,南方全天候策略FOF首募规模超33亿元,FOF首战告捷。业内预计,第二批FOF基金的审批也临近,预计会在本月底或下月初有进展,可能涉及4家基金公司。

    随着公募FOF推进节奏的加快,《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查询招聘网站发现,多家猎头公司在为公募基金寻找FOF基金经理、研究员以及风控经理。记者统计发现,FOF基金经理的年薪从50万元—200万元不等,要求的任职条件也不同。

    据某招聘网站招聘信息显示,一家国内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给出150万元—200万元的年薪,招聘FOF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是目前给FOF基金经理开出薪资最高的基金公司。该公司要求基金经理有金融或投资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5年及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同时要有2年及以上投资管理工作经验,另外,还要求要有一定的量化分析基础,拥有CFA、CPA等金融专业认证资格者优先。

    记者致电该猎头时,她表示,这家公募基金的薪资确实比较高,但是对FOF基金经理的要求也比较高,因为国外的FOF产品与国内不同,即便是有海外FOF产品管理经验的他们也暂不考虑,该公司更倾向于招聘有银行管理FOF产品经验的投资经理。因为要求比较高,匹配的人才比较难招。

    另一家中国首批合资基金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列出的要求则没那么多,除了学历要求之外,更侧重基金经理的基金研究工作经历。基金经理有在保险公司从事基金投资、基金研究,在基金评价机构从事基金研究,在私人银行从事资产配置建议、偏重基金方向的投资顾问等相关工作经验优先,对投资经验年限并没有明确要求,给出的薪资相对较低,年薪为50万元—80万元。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致电咨询该猎头时,他解释到,主要是因为公司目前申请的FOF产品仍在列队中,第二批审批不知能否通过。另外50万元-80万元的薪资仅为基本工资,如果加上各种奖金,年薪也能上百万元。另外,公司更倾向招聘有大型券商资管或者公募基金从业经验的人员。至于实际投资经历,他告诉记者至少要有1年-2年的实际管理经验,若没有实际投资经验,就只能做研究员。


    仍有79只FOF产品

    排队待批

    除了FOF基金经理之外,一些公募基金同时也在招聘FOF风控经理和研究员,开出的年薪在30万元—65万元,其中国金基金要求风控经理有具有金融类硕士学历,以及两年以上基金、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证券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同时有FRM、CFA认证资质者优先。

    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基金审批信息,截至9月30日,除去首批通过的6只FOF基金之外,仍有79只FOF产品排队待批,涉及46家基金公司,其中,汇添富基金待审批的FOF产品多达4只,另外华夏、南方、招商、博时、富国、广发、国泰、诺德、长盛等基金公司申请待批的FOF产品也均有3只。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观察发现,今年3月21日,跟首批获批的6只FOF基金同日获得第一次反馈的还有另外6只基金,涉及5家基金公司。汇添富基金旗下2只,中融基金、长盛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各有1只。9月份,有2家基金公司申报的FOF基金获受理,中邮创业基金和九泰基金各有1只。

    FOF基金作为基金市场的新成员,在被投资者质疑的同时,也被寄予厚望。有投资者将FOF基金与当初的QDII基金对比,认为基金经理均没有相关经验,并不看好。但是也有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基金经理比一般投资者更熟悉圈内基金经理的风格,并且比较看好某家基金公司的FOF产品,该投资者也已申购此FOF产品。

自由贸易港主题雄踞风口 三路资金追捧受益龙头

证券日报10月23日——10月20日,自由贸易港主题成为场内最大风口,据不完全统计,主题内广州港、上港集团、长江投资、厦门港务、华贸物流、锦江投资、中远海科、申达股份、浦东建设、畅联股份、东方创业、外高桥、嘉诚国际、上海三毛、网达软件、交运股份、龙头股份等17只概念股均以涨停价报收,同时也得到各路资金的认可。

    从政策面上看,今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通过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此外,天津自贸区也已委托南开大学中国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开展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战略研究,而陕西省也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打造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

    事实上,券商也纷纷表示看好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其中,对于走在前列的上海自贸区,东方证券表示,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上海的区域价值将得到重估,设立自由贸易港将使得优质产业进一步向临港区域集聚,在临港的区域拥有产业园区的公司将从中受益。而国金证券也认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有效加速世界各地货物在上海的集散,以及各地商人与旅客在上海的往来,对于上海交运及物流企业,将带来业务量提升的直接利好。


    从10月20日资金流向看,上述17只实现涨停的自由贸易港龙头股,不仅成为场内大单资金的宠儿,同时也受到游资以及融资客的青睐。

    具体来看,《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10月20日,上述17只实现涨停的自由贸易港龙头股均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金额约16.23亿元。其中,厦门港务(25941.78万元)、广州港(23252.69万元)、上港集团(14030.45万元)、华贸物流(12580.74万元)、浦东建设(10321.10万元)等5只个股当日大单资金净流入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备受市场瞩目。

    从龙虎榜资金来看,10月20日,上述17只个股中,有5只个股现身当日龙虎榜,其中,厦门港务(9907.98万元)、广州港(4798.60万元)、嘉诚国际(2061.71万元)等个股均实现龙虎榜资金净流入,成为场内游资的“宠儿”。

    两融资金方面,上述17只个股中,有7只两融标的股,其中,上港集团(10466.53万元)、外高桥(4182.7万元)、交运股份(1985.47万元)、申达股份(161.94万元)等个股10月20日均实现融资净买入,受到了融资客的青睐。

    对此,分析人士也表示,受益政策面利好预期推动,短期内自由贸易港主题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相关区域内交运、物流、商贸以及地产等板块相关概念股均有望受益,值得跟踪观察。

连续第五天!中国央行今日净投放1400亿元

楼市继续降温 9月热点城市房价环比无一上涨 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华尔街见闻10月23日——又一轮房地产调控袭来,叠加多地严控消费贷流入房市,租赁市场逐渐发展的影响,9月,中国楼市继续降温。

一线城市房价环比无一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继续回落。

此前央行表态支持北上广深房贷利率上浮,9月,四个一线城市连续两个月房价环比下滑或持平。其中,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亦下滑3.8%。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北京9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0.2%(前值0.0%),同比+0.5%(前值+5.6%)。

上海9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0.1%(前值0.0%),同比-0.1%(前值+3.2%)。

广州9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0.5%(前值-0.7%),同比+9.4%(前值+13.3%)。

深圳9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0.0%(前值-0.4%),同比-3.8%(前值-2.0%)。

路透社的测算显示,中国9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升0.2%,涨幅持平8月前值。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在解读中称:

一、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继续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9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从环比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全部下降或持平;从同比看,涨幅均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个百分点之间。

二、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下降,二三线城市涨幅继续回落或与上月相同

初步测算,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降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

三、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据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2个月回落,9月份比8月份分别回落3.5和3.8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10个月回落,9月份比8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9月份比8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2个月回落,9月份比8月份分别回落1.1和0.6个百分点。

安倍连任已无悬念 日元下跌日股创史上最长连涨期

爆出多年来最严重漏洞 全世界的WIFI可能都不安全

全天候科技10月17日——网络安全再次受到威胁。

10月17日媒体消息,一份周一公布的报告称,WIFI设备的WPA2安全协议存在漏洞。该漏洞名为“KRACK”,它可能使所有连接WIFI设备的通讯被窃听。《华尔街日报》援引相关专家的说法称,这是多年来发现的最严重漏洞。

安全专家Mathy Vanhoef表示:“该漏洞影响了许多操作系统和设备,包括Android、Linux、Apple、Windows等。”


“KRACK”如何侵入用户网络?

“Krack”全称为Key Reinstallation Attack”,它暴露了现代无线网络通用协议WPA2的一个基本漏洞。据Vanhoef介绍,该漏洞存在于四路握手(four-way handshake)机制中,这个机制允许有共享密码的新设备加入网络。

因此,攻击者可利用漏洞从WPA2设备破译网络流量、劫持链接,将内容注入流量中。简言之,攻击者可通过此漏洞获取万能密钥来访问WPA2网络,从而窃听用户的通讯信息。

WPA2破解将会影响谁?

媒体指出,任何连接WIFI网络的设备都可能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漏洞对部分版本的Linux会带来“灾难性”打击,对运行Android 6.0及以上系统的设备造成“极其毁灭性”的打击。根据谷歌数据,超一半的Android设备都是使用的这些系统。

目前,Vanhoef还不确定黑客会不会利用这一漏洞来发起攻击。


如何降低“被窃听”风险?

保证用户网络安全的方法有:推出安全补丁和升级到更安全的加密协议。这都需要企业来完成。

对于个体用户而言,Vanhoef表示,没有必要更改WIFI密码,相反,路由器和相关固件的更新变得更为重要。

另外,物理距离也会保护用户网络安全。因为,黑客如果要攻击用户的WIFI就需要物理接近。

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公共场合的WIFI也变得更不安全了,专家建议最好还是使用4G网络。

本周一,美国国土安全局网络应急部门US-CERT确认了漏洞的存在,并于2个月前秘密通知了厂商和专家,告诉它们存在这样的漏洞。

截至目前,已有多个企业对此采取了措施。

微软:10月10日发布安全补丁,使用Windows Update的客户可以使用补丁,自动防卫。

苹果: 漏洞已经在 iOS、tvOS、watchOS 和 macOS 系统的测试版本上得到了修复,这些 beta 版本目前推送给开发者,并将很快面向消费者推出。

谷歌:已经知道问题的存在,未来几周会给任何受影响的设备打上补丁。

Gartner公布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AI将成主战场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公布了将在2018年对大部分企业机构产生显著影响的首要战略科技发展趋势。


Gartner将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定义为具有巨大颠覆性潜力、脱离初期阶段且影响范围和用途正不断扩大的战略科技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在未来五年内迅速增长、高度波动、预计达到临界点。


Gartner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表示:“Gartner的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8)与智能数字格网(Intelligent Digital Mesh)息息相关。智能数字格网是未来数字化业务与生态系统的基础。在制定创新战略时,IT领导者必须考虑这些技术趋势,否则将面临节节败退的风险。”


前三个战略科技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将如何渗透至几乎任意领域,并代表着未来五年内技术提供商的一个主战场。随后的四个趋势集中于混合数字与物理世界,以打造一个沉浸式、数字增强型环境。最后三个趋势则指的是利用不断扩大的人员与商业规模以及设备、内容、服务之间的连接,实现数字化业务成果。



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基础(AI Foundation)


至少到2020年之前,创建能够自我学习、调整并有望自主行动的系统都是技术提供商的一个重要战场。直到2025年,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决策、重塑商业模式与生态系统、重建客户体验的能力都将是数字化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推动力。


Cearley先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演化,各企业机构必须对技能、流程与工具投入巨资,以便成功利用这些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增强型系统。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数据准备、集成、算法、选择训练方法和建模。数据科学家、开发人员与业务流程所有者等多方支持者将需要一起工作。”



智能应用与分析(Intelligent Apps and Analytics)

在今后几年里,几乎任一应用与服务都将采用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其中某些应用将成为真正的智能应用,若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这些应用程序将无法存在。其他一些则将潜在利用人工智能,从幕后提供智能。智能应用在人类与系统之间搭起了一个全新智能中间层,有望改变工作的本质以及工作场所的结构。


Cearley先生表示:“在探索智能应用时应将其作为增强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而非简单地替代人类。增强分析是一个格外具有战略意义的、逐渐发展的领域。它面向广泛的商业用户、运营工作者和民间数据科学家(citizen data scientist),利用机器学习自动完成数据准备、洞察发现与洞察分享。”


在广大软件与服务市场内,人工智能已成为下一个关键领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各个方面。套装软件与服务提供商应表明将如何通过高级分析、智能流程和先进的用户体验等形式通过人工智能为新版本增加商业价值。



智能物件(Intelligent Things)


智能物件是指摒弃严密的编程模型,转而利用人工智能实现高级行为并更加自然地与周围环境及人类进行互动的实物。人工智能正在大力推动全新智能物件(如: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与无人机)的进步并为许多既有物件(例如与消费者及工业系统相连接的物联网)带来更强功能。


Cearley先生认为:“目前,用于受控环境(例如耕作与采矿)下的自动驾驶汽车(automobile vehicles)是智能物件快速成长的一个领域。到2022年,我们可能将亲眼目睹自动驾驶汽车在有限、可控且明确定义的道路上行驶的实例。不过,驾驶员可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的一个必要条件,以防发生意外技术故障。至少在未来五年内,我们预测需要驾驶员的半自动汽车将占主导地位。在此期间,制造商将更加严格地测试技术,同时法律法规问题以及文化接受度等非技术性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再现真实的实体或系统。在今后三至五年内,物联网项目背景下的数字孪生尤其前途光明,并于当前引领着人们对于数字孪生的兴趣。精心设计的资产数字孪生有望极大地改进企业决策。这些数字孪生与其真实的对应物相关联,并用于了解物件或系统的状态、响应变化、改进运营并提升价值。首先,各企业机构将只是实施数字孪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它们,提高其收集数据、反映正确数据、应用正确分析与规则并有效响应商业目标的能力。


Cearley先生表示:“久而久之,我们世界中几乎每一方面的数字化再现都将与其真实对应物动态地联系在一起,此外还将彼此联系并纳入基于人工智能的功能,以实现高级模拟、运行与分析。城市规划者、数字营销人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以及工业规划者均将受益于这一向综合数字化孪生世界的长期转变。”



从云到边缘(Cloud to the Edge)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描述了一种计算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信息处理、内容收集与交付均在邻近此类信息的源头完成。连接与延迟挑战、带宽限制以及嵌入边缘的更强大功能均支持分布式模式。各企业应着手将边缘设计模式用于基础设施架构之中——对于拥有大量物联网元素的企业尤其如此。


虽然许多人将云与边缘视作竞争方法,但云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弹性扩展的技术功能以服务形式交付,且天生就无需集中模式。


Cearley先生指出:“从互补概念考虑时,云可作为创建服务导向型模式以及集中控制和协作结构的一种技术方式,而边缘则用作交付方式,从而以离散或分布式流程执行云服务的各个环节。”



会话式平台(Conversational Platforms)

在人类与数字化世界互动方面,会话式平台将推动下一个重大模式转变。诠释意图的负担从用户交给了计算机。该平台接收用户的问题或命令,然后通过执行某些功能、展现某些内容或询问更多输入信息来响应。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话界面将成为用户互动的一个首要设计目标,并通过专用硬件、核心操作系统特性、平台及应用来实现。


Cearley先生认为:“在理解语言以及用户基本意图方面,会话式平台已经达到了临界点,但仍有所不足。会话式平台面临的挑战在于用户必须以非常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沟通,而这通常都是令人失望的体验。会话模型的稳健性以及用于访问、调用与协调第三方服务以交付复杂结果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及事件模型是各类会话式平台之间的主要区别要素。”



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

会话式界面正在改变人们控制数字世界的方式,而虚拟、增强和混合现实(virtual, augmented and mixed reality)则在改变人们观察和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市场尚不成熟,还处于碎片化阶段。不过,人们对该领域的兴趣非常浓厚,因而催生了视频游戏和360度球幕视频等诸多新奇的虚拟现实应用,然而这些高级娱乐应用目前能产生的商业价值微乎其微。为了推动实现真正有形的商业效益,各企业必须审视特定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的真实场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优化设计、培训和可视化过程。


作为一种融合并拓展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功能的沉浸式体验类型,混合现实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特别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技术十分引人注意,因为它优化了界面以更好匹配人们观察并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混合现实跨度极大,包括用于增强或虚拟现实的头盔式显示器以及智能手机、基于平板的增强现实和环境传感器的应用等。混合现实代表了人们观察并与数字世界互动的范围。



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正在从数字货币基础架构向数字化平台转变。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的集中式交易和记录机制截然不同,可作为已有企业和初创公司发展颠覆式数字化业务的基础。虽然有关区块链的宣传都集中于金融服务行业,但区块链在其它一些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比如政府部门、医疗保健、制造业、媒体发布、身份识别、所有权登记服务和供应链等。虽然区块链前景可观且无疑会带来颠覆式影响,但是对区块链的展望胜过区块链的现实,而且许多相关技术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难以成熟。



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数字化业务的核心围绕以下理念,即:企业总是保持高度敏感,随时准备探索利用全新的数字化业务时刻。业务事件可以是数字表达的任何事物,反映出明显的新状态或状态变化,比如完成订单或飞机着陆等。借助事件代理(event brokers)、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内存数据管理(in-memory data management)和人工智能,人们可以更迅速地发现业务事件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不过,如果缺乏文化和领导力变革,技术本身也难以实现事件驱动模式的全部价值。数字化业务促使IT领导者、规划者和架构者从本身需求出发去积极地采用事件思维(event thinking)。



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Continuous Adaptive Risk and Trust)

为了确保数字化业务计划面对高级定向攻击时仍能有效实施,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导者必须采用一种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评估(CARTA)方法,以实现基于风险和信任且带有适应性反应的实时决策。安全基础架构必须在任何地方都具有自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利用机会并管理风险,从而确保安全性能够跟上数字化业务的速度。


作为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评估的一部分,各企业机构必须克服安全团队和应用团队之间的障碍,就像DevOps工具和流程弥合开发和运营之间的差别一样。信息安全架构师应尝试从多点协同将安全测试融入DevOps工作流程之中,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以十分透明的方式与开发人员合作,并且保持DevOps的团队合作、敏捷性和速度以及开发环境的灵活性,从而实现“DevSecOps”。运行时,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评估也可与诱捕技术(deception technology)等联合应用。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进步已使“自适应蜜罐技术”(adaptive honeypot)的部署、管理和监控变得更加容易,而后者是网络诱捕的基本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