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别嫌它丑,木底鞋会是2019年你躲不过的潮鞋

今年又有一款你躲不过的鞋要大火特火了,这款鞋就是很可能让人满脸问号的木底鞋(Clogs)。


这不是在骗人,看看最近几季大牌的秀场你就知道,作为丑鞋代表之一的木底鞋真的又被设计师们爱上了。他们的热情迟早会感染到紧跟潮流的时髦人士,并且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穿上木底鞋了。


说起最近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木底鞋,一定是Dior 2018秋冬秀场上的那双,不少时尚界人士都认为是它先掀起了最近木底鞋的潮流。木底鞋最早出现在Dior秀场是在1955年,而Dior女装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又在2018秋冬对木底鞋进行了全新演绎。



Dior秋冬系列木底鞋 图片来源:Dior

这款名叫DiorQuake的木底鞋看起来没那么笨重,有些减龄效果,和Dior的Oblique花纹也算得上般配。尽管还是有人难以接受,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款鞋做到了让人一眼难忘。



DiorQuake木底鞋 图片来源:Dior Twitter

自那以后,木底鞋在秀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Miu Miu 2019春夏秀场上的木底鞋有着更加奇异的形状,似乎穿上走路都很困难。这种不算好看又不舒服的鞋子最适合的也只有凹造型狂人了。



Miu Miu 2019春秋系列木底鞋 图片来源:PETER WHITE

Lanvin 2019秋冬大秀那双木底鞋的款式更加常规,但却有着波西米亚风情的花纹,算是呈现出木底鞋原本就具有的不羁感。



Lanvin 2019秋冬系列木底鞋 图片来源:PETER WHITE

Alexa Chung 2018秋冬秀场的露趾高跟木底鞋有着浓浓的复古风情和一丝摇滚范儿,不过大概只有英国It Girl兼搭配天才Alexa Chung本人才能驾驭它。



Alexa Chung 2019秋冬系列木底鞋 图片来源:IMaxTree

木底鞋到底是怎么在时尚界拥有一席之地的?这既是个时尚疑问,也是个历史问题。


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木底鞋,例如古罗马人去澡堂时就会穿木底鞋。在中国的历史上,木底鞋中国历史上木屐则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流行,汉朝时期成为被人们普遍穿着的服饰之一,直到宋朝时期布鞋、靴子逐渐取代了木屐,人们才很少穿木底鞋。除此之外,不少学者认为日本的木屐源自中国,这种木底鞋在传到日本后被称为下駄(geta)。


而目前流行的木底鞋的款式最接近于荷兰木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是当时贵族们爱穿的鞋履。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荷兰和英国的工人大多会穿着木底鞋工作,它能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保护工人的双脚。除了工人,荷兰的农民也经常会穿着木底鞋劳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波西米亚风在欧美流行,木底鞋成为波西米亚风的代表单品之一。。一双夸张的高跟木底鞋、一条宽大不羁的膏药喇叭裤、一件流苏上衣几乎是嬉皮士们的标配。这种造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现在人们说起木底鞋,还总会回忆起1970年代嬉皮士的模样。



1970年代的嬉皮士 图片来源:Pinterest


1970年代的嬉皮士 图片来源:Vogue

迈入新世纪,木底鞋依旧获得了自己的高光时刻。2000年初火起来的Crocs洞洞鞋其实就算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木底鞋,它们有着同样的肥大鞋型,而它所引发的丑鞋热潮和争议都是难以被忽视的。


不过,洞洞鞋在近几年已经退潮,以至于Christopher Kane和Balenciaga前两年推出的洞洞鞋都毁誉参半,收到的评价还是吐槽居多。



Christopher Kane与Crocs合作推出的洞洞鞋 图片来源:Christopher Kane


Balenciaga厚底鞋

不难发现,如今能够流行的木底鞋并不是那些一味追求丑到极致的鞋子。无论是Dior的Oblique木底鞋还是Gucci的毛毛木底鞋,都还是能挑出一些足够时髦的元素,营造出或复古或俏皮的风格。如果2019年你还想购入一双不曾尝试的鞋子,木底鞋或许会是你的最佳选择。

亚马逊将开启大型清洗活动,小型供应商或被迫转型

北京时间5月29日早间消息,两个月前,亚马逊停止了数千家供应商的订单,但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恐慌随之而来。直到几周后,订单悄然恢复,而亚马逊也表示暂停采购是为了清除假冒产品。供应商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一场规模更大、更持久的清洗活动即将到来,这将彻底改变这家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与许多长期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据熟悉该计划的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千上万的小型供应商的批量订单将会枯竭。知情人士称,亚马逊的目标是削减成本,并集中精力向宝洁、索尼和乐高等主要品牌进行批发采购。这将确保公司拥有足够的必备商品供应,并帮助其与沃尔玛、塔吉特和百思买等公司竞争。


长期以来依靠亚马逊获得稳定订单的小型供应商必须学会开网店的新模式。他们不能直接向亚马逊大量销售商品,而是需要一件一件地向普通消费者出售。这是亚马逊电子商务战略的一项重大转变,因为该公司大约在20年前就向独立卖家开放了网站。知情人士表示,虽然这项计划可能改变或取消,但目前正在向前推进。


“这种变化会令亚马逊上销售的品牌产生恐慌。”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说,他组织了一个专注于亚马逊的年度电子商务会议Prosper Show。“亚马逊通常不会给予大量的筹备时间,而且品牌也会感到恐慌。如果他们很快做出这一改变,品牌将会在夏天结束之前采取行动,否则他们的假日季将面临风险。“


亚马逊发言人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作为我们正常业务的一部分,我们会根据个人情况审查我们的销售合作伙伴关系,任何对大规模减少供应商的猜测都是不正确的。”


亚马逊以两种方式保留库存:一种是直接从批发供应商处购买产品,像传统零售商店一样转售产品;还有一种是允许独立商家在类似于eBay的网站上发布他们自己的产品。在亚马逊上销售的商品中约有一半来自独立商家,而这项最新变化将进一步推升集市业务的营收占比。


清除供应商是亚马逊“放手”计划的最新举措,旨在不断在其网站上增加产品选择,而无需花费资金来监督这一切。该项目需要自动完成需求预测和价格谈判等任务,这些任务之前主要由亚马逊员工完成。此外还要推动更多的亚马逊供应商自己销售商品,这样一来,亚马逊就不需要花钱让别人从事这项工作。


此举对亚马逊还有另一个好处。通过迫使许多现有批发供应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他们的产品,该公司本身便可减少库存,降低无法售出商品的风险。此外,亚马逊可以通过每次的销售行为向供应商收取佣金,以及存储、包装和交付货物的费用,从而提高利润。


知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每年在网站上销售不到1000万美元产品的供应商将不再从亚马逊获得批发订单,但会因为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还有一个迹象也表明供应商的动荡正在逼近,那就是亚马逊没有与许多小型供应商重新谈判年度条款,而这本应是每年春季的常规活动。另一位知情人士称,亚马逊还没有填补许多空缺的供应商经理职位,这表明该公司预计,随着供应商数量的减少,负责处理供应商关系的人员也会相应减少。


知情人士说,亚马逊开始讨论它将在秋季保留哪些供应商。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管理供应商关系的亚马逊员工可以针对不应被削减的供应商进行书面论证,但最终由高层领导决定。


近年来,亚马逊越来越重视其集市业务,该业务去年产生了超过一半的电子商务销售额。与此同时,商家服务的收入增长速度是网上商店收入的两倍。该公司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他的年度股东信中表示,集市正在严重挤占自营份额。


在线集市提供的选择种类繁多,即便是规模最大的实体店也无法与之相比。沃尔玛和塔吉特都在复制亚马逊的集市模式,以此增加选择。根据eMarketer的数据,今年美国消费者将在亚马逊上花费3170亿美元,占所有在线销售额的52.4%。该公司的利润连续七个季度增长,投资者预计这一趋势将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延续下去。


华尔街可能会看好亚马逊努力整合大品牌的大宗采购,但小型供应商必须在繁忙的假日购物季之前迅速做出调整。


咨询公司Trisbell专门帮助人们在亚马逊上销售商品,其CEO安德森·萨尔加多(Anderson Salgado)曾经担任亚马逊供应商精力。他表示,从亚马逊批发供应商转向集市零售商需要120天,而规模较小的亚马逊供应商现在就应该学习如何在亚马逊的集市上进行销售,从而实现更加顺畅的转型。


“如果这种情况令人们措不及防,那就无法在购物季期间做好准备。,”他说。“先发制人的企业可以茁壮成长。”

YY欢聚时代发布一季报:全球移动月活跃用户超4亿,75%以上来自海外

 

5月29日,欢聚时代(NASDAQ:YY,以下简称YY)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YY2019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7.806亿元,同比增长47.1%,净利润31.204亿元,同比增长223.9%。


在用户增长方面,YY全球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超4亿,其中超75%用户来自海外,付费用户增至950万,同比增长37.1%。


YY欢聚时代集团产品矩阵包括: YY 直播、BIGO LIVE、虎牙直播、短视频平台LIKE、视频通讯平台IMO,以及以小游戏为导向的社交网络平台HAGO。


财报数据显示,BIGO LIVE和LIKE短视频用户均保持快速增长,整体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60.6%至7870万。这得益第一季度LIKE短视频推出了扶持高质量PUGC和自媒体表演者的计划。


IMO是一个全球视频通讯平台,主要提供流畅的视频通话和其他功能。根据YY财报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IMO月活跃用户超2.1亿,主要覆盖中东、南亚等地区,日均视频通话次数超过6500万次、人均单日视频通讯时长近40分钟、日均三人及以上视频会议次数超20万。


小游戏社交网络平台HAGO也保持了增长。据悉,HAGO推出了具有虚拟礼物功能的语音聊天室,用户可在享受休闲游戏的同时互相交流,社交属性进一步放大,也提升了用户在线时长。数据显示,HAGO第一季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1小时。


“在收购BIGO之后,YY已经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在2019年第一季度拥有超过4亿的全球视频和直播的平均移动MAU,主要得益于YY、BIGO和虎牙的业绩提升。”YY董事长兼CEO李学凌表示:“重要的是,超过75%的用户来自中国以外地区,这表明我们的全球扩张战略取得了初步成功。我们的短视频和直播服务的平均移动MAU达到了1.924亿,YY、BIGO和虎牙的付费用户总数继续健康增长。”


据李学凌介绍,这一强劲增长是YY致力于扩展全球业务、升级内容产品和提高AI技术能力的结果。在这一季度,IMO的平均移动MAU也达到了2.118亿。通过提供流畅的视频通话和其他功能,IMO吸引了来自中东、南亚和其他全球地区的粘性极高和以视频为导向的用户群。随着不断发展不同业务线之间的协同效应,YY将利用这些协同效应在其平台上生产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YY欢聚时代首席财务官金秉进一步评论说:“ 第一季度的总收入同比增长47.1%至人民币47.806亿元,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直播收入同比增长47.9%至人民币44.85亿元,以及BIGO合并报表的贡献。展望未来,随着我们继续在基于视频的内容产品,全球用户群扩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我们有信心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商业化能力并保持可持续的增长。”

金准产业研究 管制华为对美国12家通信供应商的消极影响

前言

近期,根据美国商务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美国商务部的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公司加入其Entity List(实体清单),其法律依据是美国《出口管理条例》。随后,美国各大半导体公司接到美国政府通知,停止对华为供货,此事件对通信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一、科技发展之路“危”与“机”并存

1.1华为对美出口及进口均受限制,产业链波及范围广

此次管制造成的全面影响要等到美国商务部公布完整清单后才能揭晓,但终将对中美双方造成较大损失,扰乱了华为的业务的同时,也对其美国核心供应商带来重大打击。

华为对美出口方面,总统行政命令实质上禁止了华为对美销售。华为被加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同时,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核心内容是只要美国商务部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那就禁止涉及到美国信息技术和服务的商业交易。

华为对美进口方面,美国对华为的出口审查将扰乱华为与关键供应商的正常往来,影响波及从智能手机到5G设备等华为全线业务。此次出口管制波及范围较广,《出口管理条例》将非美国企业也纳入管制范围,根据市场价格,如果美国企业的零部件和软件在原则上包含25%以上,也将成为被管制对象。我国通信行业的上游核心器件和软件仍对美国有较强的依赖度,半导体芯片是华为上游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可从数据略见一斑。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根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报告,2017年,华为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芯片买家,采购总额约140亿美元,相比去年增长32.1%。

1.2华为美国核心供应商业务受重大冲击,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大跌

各大半导体及软件公司收到停止对华为的供货的美国政府通知,部分对华为业务依存度高的公司股价大跌。根据华为2018年底发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美国占34家,主要是半导体、软件类、光通讯公司,具体业务涉及高性能计算、射频、模拟、混合信号、光器件、存储、测试等核心技术领域,目前国产替代难度较大。其中,来自华为的营收绝对值最多的公司包括伟创力、博通、高通、希捷等公司,来自华为的营收在其总营收份额最大的公司包括Neo Photonics(新飞通)、Lumentum、Qorvo、Finisar(菲尼萨)等公司。对华为依赖最高的企业是Neo Photonics,据路透社报道,这家企业有47%的营收是来自华为。以上公司与华为的业务依存度较高,将首当其冲。

1.3华为对极限状态有所准备,加速国产替代之路

华为对极限生存状态早有准备,但国产替代仍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比赛。2019年5月16日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在内部在《致员工的一封信》里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的决定,是美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持续打压华为的最新一步。对此,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预计,并在研究开发、业务连续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准备,能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公司经营不受大的影响。”华为应对极限状态的措施,一方面是通过自主设计实现替代,或通过不同的路径规避和减少美系芯片的使用,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备货以延长缓冲期。根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17日的报道,据欧洲、亚洲等数家华为供货厂商的相关人士介绍,对不可替代的美国企业的半导体等,华为确保了6~12个月的库存。华为前期所做的准备利于稳定军心,同时,也将带领中国自主可控步伐加速,期待此次贸易对国内上游器件厂商带来的发展良机。我们将持续关注(1)此次事件对华为产线的中长期影响;(2)美国半导体厂商在此次事件中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应对措施;(3)中美双方博弈的进程及波及范围。

二、华为在通信行业的相关核心供应商概况

以下我们梳理了华为在通信行业的相关核心供应商——赛灵思、博通、思佳讯、亚德诺、恩智浦、德州仪器、高通、联发科、罗森伯格、Qorvo、罗德与施瓦茨、是德科技等公司的资料 。

2.1赛灵思(XLNX.O):全球一半以上FPGA的提供商

赛灵思(Xilinx)主要给华为提供FPGA芯片及视频编码器,是世界第一大FPGA厂商。Xilinx在全世界有7500多家客户及50000多个设计开端。其客户包括Alcatel,CiscoSystems,EMC,Ericsson,Fujitsu,Hewlett-Packard,IBM,Lucent Technologies,Motorola,NEC,Nokia,Nortel,Samsung,Siemens,Sony,Oracle以及Toshiba。全球各家5G设备供应商都和赛灵思有合作关系,包括三星、华为等。而在无线通信业务推动下,赛灵思几乎承包了韩国、中国和北美地区的5G部署以及LTE的升级工作。

公司的产品满足了全世界对FPGA产品一半以上的需求,还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产品在5G无线、嵌入式视觉、工业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均有涉及。在中国,公司设有6家办事处;深圳和上海均建立应用中心和实验室,负责DSP(数字信号处理)和低成本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客户支持;中国三大分销合作伙伴包括安富利、好利顺和世健科技等。

Xilinx不仅是FPGA的发明者,还成为了业界首个Fabless,是首个将FPGA和ARM集成在一起的企业,还首创了全球首款软件/硬件可编程的SoC、全球首个2.5D的FPGA、全球首个ASIC增强型设计套件、首款RFSOC等。

从市场份额来看,在2015-2016年间,赛灵思和Altera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FPGA芯片市场,赛灵思占比约53%。国内的FPGA芯市场中,赛灵思占据50%左右,英特尔仅占据25%。

2.2博通(Broadcom Inc,AVGO

博通公司Broadcom Inc.(NASDAQ:AVGO)是由原安华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 Limited)在2015年5月29日以370亿美金收购原博通公司Broadcom Corp.(原NASDAQ:BRCM)而成立的,创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和新加坡,全球雇员14,000人,是一家设计、研发并向全球客户广泛提供各种模拟半导体设备的供应商,公司主要提供复合III-V半导体产品。Avago在高性能设计和集成方面拥有超群的实力。

Avago Technologies是1999年从惠普公司分拆出来的安捷伦科技的半导体事业部,拥有6,500多种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有线基础设施、汽车、消费电子及存储和计算机外设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终端市场。它在光电耦合器、红外线收发器、光通信器件、打印机ASIC、光学鼠标传感器和运动控制编码器等领域据称一直保持市场前3名的领导地位。

博通(Broadcom Corporation)是全球最大的无厂半导体公司之一,产品为有线和无线通讯半导体,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WLAN芯片厂商。博通产品实现向家庭、办公室和移动环境以及在这些环境中传递语音、数据和多媒体,Broadcom为计算和网络设备、数字娱乐和宽带接入产品以及移动设备的制造商提供业界最广泛的、一流的片上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

公司为有线基础设施、无线通信、企业存储、工业及其他这四个主要目标市场提供产品,2018年这四个市场贡献的收入比例分别为42%、31%、22%、5%。在收购LSI、原博通公司和博科后,公司较大地拓展了有线基础设施和企业存储的产品线,无线业务的比例从2013年的48%降低至2018年的31%。

博通客户分布很广,各个不同业务下客户群体也不相同。公司无线通信产品主要客户有苹果、三星、LG和华为等。而有线基础设施产品主要面对华为、诺基亚,思科,爱立信等通讯设备商。而企业储存产品客户有华为,IBM,思科,甲骨文,西部数据等知名厂商。而工业部分主要针对西门子,博世等其他领域的设备制造商。

2.3思佳讯(Skyworks Solution Inc,SWKS

思佳讯通讯技术发展公司Skyworks Solutions Inc.(NASDAQ:SWKS)创立于1962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Woburn,全职雇员8,400人,是一家射频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业的无线通信公司,连同其子公司,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包括全球知识产权在内的专有半导体产品。2002年6月26日,Alpha Industries和Conexant Systems,Inc.(Synaptics子公司)的无线通信部门合并,成立了Skyworks Solutions。2016年Skyworks收购了与Panasonic合资滤波器生产公司FilterCo,帮助Skyworks保持了在SAW和TC-SAW滤波器的产能,将滤波器与公司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整合。2018年,Skyworks以4.05亿美元收购无晶圆厂半导体供应商Avnera,Avnera的超低功耗模拟电路技术将助力Skyworks通过声学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和集成软件实现智能接口,提升Skyworks在无线连接方面的技术能力,使公司的可开发市场扩大到50亿美元以上,目标应用包括智能音箱、虚拟助手、智能游戏控制器和车载仪表系统以及有线/无线耳机等。

思佳讯的高性能模拟半导体,其在射频业务处于龙头地位。Skyworks能够连通越来越多市场领域内的人们、地点和事件——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关键信息。其半导体解决方案支持的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互联家庭、消费电子产品(是苹果公司模拟芯片供应商)、媒体、医疗、移动设备、联网、智能能源和可佩戴设备。

思佳讯客户集中,核心客户不仅涵盖通讯设备商和智能手机厂商,还包括不同行业的客户。客户主要有互联网企业Amazon,Google,Microsfot等;智能手机厂商Apple,VIVO,Xiaomi,OPPO,HTC,Samsung;还有像Cisco,Ericsson,华为,中兴通讯等通讯设备商;汽车厂商奥迪,宝马等,其他设备制造商如Arris,BOSE等,为企业在IoT时代下,进一步拓展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总体来说,华为的主要依赖Skyworks的射频业务产品,但是可以通过其他厂商进行替换,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2.4亚德诺(Analog DevicesInc,ADI

亚德诺Analog DevicesInc.(ADI)成立于1965年,是一个领先的模拟混合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制造商。该公司在转换器芯片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转换器芯片被用来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之亦然。该公司为数以万计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一半以上的芯片销售销往工业和汽车终端市场,同时也被集成到无线基础设施设备中。

公司设计,制造和销售广泛的解决方案组合,包括IC、算法、软件和子系统等,利用自身出色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数据转换器、放大器和线性产品、射频(RF)集成电路、电源管理产品和其他深信号处理产品以及行业专业知识来满足广泛的客户和市场需求。公司专注于工业,汽车,消费和通信市场等战略市场。

2014年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射频设计制造商Hittite Microwave,2017年以14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高性能集成电路制造商Linear Technology,成为了模拟IC第二大供应商。

亚德诺是世界上第二大模拟IC供应商,占据了8%的模拟IC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州仪器。而在信号处理行业,亚德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龙头之一。在信号处理行业的竞争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产品性能、技术创新、品牌、产品多样性、技术支持、产品价格等等。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客户对这些因素的倚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整个行业涌现出大量的半导体厂商,都与公司构成竞争关系,比如Broadcom Corporation、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Inc、Cirrus Logic,Inc等等。公司在产品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技术积累再加上优质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使公司在多个目标市场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模拟产品领域,公司的模拟信号或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技术是公司多年来的经营之本。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供货商之一。公司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主要的优势是更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包括更高的精确度、处理速度、更低的单位成本和能耗。公司模拟产品的客户主要是OEM厂商和系统集成商。

亚德诺在全球拥有超过125000个客户。在2018财年,对单个客户的销售额不超过收入的10%。过去三年中,苹果是公司最大的客户,2015-2017财年,苹果公司约占收入的13%,12%,14%。客户在广泛的应用程序中使用数百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涵盖了工业、汽车、消费者和通信市场。其中前20大客户约占2018财年的33%收入,2017年这一比例是35%。公司只有不足5%的收入是来自于政府。华为的电源管理芯片和电子器件主要来自于亚德诺。

2.5恩智浦(NXPSemi conductor,NXPI

恩智浦(NXPSemi conductor,NXPI)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其前身是飞利浦公司半导体业务部,由飞利浦在1953年创办,于2007年以79.13亿欧元价格出售给一个私募财团,后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成立。2010年8月,恩智浦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5年3月,恩智浦以“股权+现金”总价116亿的方式收购了飞思卡尔(Freescale)。而此前恩智浦主要涉足家庭娱乐芯片领域,而飞思卡尔专注于汽车和工业芯片,此次收购帮助恩智浦大力拓展汽车芯片领域。

2016年10月,恩智浦接受了高通的收购要约,以380亿的总价出售给高通,2018年2月,收购价格提高到440亿美元。但在2018年7月,由于中国政府拒绝批准这桩收购,导致高通放弃收购,并将赔偿恩智浦20亿美元。根据IC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恩智浦半导体业务收入达90.22亿美元,是全球第十大半导体公司,第六大模拟IC供应商。

恩智浦成为华为连续十年金牌供应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主要在智能手机NFC芯片以及音频放大器上,总来来讲,业务往来的规模相比较全球其他半导体厂商而言,规模不大。

2.6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

德州仪器公司(英语:Texas Instruments,简称:TI),是世界上最大的模拟电路技术部件制造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跨国公司,以开发、制造、销售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闻名于世,主要从事创新型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电路方面的研究、制造和销售。除半导体业务外,还提供包括传感与控制、教育产品和数字光源处理解决方案。

1954年,TI生产出了全球第一个晶体管,后于1958年发明出了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此外,TI还于1967年发明了手持计算器。1982年,TI发布了全球首个单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之后便成了这个领域的霸主。

1996年,TI开始全方位转型,专注于为信号处理市场生产半导体,随后又展开了一系列企业并购、资立剥离大动作。

2000年,TI斥资76亿美元收购了模拟芯片厂商Burr-Brown,巩固了其在数据转换器与放大器领域的优势地位,并形成从电源IC到放大器IC乃至A-D/D-A转换器的广泛产品群。

2005年,TI曾短暂赶超三星,位居全球半导体公司第二,仅次于英特尔。

2011年,TI又斥资6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NS),一举超越了当时在销售额上与之持平的东芝,成为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电子的半导体公司。尤其在模拟IC领域,TI独占50%以上份额。

德州仪器(TI)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主要有模拟半导体和嵌入式处理两大业务块。并在35多个国家设有制造、设计或销售机构,员工有约3.8万人,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157.8亿美元。利润达到55.8亿。是世界上第一大模拟IC供应商 。

中国是TI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机会非常多。已成立了5个有独立设计能力的研发中心,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并将继续在模拟领域投资,以兑现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2010年收购成芯半导体8寸厂房和设备,建立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晶圆制造厂,成立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2013年6月宣布未来15年内总投资高达1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的投资计划。2013年12月收购UTAC(联合科技公司)成都公司位于高新区的厂房,进一步强化在成都的长期投资战略,并于2014年11月投产。2014年11月6日公布新设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2015年年底开工建设。

2.7高通(QCOM.O

高通创立于1985年,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33,000多名员工遍布全球。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与5G技术研发的领先企业,目前已经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涉及了世界上所有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品牌。1985年7月,七位有识之士聚集在圣迭戈欧文·雅各布斯(Irwin Jacobs)博士的家中共商大计。这几位富有远见的人——Frank lin Antonio、Adelia Coffman、AndrewCohen、Klein Gilhousen、Irwin Jacobs、Andrew Viterbi和Harvey White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创建“QUALity COM Munications”,他们的宏伟蓝图造就了20年后电信业中最耀眼的新星QUALCOMM高通公司。

2003年6月,高通公司宣布,将投资1亿美元以资助那些从事CDMA产品、应用与服务开发及商业化的中国初创企业。这笔投资正在逐渐兑现中。截至目前,已有三家中国企业获得投资。高通公司相信,这笔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会促进CDMA在全球范围的应用。

2004年8月,中国联通与高通公司联手推出“世界风”双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该手机同时享受到高速、高性能的CDMA1X话音与数据业务和GSM语音服务。多模多频终端设备已经成为3G发展的未来趋势,这使中国的运营商第一次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

2016年10月,高通公司和恩智浦半导体宣布高通将收购恩智浦的最终协议,双方董事会已一致通过该协议。合并后的公司预计年营收将超过300亿美元,到2020年,潜在可服务市场将达到1380亿美元,并在移动、汽车、物联网、安全、射频和联网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11月6日,Broadcom拟以每股70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高通(60美元的现金和10美元的股票),交易总价值1300亿(股本+债务收购)美元,该收购截止目前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

2017年12月3日,高通5G新技术连续第二年获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2018年3月13日Qualcomm收到总统令,禁止博通对Qualcomm的收购提议。Qualcomm2018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18年3月23日再次召开。2018年3月14日,博通公司宣布,已经撤回并终止了收购高通公司的要约,并同时撤回在高通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的独立董事提名。

华为与高通之间的针锋相对并不只是表面上被宣传抢了风头而已。芯片业务之外,技术专利授权业务一直是高通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苹果、三星等手机巨头,都给高通交过金额不菲的专利费,这其中也包括华为。

高通是一家以技术研发起家的公司,每一部手机当中都有高通的发明。按照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不管用不用其骁龙芯片,都需要向其缴纳技术转让费用。也就是说,像华为目前大量使用自家的麒麟芯片,但是该给高通的专利费还是一分都不能少。高通把包括5G在内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费率进行了下调。调整之后,单模5G手机的实际许可费率为销售价的2.275%;多模(3G/4G/5G)手机的实际许可费率为销售价的3.25%。这次调整,高通为每部手机的净售价设定了为400美金(约2670元人民币)的封顶价,也就是说500美金净售价的智能手机,也是按照400美金来计算。

但即便是有所下调,对于华为这类去年全球出货量达1.53亿台,今年要冲击2亿台的手机厂商来说,这笔专利费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高通想要保持在3G、4G时代时的市场地位,华为、三星等则想要将被动进行扭转。

2.8联发科(2454.TW

中国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 Tek.Inc)是全球著名IC设计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其提供的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无线通讯、高清数字电视、光储存、DVD及蓝光等相关产品。

联发科技成立于1997年,已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总部设于中国台湾地区,并设有销售或研发团队于中国大陆、印度、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丹麦、英国、瑞典及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12月,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章维力表示,联发科将继续在64位芯片上发力,并将在明年适时推出支持VoLTE的芯片,以及支持电信4G需求的六模芯片。中国台湾手机芯片厂商联发科近日对外公布了去年的营收成绩。2016年联发科营业收入高达2755.1亿元新台币(约合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2%。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国产手机的表现优异,同时联发科也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扩大了份额。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根据数据统计,联发科第三季度营收达到670亿新台币(约21.7亿美金),创下了7个季度以来的新高,而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数款产品热销带动业绩创收,例如OPPOR15、vivoX21i等机型,此外入门级产品P22和A22也分别被小米、vivo采用,版图从国内市场陆续扩张到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联发科的营收组成已经多元化,智能手机与平板等移动设备平台业务近占30%至40%左右,但令人吃惊的是,联发科在物联网、电源管理IC及定制化芯片(ASIC)部分的业绩比重竟然已经高达30%,另外并购晨星半导体以后,电视芯片市占率达到7成,业绩的比重更是接近30%,当大家还以为联发科只专注中端手机芯片的时候,它早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AI、5G等新兴领域。

2.9罗森伯格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是德国罗森伯格高频技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1997年在中国投资兴建,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作为罗森伯格全球战略体系布局的重要环节,业务囊括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形成区域发展中心的架构。

罗森伯格是一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国际顶端无线射频和光纤通信技术制造商。自1997年开启中国大陆之旅,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罗森伯格亚太公司全体同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事业高速成长。公司始终追求以技术和品质领先、服务创优和注重成本效益为发展之基石,在长足发展的进程中,迅速实现了产品线的系统化和完整化。现在拥有员工五千多人,厂房近十万平米,营业额数十亿元,业务完全覆盖亚太及中东区域,全面形成与客户携手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经过近60年的专注耕耘,罗森伯格公司在通信领域积累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罗森伯格公司以领先的高速互连解决方案支持移动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基站建设和优化所需的产品系列在罗森伯格产品家族中随处可见。面对5G技术要求,在信号覆盖方面,丰富的解决方案支持5G建网。我们为客户提供多系统混合方案、光纤到天线拉远覆盖方案、微波传输系统、室内覆盖系统等各种解决方案,满足未来网络在城市中的信号覆盖及数据传输需求。

至此,罗森伯格亚太公司在北京、昆山、上海、东莞和印度新德里、果阿、浦那等城市建成了七大研发和生产基地,同时在中国建立了五大地区服务中心,并且在越南、印尼、新加坡、阿联酋等十余个地区和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布局均衡,构架了更加完整和全面的系统化战略发展体系,全面涵盖射频和光通信解决方案等广阔的专业技术领域,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生产制造等方面,都具备了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强大综合实力。公司产品体系日臻完善。

罗森伯格的业务领域涵盖:通信设备的高速互连解决方案、无线通信网络的天馈/室分系统、汽车电子、楼宇及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测试与测量产品、医疗与工业连接产品等。

罗森伯格亚太厚积薄发,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速通道,势将长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在充分体现“价值创新、关注客户、持续成长和社会责任”等公司核心价值过程中,罗森伯格品牌自当表现优异,为和谐社会恪尽职守,完美体现自身品牌的价值和光彩。

2.10 QorvoQRVO.O

Qorvo,Inc.(QRVO.US)成立于2013年,总部设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在全球提供技术和射频(RF)解决方案给手机、基础设施,以及国防与航空应用。公司有以下部门:行动产品(MP)以及基础设施和国防产品(IDP)。MP部门提供RF前端模组,结合高性能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A)、低噪音放大器和开关、功率放大器(PA)模组、发送模组、天线控制解决方案、天线开关模组、多样化接收模组和封包追踪电源管理设备。该部门将其RF解决方案提供予行事设备,包括:智慧型手机、笔记型电脑、穿戴式装置、平板电脑和以蜂巢式为基础的物联网应用。IDP部门提供高功率砷化镓、氮化镓功率放大器、低噪音放大器、开关、无线电频滤波器解决方案、CMOS系统晶片解决方案、固定频率和电压控制振盪器、滤波器、衰减器、调整器、驱动器,以及将电流转换为电压的放大器、各种多晶片和混合套件。该部门为无线网路基础设施、国防与航空市场提供RF解决方案;以及商业、消费、工业和汽车市场的连接应用,产品直接销售予客户,并透过一个国内外代销厂商和分销商之网路销售其产品予原始设备製造商、原始设计製造商。

Qorvo为华为最热门的旗舰智能手机和中端智能手机提供多个创新型RF解决方案,包括RFFusion™、RFFlex™、高度集成的功率放大器、天线调谐器、高级滤波器、包络跟踪器和移动Wi-Fi解决方案。Qorvo也为华为无线基础设施和蜂窝回程业务提供丰富的高性能元件。

Qorvo高性能RF解决方案可简化设计、减少产品占用面积、节省电力、提高系统性能并加速载波聚合技术的部署。Qorvo结合系统级专业知识、广泛的制造规模以及业界最丰富的产品和技术组合,帮助领先制造商加快发布新一代LTE、LTE-A、5G和物联网产品。Qorvo的核心RF解决方案树立了下一代连接性的标准,为互联世界的核心环节提供无与伦比的集成度和性能 。

2.11罗德与施瓦茨(801296.OEE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于1985年起在北京正式开展技术服务并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是在中国最早设立代表机构的100家外资企业之一。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又先后在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和深圳设立了代表处。2013年9月,成立了新的中国总部公司——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S公司)。目前还设有中国培训中心、研发中心、校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

2002年在北京设立了独资子公司—北京罗博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系统集成与开发、维修与校准、技术咨询与培训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获得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

二十多年来,R&S公司向中国市场提供了众多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测试与测量和广播电视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和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以及各省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中国民航、广播电视单位、计量与认证部门、产品质量检测单位以及各大研究机构和无线通信生产厂家被广泛应用并且受到一致好评。

R&S公司在向中国提供与世界同步的各种先进技术方案的同时,还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不断研发和推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各种解决方案。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数字电视发射机生产线,以及国际水准的校准实验室,并通过建立大学奖学金、联合培训、联合实验室等形式为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扩大积蓄力量。

罗德与施瓦茨为华为及其子公司海思提供了完整的窄带物联网测试解决方案。自2016年NB-IoT由3GPP标准化以来,多家领先的网络运营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商用服务——芯片测试也将在2018年他们全面推出时支持更进一步的服务。

2018年3月1日,慕尼黑——华为已经选择罗德与施瓦茨为海思设计的NB-IoT终端芯片提供广泛的测试解决方案。该测试方案覆盖从研发到认证和最后的生产。这是双方长期合作达成的结果,华为在NB-IoT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罗德与施瓦茨是被GCF认证的NB-IoT测试设备供应商之一。从很早开始,华为和罗德与施瓦茨就进行联合测试,演示了华为无线网络可以满足3GPP标准定义的要求。也证实了测试设备完全可以支持NB-IoT的大规模商用,进一步增强了NB-IoT产业链的成熟度。

2.12是德科技(KEYS.N

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是全球领先的电子测量公司,通过在无线、模块化和软件解决方案等领域的不断创新,为您提供全新的测量体验。是德科技与惠普和安捷伦一脉相承,因此拥有世界一流的测量平台、软件和一致性测量技术,为无线通信、航空航天与国防以及半导体等市场提供最先进的测量解决方案。公司拥有9,500名员工,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是德科技公司的业务起源于美国惠普公司,是惠普公司电子测量集团1999年经重组成为安捷伦科技、2014年再次分拆上市而成立的一家高科技跨国公司。

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为是德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设有多家分公司。现有员工800多名,业务涉及电子测量仪器、系统和相关软件,软件设计工具和服务等。

2017年2月24日,是德科技(NYSE:KEYS)日前宣布已与华为一起参与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是德科技使用业内领先的测试仪表UXAN9040B信号分析仪及89601BVSA信号分析软件与华为5G原型基站进行对接联调,完成了对eMBB场景的功能测试,内容包括新空口中的参数集、帧结构和新波形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由IMT-2020(5G)推进组牵头,运营商、系统设备厂商、芯片厂商、测试厂商参与,于2016年1月全面启动。全部试验分为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方案验证三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测试已经于2016年9月结束。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于2016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第二阶段试验将重点开展面向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四大5G典型场景的无线空口和网络技术方案的测试与验证,已于日前开始,并计划在2017年底前完成。

是德科技积极支持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的工作,积极参与测试规范的讨论和制定。在今年的第二阶段测试规划中,是德科技将参与研发试验测试规范中规定的7大测试场景中的射频测试和功能测试项目,涉及的5G关键技术包括参数集、帧结构、新波形、新型编码(例如PolarCode,LDPC)等技术。是德科技与世界领先的运营商、系统设备厂商、芯片厂商广泛合作,协同推进,共同推动5G技术创新。

结语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华为2018年的700亿美元采购方案中,大约有110亿美元是面向高通,英特尔和美光等美国公司。如果美国真的制裁华为,那么这些企业的那部分营收将直接消失,贸易战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效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中兴事件的任人鱼肉,到现在华为被威胁,最大的问题在于本土供应链的缺失。

霓虹:20世纪的符号

1898年夏天,苏格兰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Sir William Ramsay)拿出了一项新发明,它将为巴黎、拉斯维加斯大道和纽约时代广场的夜晚带来永恒的闪耀。以氩气的沸点为参考,拉姆齐和他的同事莫里斯·W.特拉弗斯(Morris W. Travers)分离出了三种更稀有的气体,并给它们取了令人回味的希腊语名字:氖(neon)、氪(krypton)和氙(xenon)。如此一来,科学家就为这三种气体中最著名的那种贴上了历久弥新的文化标签——霓虹/氖(neon),从希腊语翻译过来是“新”的意思。这一发现为法国工程师乔治·克劳德(Georges Claude)制作新形式照明奠定了基础。十年后,克劳德设计出了可以捕获氖气的玻璃管,往管中通电,就可以产生持续照明超过1000小时的光。


在2012年由迈克尔·韦尔斯(Michael Wells)翻译成英文的《L'étre et le Néon》一书中,哲学家路易斯·德·米兰达(Luis De Miranda)将霓虹灯的历史书写成人造物和隐喻的交织。该书的英语书名是《存在和霓虹》(Being and Neonness),告诉我们它不是一部典型的物质史。书中没有图片,就连德·米兰达自己在巴黎发现的霓虹灯熟食标志的例子也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充斥着大写字符和破折号的文字勾画出标志的边界,正如人们可能会在推特上尝试的那样。迈阿密海滩的修复艺术装饰酒店和加州保龄球馆的粉丝可能会因为看不到光鲜的历史图像而感到失望。尽管如此,德·米兰达还是说服我们相信霓虹灯是20世纪宏伟现代野心的象征。


德·米兰达在书的引言部分唯美地介绍了霓虹灯在20世纪的标志性地位:“当我们听到霓虹这个词时,这样一幅图画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光、颜色、符号和玻璃的组合。这幅图画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它自带一种氛围。它讲述了......城市的本质,20世纪夜晚的诗歌。”当霓虹灯在欧洲首次亮相时,它们带有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未来感。后来由于塑料在荧光灯制作中的广泛使用,它们坚硬的躯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过时。今天的霓虹灯大多使用全新的数字广告牌技术,但它们仍然充满魅力和熟悉的味道:标志必须手工制作,因为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大规模生产它们。



法国电影《Panic》于1947年11月26日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里亚托剧院大楼上做广告 图片来源:AP Photo / Matty Zimmerman

在1910年代,霓虹灯开始被用于巴黎大都会的照明,这恰好与第一波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相重合。德·米兰达对一个世纪以前在法国首都出现的创造回顾让人忍不住兴奋地思考:毕加索的立体艺术、可可·香奈儿激进解构的时尚、格特路德·斯坦的意识流诗歌,以及克劳德·德彪西那蔑视流派的音乐——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欧洲和世界文化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在这股艺术风潮中,乔治·克劳德(Georges Claude)于1910年12月在巴黎车展上首次展示了他的霓虹灯,这些贴在建筑物外墙上的40英尺管子吸引着游客的注意,灯光发出橙红色,因为霓虹本身会产生这种颜色。霓虹灯照明是一个笼统的术语,它描述了气体或化学物质在玻璃管中通电后发光的技术。例如,霓虹灯制造商用二氧化碳制造白色,用汞制造蓝色。克劳德当时承认,霓虹灯不能为标准灯泡带来理想的颜色,并坚称它不会对白炽灯泡造成商业威胁。


德·米兰达指出,霓虹灯装置无法成为室内照明的特征让它非常适合用于室外标志。第一个霓虹灯标志在1912年点亮,那是巴黎蒙马特大道上一家理发店的广告牌,这个创意最终被电影院和夜总会采用。虽然克劳德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垄断了霓虹灯照明,但商业机密的泄露和一系列专利的到期打破了对技术快速扩散的控制。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霓虹灯的持续闪烁和鲜艳的色彩将普通建筑的表面变成7/24小时广告牌,为大小企业营造出永不打烊的感觉。美国的第一盏霓虹灯在洛杉矶首次点亮,帕卡德汽车公司使用了两个巨大的蓝橙色帕卡德(PACKARD)标志,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车流停止。在1933年芝加哥的世纪进步博览会和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灯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纽约博览会上,一个巨大的“FUTURAMA”霓虹灯点亮了通往通用汽车展区的道路,这场展览预示着“未来世界”(The World of Tomorrow)即将到来。


德·米兰达指出,企业并不是唯一一个使用霓虹灯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主体。到20世纪中叶,照明被用于更多的政治目的。“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部署了大量‘霓虹化’任务来模仿资本主义大都市,”德·米兰达写道,“因为波兰首都(华沙)的消费品商店很少见,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点亮了公共建筑的外墙。”换句话说,与对海报或标语的单独使用这样更明显的宣传方式相反,霓虹灯照明的大规模引入,让共产主义城市的公民得以享受和西方大城市一样的夜间魅力。


随着更便宜、劳动强度更低的替代品出现,霓虹灯开始逐渐被淘汰。此外,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经济衰退产生了一种景观,在这种景观中,破旧的、闪烁的、也许是主人没钱修理和更换的霓虹灯,看起来像是衰落的象征。这些标志曾经是复杂而新颖的,现在看起来过时甚至肮脏。


德·米兰达通过将20世纪微缩为“霓虹世纪”来理解这种演变,他将霓虹灯的物理形式拆解为电气化的气体和充当容器的玻璃胶囊——暗示着它们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瓶中信。“从那以后,(霓虹灯)见证了创造我们生活世界的所有变革,”德·米兰达写道,“今天,它们有时保持着一种混合状态,这种状态介于垃圾场和博物馆之间,就像欧洲城市的首都那样。”



2016年,北肯塔基大学的学生马丁·沃特曼(Martin Wartman)为美国标志博物馆制作霓虹灯  图片来源:John Minchillo / AP

霓虹的复杂性的另一个标志是: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恰好是一些当代艺术家开始在雕塑中使用灯光的时刻。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1968年的作品《把我的名字写在月球表面》(My Name as Though It Were Written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on),调侃了太空竞赛——这是20世纪技术创新的另一个象征,现在看来也已经过时。这件作品使用蓝色的“霓虹”字母(实际上是水银),用小写草书拼出“布鲁斯”这个名字,每个字符都重复几次,好像是为了传达一个人在外太空发出的缓慢语音。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制作了类似霓虹情人节糖果的雕塑:它们被解读为艳丽又多情的甜点标志,以粉红色心形为框架,周围是蓝色的文字碎片。借鉴了霓虹灯的怀旧风格,这尊雕塑充斥着老式的电影对话,其中包括诸如“你爱我就像爱一颗遥远的星星”和“亲吻是美丽的”等话语。


在画廊中展示的霓虹灯印证了德·米兰达的观点,即霓虹灯技术就像是来自另一个时代的时间胶囊。在博物馆中,霓虹灯艺术和设计作品与堪称它们老前辈的物品摆在一起——对因“未来世界”广告而声名大噪的霓虹来说,这是多么带有讽刺意味的命运啊。然而在今天,霓虹灯也经历了一种工艺复兴。它不能大规模生产,必须手工制造。酒吧和餐馆雇用曼哈顿的“让霓虹现身”(Let There Be Neon)等公司,或洛杉矶的霓虹灯艺术家丽莎·舒尔特(Lisa Schulte)来定制标志和艺术品。霓虹灯的故事甚至在博物馆内部(比如加州霓虹艺术博物馆和拉斯维加斯霓虹博物馆等)不断延续。如果它仍然是今天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重要工作媒介,那么“霓虹灯”不必再被困在过去。它也可能会捕捉到来自未来的神秘光芒——就像一个世纪前那样。

借呗与江苏银行对接系统“误伤”用户征信,蚂蚁金服:正与金融机构优化流程

明明还了款,为啥还逾期。多位用户近日在某投诉网站上反映,在蚂蚁借呗的贷款还清后,蚂蚁借呗的资金合作方江苏银行却并未能开具结清证明、从央行提取的征信报告也显示“未结清”状态,而导致房贷等银行贷款无法办理。


这些用户还反映,联系不到蚂蚁金服或江苏银行解决相应问题的客服,甚至二者之间互相推诿,较长时间未得到解决。


用户投诉内容

用户投诉蚂蚁借呗无法提供结清证明

一直以来,蚂蚁借呗因其利率合规性高、申请便利、风控优势明显等一直是“现金贷”领域的头部助贷平台,但借呗等平台一般并不直接发放贷款,而是为借款人撮合匹配的银行、信托等资金方的助贷机构。助贷机构往往利用自身掌握的获客、风控及贷后管理优势,向资金方推荐借款人,并获取相关服务费的业务。


在这种“助贷平台+资金方+用户” 的三方借贷模式中,蚂蚁借呗与资金方的重要风控一环便是——“用户必须同意将贷款相关信息报送至人行征信系统”,此次,问题也正出在征信系统对接环节。


对于以上用户反映的问题,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应称:目前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服务借呗用户。根据相关规定,由合作金融机构服务的用户,如需开具凭证,需由合作机构机构开具。具体的流程为:用户通过拨打95188提交开具凭证需求,客户整合相应信息提交给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完成凭证开具,返回给用户,整个过程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左右,期间,用户可以通过联系客服了解开具情况。


蚂蚁金服方面还表示,为了缩短用户开具凭证的时间,目前借呗正与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共建结清证明自助下载系统。


此外,该负责人也承认,与金融机构的流程优化确实还有空间需要提升,帮助用户节约时间。


这种由于征信报告对接、更新时间差而“误伤”用户的案例目前并不少见。仅仅一周之前,同为助贷模式的小米金融也同样遭遇了用户的集体投诉,吐槽这是“年轻人的第一次征信记录”,因此上了微博热搜。


5月15日,许多在小米金融APP上借款的金融消费者反映,自己明明向小米金融还了款,却莫名其妙地收到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警告短信,许多用户展示了自己收到的“逾期短信”,短信警告称民生银行将把逾期信息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对此,小米金融不得不在官方微博上发布致歉信息称,“小米金融用于和民生银行对接系统因故出现异常,导致少量用户的还款信息未及时更新,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目前已经协同制定了此事的解决方案,尽快为用户解决问题,在30天内根据实际还款情况更新正确信息。”


此外,美团旗下的消费金融产品“美团生活费”也被不少用户投诉无法及时出示结清单而影响征信。


在信用时代,用户的信用意识越来越强。企业失误让用户上一次征信,用户可能会让企业一辈子“上征信”,技术BUG可以修复,信誉BUG则可能伴随终生。因此,在助贷机构与银行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今天,用户的征信上传、结清问题绝不应成为被“忽视”的部分。


优信宣布获58同城2.3亿美元融资,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北京时间5月29日,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发布公告,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与58同城达成战略合作。华平投资、TPG等投资机构继续跟投,募资金额约2.3亿美元。


据悉,此次融资是优信上市后首次重返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参与此次投资的投资人中,华平投资和TPG均为优信的现有投资人,58同城则是新的战略投资伙伴。


优信集团创始人兼CEO戴琨在公告中表示,该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二手车“全国购”业务投入,以持续巩固其在全行业的领先优势。戴琨透露,未来优信还将与58同城在流量获客、车源、车辆检测、大数据及SAAS服务方面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优信2018年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优信2C业务当季成交16.8万辆,2C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3.2%。其中“全国购”业务成交量超过2.2万辆,跨区域交易服务费率超过5%,目前已成为优信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58同城CEO姚劲波指出,作为国内领先的开放二手车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的二手车业务与全国车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看重优信在二手车交易服务上积累的丰厚经验,特别是优信“全国购”服务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此次,58同城与优信达成战略合作,将有助于双方在流量获客、车源、车辆检测、大数据及SAAS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


姚劲波强调:“我们相信双方在二手车交易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方面的深入合作,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卓越的购车体验,共同推进二手车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