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苹果WWDC前瞻:iOS 13更新最受关注

6月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将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一举行一年一度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届时其将发布最新版本的iOS,这是苹果专为iPhone和iPad开发的操作系统软件。自2009年以来,苹果每年都会在WWDC上推出新版本的iPhone软件,分析师和相关报道预计今年也不会例外。


这款可能被称为iOS 13的新软件的发布,将显示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其最重要的产品iPhone。WWDC也为苹果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其重点强调不断增长的服务业务,该业务围绕着向iPhone用户销售在线订阅服务,包括名为Apple TV+的视频服务。下一版本的iOS必定会支持此服务。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上周五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今年WWDC将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因为苹果需要用其下一代iOS(目前代号为Yukon)证明,该平台具有高速、可扩展性和众多功能,以便支持该公司定于秋季推出的旗舰视频流媒体服务。”


苹果WWDC将于周一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开幕,这是该公司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旨在阐述其各种软件平台的开发进展和未来方向。在2016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将苹果塑造为一家拥有四大主要平台的公司:iOS、watchOS、macOS和tvOS。库克当时表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四个伟大的平台变得更有能力与你们所有人合作。”


但到2019年,苹果似乎不再有“四大支柱”了。随着智能手机销量萎缩,苹果越来越强调其向iPhone用户销售附加软件和订阅服务的能力。有了这个商业目标为中心,苹果的iPhone正被定位为苹果软件开发领域的中心,其iOS应用店(App Store)分销平台也成为该公司的明珠之一。


例如,苹果的电视战略已经不再是打造独立的应用平台。相反,苹果的主要视频产品本身就是一款应用,它聚合了来自外部供应商的付费视频源。这些视频源是“渠道”,而不是应用程序。Apple TV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三星等竞争对手的电视机上,苹果在春季表示,其流媒体服务Apple TV+将于今年秋季上市。


与此同时,我们也想知道,Mac平台的地位将来是否也会次于iOS。去年,苹果预演了一套新的开发人员工具,这些工具将使iPhone应用程序能够在Mac电脑上运行。苹果公司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自己的许多应用程序上,如新闻或备忘录应用,这些应用程序已经从iPhone应用到Mac上。


开发人员担心,如果这两个平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该软件将主要为iPhone开发,然后移植到Mac,这可能会盗用桌面版的超级用户功能。在去年的WWDC上,有人问苹果:“你们要合并iOS和macOS吗?”尽管苹果给出了否定回答,但开发人员将对此密切关注,看看这是否仍然是真的。


在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上运行的watchOS是个可能获得更高地位的平台。据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可能会为Apple Watch推出新的应用商店,为开发者提供一种新的方式,让他们从智能手表应用中赚钱。


据彭博社和9to5Mac报道,iOS 13将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新功能,包括黑暗模式、改进的单手键盘,以及对Mail、Health和iMessage等应用进行改进。如果以过去几年为例,这款新软件将在今年夏天晚些时候供测试者使用,并将在秋季与新款iPhone同时面向所有人发布。


许多报道显示,苹果对这款系统进行的许多改进都非常微妙,包括性能的提高和屏幕时间(Screen Time)的新特性。苹果预计将重新设计“分享表”,使人们能够从应用程序内部发送照片和信息。


iPad预计会得到特别的关注,包括一项允许Mac用户使用iPad作为第二台显示器的新功能,以及一种更好的多任务处理界面。


苹果自己的应用程序预计将在今年得到很大的关注。据彭博社报道,Health、Reminders、Books以及Find My Friends等应用程序都将被重新设计。


不过,不要期望在WWDC上看到很多新的硬件。去年WWDC没有发布新硬件,但2017年的开发者大会包括引入HomePod智能音箱和桌面电脑iMac Pro。


Loup Ventures联合创始人、苹果长期分析师吉恩·明斯特(GeneMunster)上周五写道:“历史表明,由于苹果在开发者大会上可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硬件产品发布,投资者可能对此感到失望。这种反应忽略了WWDC的意义,即为开发人员提供构建世界级软件和服务的工具。”


苹果有可能讨论一款高端Mac台式电脑,这将与开发者大会的编程重点相适应。2017年,苹果表示将发布一款面向专业人士的高端Mac电脑,但没有具体说明时间框架。


5000名开发人员将前往圣何塞参加WWDC,其中绝大多数人喜欢苹果,毕竟他们选择在苹果的平台上工作,经常花费数千美元旅行,以享受WWDC的派对氛围。


但今年的WWDC开幕之际,苹果正面临着对其应用店平台权力过大的审查。有些开发人员和外部人士担心,苹果可能会调整其应用店规则,以使自己的应用程序不利于竞争对手。


例如,苹果面临Spotify等公司和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等政界人士的抱怨,称苹果在应用店中存在反竞争行为。最近,多款屏幕上瘾应用程序一直在公开游说苹果,因为他们认为自家应用被苹果在其平台上删除是不公平的。


上周,苹果推出了一个网站,称其应用店平台促进了竞争,旨在阻止更多的投诉。苹果给其开发者的信息是,这个平台帮助他们赚了很多钱,当苹果删除或禁止某些应用程序时,不是出于商业原因,而是因为安全和消费者的信任。


应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联合创始人亚历克斯·马拉菲夫(Alex Malafeev)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根据我们的估计,去年全球苹果应用店的用户在应用程序上的支出几乎是谷歌应用店Google Play的两倍,尽管后者的全球市场份额要大得多。”


开发人员将密切关注苹果,以了解其对平台上的公平和竞争有何直接影响。

金准产业研究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前言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的产业浪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被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以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令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测,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一、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

金准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67%。其中以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占比34.9%,达到82.8亿元。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15.5亿元,同比增长75%。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364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73%。

2017-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细分市场规模占比统计情况。

二、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三大短板分析

2.1底层技术基础差

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2.2发展氛围显浮躁

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幅度。

2.3专业人才不充足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

三、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1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发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人工智能2018-2020年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突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方面的重大作用和具体目标。

2018年1月,《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白皮书》从支撑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了能够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进而提出近期急需研制的基础和关键标准项目。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这是继2017年之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2科技新基建将带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新基建”即信息产业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报告中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成为扩大内需,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国家发挥投资杠杆作用,拉动内需的主要方式,而2019年是历史上头一次,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我们总结的“科技新基建”首次被定性为基建的重要内容,排列顺序甚至在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类项目之前,充分表明我国未来基建投资的侧重点将更加向科技产业领域倾斜,财政资金配套将更加到位。科技新基建将带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3人工智能是目前全球最受互联网业界和市场关注的新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技术革新已经逐渐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人工智能是目前全球最受互联网业界和市场关注的新技术及应用。全球主要互联网企业均在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并大幅增加相关科研、技术和产业应用布局方面的投入。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分析,展望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会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两个重要趋势:

第一,人机交互界面转向语音化。继键盘鼠标、触摸屏之后,语音交互正在成为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掌握了新的接口才更容易掌握新的流量入口,更容易通过此入口向用户推广服务。智能音箱的兴起就与这一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全球主要互联网、硬件及家电企业将继续通过技术升级、应用拓展和市场推广等多重手段努力争夺这个新流量入口的市场份额。

第二,人工智能拓展互联网服务场景。人工智能在后台全面支持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各个场景都开始受益于人工智能。预计未来几年里,在传统互联网应用场景(例如搜索、新闻和电商等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多地被运用,并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一些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则会拓展互联网服务的应用场景,带来更新的商业化模式。

3.4人工智能将实现提效降本、延续人类智慧的核心价值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分析认为,人工智能即通过智能实现人类思维的效果,从宏观层面来看,此效果体现在智能社会与智能经济层面,即人工智能将大幅改善依赖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密集型、简单重复性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并依托此经济模式构建万物互联、智能协同的产业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社会。从微观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将替代传统劳动,带来新式生产方式,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进而实现企业效益提升、改善人们工作与生活。而随着机器变得聪明,我们将最终实现人性化人工智能(HumanisticAI),即通过机器达到拟人的形式并以这类形式延伸人类智慧。

结语

人工智能的水平建立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除了先进的算法和硬件运算能力,大数据是机器学习的关键。大数据可以帮助训练机器,提高机器的智能水平。数据越丰富完整,机器辨识精准度越高,因此大数据将是各企业竞争的真正资本。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进步的养料,是人工智能大厦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机器判断处理能力不断上升,智能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高达1311亿元。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当技术的噱头高于其实现的可能时,投资可能出现泡沫。经历互联网、O2O、共享经济泡沫后,投资者较为理性。虽然人工智能投资较为火热,但是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期望并未超出人工智能可达到的高度,未来在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行业仍将在资本市场有良好表现,投资热度将继续维持。

阎庆民:为文化产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资本支撑

5月30日,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举行,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称:“合力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无小事,金融监管安全的有效一个重要的标志,牢牢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按照看得清、可穿透、管得住的要求,加强风险的分析研判,利用资本市场的自反馈性,有序实现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谈及目前正在推进的科创板,阎庆民表示,截止到今年4月底,北京科创板的辅导备案企业居全国首位,上市公司龙头的高精尖产业链完整,170家准备上市公司中,有51%以上都是来自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

 

  “下一步我们还要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为文化产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资本的支撑。”阎庆民进一步表示。

  阎庆民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正按照“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积极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金融业已经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了第一支柱产业。

  他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丰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工具;二是优化证券金融服务结构体系,拓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渠道;三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四是凝聚各方面的合力,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的新生态。

  “2018年,全国在上市公司的市值、融资规模、并购重组在全球都是居前列的,北京的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主板的北京板块和创业板的中关村板块。近三年的IPO和公司债等融资已经达到了近3万亿,这在全国的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直接融资已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阎庆民称,下一步还是要继续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升级等方面创新投融资一体化和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副中心的建设、冬奥会等首都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设计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精准、高效地支持北京首都发展。

  在优化证券金融服务结构体系方面,阎庆民也列举了数据,他指出,北京地区的证券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和合资公司的占比位居全国前三,从事证券期货业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和执业人员居全国一半以上,业务占比达到70%。在北京注册和展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员数量占全行业的1/4,管理基金的规模占全行业的1/3,这都是北京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我们将进一步引导行业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专注主业经营,提升运营效率,扩大金融的有效供给,助力首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近两年,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阎庆民在演讲中也提及这一点,他指出,除了核准瑞银证券作为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之外,推进大和证券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京新设投资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金融机构“走出去”,逐步提高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阎庆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好科技创新,科创板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支撑功能;二是统筹推进新三板市场改革;三是协调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

  加强监管系统、掌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也是阎庆民在演讲中提及的重要内容,他表示,合力防范金融风险,首都金融安全无小事,金融监管安全的有效一个重要的标志,牢牢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按照看得清、可穿透、管得住的要求,加强风险的分析研判,利用资本市场的自反馈性,有序实现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世界首条区块链长袍卖了9500美元,时尚环保的未来是穿数字服装吗?

 

数字时尚领域发展迅猛。不久以前还是AR面部滤镜和人工智能虚拟网红(CGI influencers)当道,如今世界第一条数字区块链裙子也已经横空出世。据Forbes报道,近日在纽约举办的Ethereal Summit上,这条数字区块链长袍以竞拍价9500美元被人购得。


这条名为“Iridescence”的数字虚拟长袍由创业公司The Fabricant与德国艺术家Johanna Jaskowska、Dapper Labs联合创作完成。


The Fabricant是一支来自荷兰的数字时尚先锋创业团队。该公司通过使用2D 服装模式切割软件和3D 设计软件,外加强大的底片渲染工具,创建逼真的在线超现实服装。


而Johanna Jaskowska是Instagram上最火的AR滤镜设计师。她创作的Beauty3000、Zoufriya和Blast滤镜把使用者变成了精致的电子生物,尤其是那款“Beauty3000”滤镜,薄薄的透明炫彩镭射膜覆盖在面部,真实感极强,高级又脱俗。


为了推广这件史无前例的数字长袍,Johanna Jaskowska本人担任模特,亲自“试穿”。所谓“试穿”,其实是买家在28天之内向创作团队提供个人照片,然后由创作团队根据买家的身材外形特别定制这款数字长袍。


据悉,买家支付的9500美元将悉数捐赠给慈善组织。



Johanna Jaskowsk穿着“Iridescence”数字长袍。图片来源:JULIEN BOUDET


Johanna Jaskowsk穿衣前。图片来源:JULIEN BOUDET

由于这件长袍属于一个区块链数字资产,这件虚拟长袍因此既是一件衣服,也是加密货币。它不可能被人复制或偷走。你可以把这件数字时尚长袍当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品。


随着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分解越来越模糊,区块链加密收藏品市场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依托区块链技术而诞生的虚拟时尚市场的发展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Dapper Lab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现实世界中的国际品牌们正争先恐后地踏足数字时尚领域,期望与95后所代表的的‘Z世代’消费者有更入地互动。”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的人工智能虚拟网红Miquela Sousa目前就是品牌们争先恐后的合作对象之一。她除了被时尚杂志VOGUE、Interview和V当做数字界的巨星请去述说封面故事以外,还被包括UGG和Outdoor Voices在内的时尚品牌和街头服饰潮牌请去做公益和慈善大使。



人工智能网红Miquela Sousa。

而另一名AI虚拟网红Noonoouri则跟奢侈品牌有更多的合作。她把自己定位成“可爱,有好奇心,还颇为精致”,已经为迪奥、Jacquemus和Off-White等奢侈品牌推广站台。


在纺织和服装制造业不断呐喊减少污染、环境友好,而时尚品牌纷纷站队可持续发展并呼吁良心消费的今天,既然传播平台已经实现数字化,那么衣服可不可以虚拟化呢?


市场尚未给出答案,但至少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理性消费和环境保护,文化哲学和伦理。可持续服装相对的美德是普遍争议的焦点,但不可否认每一件服装的产出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有人说, 唯一真正可持续的选择就是赤身裸体。或许下一个最佳解决方案是穿数字虚拟衣服。

从“纳米碳电池”到“水氢发动机”:还原青年汽车新能源技术路线图

尽管“加水就能跑”让青年汽车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但“水氢发动机”只是青年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诸多操作之一。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依照补贴政策的不同,青年汽车也屡屡在各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切换,但无论是昙花一现的“纳米碳锂电池”,还是屡遭点名的纯电动客车,亦或是将其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水氢发动机”,青年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一直围绕“补贴”展开,也屡屡陷入“蹭补”甚至“骗补”的漩涡中。


“纳米碳锂电池”实为超级电容


庞青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始于“第三代纳米碳锂电池”。


这一被青年汽车称为独家的电池技术,最早出现在2012年。“青年汽车自行发明研制的动力电池,很可能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年11月4日的青年汽车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庞青年语出惊人。


按照青年汽车的说法,这一技术可根据车辆实际运行线路里程的需要进行调整,充电5分钟,实现续航里程150公里。庞青年把这一技术称为“纳米碳电池”,并称自己亲自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但并未透露技术细节。


作为技术先进性的佐证,2014年4月,青年汽车宣布与香港九龙巴士签订协议,向后者供应8台“纳米碳锂电池公交车”。青年方面宣称,该款公交车仅用4分27秒便可完成充电,续航里程则达200-300公里,充电次数则可达到10万次。


然而,这一在庞青年看来“可能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在香港,这种公交车被直接称为超级电容大巴,其型号JNP6120UC中的“UC”,即为“超级电容(Ultra Capacitor)”的缩写。


不仅如此,财联社记者在青年汽车集团官网上还发现了一份2014年5月发布的招标公告,其招标项目即为“香港JNP6120UC超级电容车”使用的受电弓,数量为8台。文件中,青年汽车亦直接其称为“超级电容车”。


由此可见,青年方面所称的“纳米碳锂电池技术”,其本质便是当时已在全国开始示范推广的超级电容技术——早在2010年,上海便投入了25辆超级电容公交车。


青年汽车大举宣传“纳米碳锂电池”之时,也正值有关部门大力推广混合动力公交车之际。


而超级电容技术在当时被认为是混合动力客车的主要技术流派。


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863计划”中便包括超级电容技术,在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中,有关单位曾经研究和试点应用过采用超级电容技术的新能源汽车。


2012年,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在政策推动下,混合动力客车的市场推广工作开始全面提速,截至2013年年中,混合动力客车的市场保有量约为16000辆,其中超级电容混合动力客车的市场占有率在74%左右。


不过,2013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对超级电容客车定额补贴15万元,力度不及纯电动客车的三分之一。从此超级电容客车开始被以锂电池为主的纯电动客车取代,而并未超出超级电容技术范畴的青年汽车“纳米碳锂电池”,也逐渐淡出市场。2015年,青年汽车生产的38辆基于“纳米碳锂电池”技术的快速充电公交车在浙江金华投入运营。此后,再无青年汽车同类产品在其他地方使用的信息。


纯电动客车涉嫌“骗补”屡被点名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4年香港九龙巴士所采购的8台青年汽车超级电容大巴一直部分处于测试阶段,直至今年5月27日,车牌号WD5601的第八台大巴才正式在香港投入运营。


显然,“纳米碳锂电池”未能带动“第四次工业革命”,青年汽车又把产品重心放在了纯电动客车上,这同样是补贴最密集的领域。


从2014年开始,纯电动客车的销量开始大幅增长。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表示,纵观2014年国家推出的各项关于汽车的政策法规,唯有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是最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收效也是最显著的。期间虽有波动,但到2018年,我国纯电动客车销量已达9.62万辆,占到新能源客车销量的九成以上。


大势之下,青年汽车不再大力推进有望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纳米碳锂电池”技术,其新能源车转而依靠三元锂、磷酸铁锂等电池技术。青年汽车官网的产品目录显示,目前青年汽车十余款在售新能源车型中,动力电池几乎全部采用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只有一款车采用的是“纳米碳锂电池”技术。


不过,青年汽车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的发展算不上顺利。数据显示,2018年前十名纯电动客车生产商中并不包括青年客车。相反,青年汽车的纯电动客车屡次涉嫌“骗补”。


国家工信部2017年1月24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6年9月,财政部向工信部抄送《财政部关于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处理决定》,确认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14年销售给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45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车型公告参数不一致。决定书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给予撤销问题车型产品《公告》、暂停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责成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整改等行政处罚。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补充)清算审核终审车辆信息表》显示,青年汽车申请的2017年度七个车型共343辆新能源客车的补贴的7417万元全部被核减,原因是除个别车辆未接入国家监管平台外,绝大部分车辆的行驶里程不超过2万公里。


然而,前述被工信部核减的七个车型的新能源客车,在金华市的审核中却全部被通过。2018年5月,青年汽车获得金华市针对2017年销售的350辆新能源客车补贴共7568万元。


“新能源的补贴,我们帮他(庞青年)积极争取。只要他(庞青年)卖了车,我们会帮他争取补贴。”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洪5月28日在接受澎湃新闻等采访时表示,“无论优秀企业,还是困难企业,我们普惠制的政策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困难而不给你。”


转型氢动力,另寻补贴“增长点”


2012年前后,以实为超级电容技术的“纳米碳锂电池”获取混合动力客车的政策补贴;2014年后,上马纯电动客车,青年方面又一次搭上了补贴政策的东风。而时至2015年,随着国家对燃料电池领域的政策倾斜,青年汽车的新能源技术路径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2015年4月,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将燃料电池汽车排除在2017至2020年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范围之外,这就意味着从2016年至2020年,燃料电池车型的补贴标准有望维持在乘用车20万元/辆,轻型客货车30万元/辆,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50万元/辆。


正是在这一“通知”下发的5个月后的2015年9月,一笔450万美元的巨款汇入至注册于江苏如皋的一家名为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南通百应”)的账上。这笔巨款来自来自青年汽车旗下的青年莲花(现已破产清算,由青年旗下如皋市亚曼汽车有限公司接替),在获得南通百应60%股权后,庞青年的儿子庞浩亮称为公司的法人代表。


工商资料显示,南通百汇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彼时法人代表为陈融,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的研发。其技术则来自总部位于美国的百应能源国际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为Bing Energy的百应能源国际公司的官网(目前其官网已停更)显示:陈融为该公司董事长兼CEO,有关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出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程学院。


对于青年方面入主南通百应的经过,南通网曾于2018年10月报道称:南通百应专业从事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的研发与生产,电堆及系统集成水平居国内一流世界前列。正当南通百应为氢燃料电池产业化缺少资金犯愁的时候,浙江青年汽车集团闻讯赶来考察,决定投资合作。


通过控股南通百应,庞青年掌握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池电堆系统。但此时,新能源技术路径就此转向氢能源的青年汽车,还缺乏另一项关键技术——制氢、加氢。


相比于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共有25座建成的加氢站,但多数仅供示范车辆加注使用,暂未实现全商业化运营。、


湖北工业大学一项获多个专利的“车载水解制氢”技术,给了庞青年补齐制氢、加氢短板的机会。据湖北工业大学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官网于2018年5月20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显示,持有车载铝合金水解制氢技术的董仕节团队与青年汽车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


至此,青年汽车全面掌握了氢燃料电池的两大关键技术——电池电堆和车载制氢。7个月后的2018年12月28日,青年汽车的氢能源整车项目正式落户南阳。


尽管引发争议的“水氢发动机”产品尚未登上产品目录,但南阳市政府已成为青年汽车现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大客户。


一份当地政府的公告显示,今年3月,南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单一来源采购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供应商为南阳洛特斯,产品为青年牌JNP6103BFCEV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总计72辆,单价120万元,成交总金额为8640万元。按照现有政策估算,这批车辆有望申请到最高3600万元的政策补贴。


从超级电容到纯电动,再到氢燃料电池和“水氢发动机”,青年汽车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不断发生着改变,是顺应技术走向的应时而变?抑或是着眼补贴政策的随波逐流?这一切,或许只有庞青年才能给出答案。

互金公司盯上百度、腾讯和今日头条的流量金矿,贷款广告投放哪家最激进?

近日,据CTR媒介智讯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广告市场回顾报告》统计,在2019年度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11.2%,互联网媒体广告花费同比下滑5.6%的情况下, 金融行业广告却同比增长55.9%,远超行业平均的速度,呈现逆经济周期狂奔的趋势。


同样,据前瞻网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金融行业的移动效果广告一度占据整个行业的30%,同比增长一倍。


经历了从2017年前后的网剧中插贴片广告,到如今在BAT巨头旗下流量平台全面铺开,互金公司们一掷千金,正在争夺越来越贵的流量资源。界面新闻记者发现,泛滥投放在各大流量平台的互联网借款广告正是金融类广告逆势增长的原因,占据着所有金融类广告的七成以上。


在绝大多数的流量平台,借款广告依然是助贷机构、网贷机构唱主角,正规金融机构不占主流;其次,这些广告文案风格几乎以诱导尝试、震惊感叹利率低放款快便利为卖点,但实际上,这些广告中的 “ 日息0.05 % ” (换算成为年利率高达18%)等宣传却极具迷惑性,一些广告发布方审核不严推卸责任,任由借款平台冒充电商平台浑水摸鱼。


界面新闻查阅财报发现,360金融成为广告投放最激进的头部互金公司,巨额广告投放成为拉动利润翻倍的秘诀之一。


5月22日,美股上市公司360金融(NYSE :QFIN)财报显示, 第一季度收获7.2亿元净利润的背后—— 销售和营销支出高达6.9亿元,同比去年的2.3亿元相比增长202%,占全公司运营费用的一半以上,成为最重要的成本支出项目。2018年全年,360金融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3.22亿元,相较2017年的3.46亿元,同比增加 282%。


在财报交流会上, 360金融董事长吴海生对巨额获客费用解释称,“首先,360金融已经在“可规模化”的渠道都进行覆盖,包括应用商店,信息流,短视频,搜索引擎,头部的场景我们都有覆盖,其次,还会积极尝试市场新的渠道,好的客群,同时我们今年也会在更广阔的全新的市场进行尝试。”


此外,据第三方的移动端大数据分析服务商热云数据统计,2019年Q1,今日头条旗下的借贷产品“放心借”、360金融旗下的 “360借条”、 度小满旗下的“百度有钱花”名列投放素材榜前三。


界面新闻梳理,不少上市互金公司的营销费用动辄过亿。例如,拍拍贷2018年全年营销费用7.108亿元,趣店2018年全年营销费用5.41亿元 ,微贷网2018年全年营销费用2.21亿元,小赢科技2018年全年营销费用2.05亿元 。


这些互金公司的投放渠道上也同样趋于一致且集中度较高。据前瞻网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百度信息流渠道投放占比最高,约22%;而今日头条次之,占比约20%;排名第三的是腾讯社交广告,占比约15%。百度信息流、今日头条、腾讯社交广告头部三家流量渠道合计占比达到57%,深受贷款类广告主青睐。


早在2017年,央行发布的《开展金融广告治理工作的通知》便强调,有效治理金融产品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重点打击非持牌机构发布的违规金融广告行为;对于违法违规金融广告提供传播平台的网站等广告发布方,协调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明确发布平台的责任。

传丰田汽车32亿元与滴滴出行成立合资公司,布局中国出行战略

5月29日,《东京新闻社》消息称丰田将投资中国出行公司滴滴,组建汽车租赁公司,投资金额约为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


但随后丰田汽车发言人Kensuke Ko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丰田将继续从网联化、自动化、共享化和电动化等全球视角评估业务战略,以满足未来需求。不过对于滴滴,我们目前没有什么可宣布的消息。”


对此,丰田中国相关人士则告诉界面新闻:“丰田正在与多家企业一起合作向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而努力,包括中国企业。”


丰田对上述转型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未来的设想是汽车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人们的跟前,而不是需要的时候打一个电话才到来。”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在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上表示。今年4月22日,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在拜访清华大学时,就采用了地铁、共享单车等更多元和高效的出行方式,而并没有搭乘汽车。


实际上,丰田对移动出行领域的投资早已开始。丰田汽车公司宣布计划向东南亚打车公司Grab投资10亿美元。该笔投资是丰田向打车公司进行的最大笔投资,为此次传闻投资滴滴金额的近两倍。


丰田的投资有助于Grab进一步扩大其线上线下服务范围,例如食品配送和电子支付,让Grab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租车队实现互联互通。


丰田本身也在移动出行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投资。


2018CES展上,丰田推出了一款e-Palette概念车,外形像一个“大盒子”,是丰田旗下一款专门为移动服务量身打造的全新电动概念车。


这个空间里,可以是白领们的通勤工具;可以充当搭通生命通道的救护车;可以是送餐、送快递的帮手;也可以组合成物流运输车队;还可以是共享汽车、移动店铺……


亚马逊、滴滴、必胜客、Uber都已经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初期合作伙伴。


集智能交互、自动驾驶、电动化、共享经济于一身的e-Palette,正是丰田为用户描绘的一副具备多种可能的移动出行服务画卷。


东京资产管理公司Sawakami Asset Management股票分析师Tatsuo Yoshida表示:“汽车共享出行时代即将来临。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现实,但如果他们正确理解的话,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