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汉能薄膜私有化落定,或于六个月内回A上市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薄膜,00566.HK)私有化进程接近尾声。


6月5日晚间,汉能薄膜公告称,百慕大时间6月4日,法院已批准公司私有化方案的相关计划。假设所有条件达成或获有效豁免,预期计划将于6月6日生效。


这意味着,汉能薄膜正式完成私有化。


目前,香港联交所已批准汉能薄膜主动撤回上市地位的申请,汉能薄膜将于6月11日上午9点正式撤回上市地位。


针对内地A股上市的进度,汉能薄膜表示,已聘请中国顾问展开就A股市场上市的尽职审查。预计有关上市重组步骤将于私有化计划结束后的六个月内完成。


2018年10月,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移动能源)向汉能薄膜发出了私有化建议,决定对持有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股票置换方式进行。


汉能移动能源为汉能薄膜发电的控股股东,其间接持有后者203.2亿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约48.21%。


半个月前,汉能移动能源作为要约人,提议对汉能薄膜独立股东进行特殊目的公司(SPV)股份置换的计划安排,获得独立股东大比数通过。


按照此前公布的私有化方案,汉能薄膜独立股东的每股股份将被兑换为一股SPV股份,独立股东将通过SPV股份持有日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份,最终目标是将汉能薄膜的业务纳入内地上市公司。


根据最新公告,接下来,SPV股份将在6月18日寄发给独立股东。待汉能薄膜纳入在A股上市的企业后,独立股东可将股份价值解封。


2015年7月,汉能薄膜遭香港证监会调查并强制停牌。截至目前,其股票处于暂停买卖状态已近四年。


汉能薄膜一度在争取复牌。但在复牌条件达成一半之际,香港联交所公布除牌新规,今年7月成为其复牌“大限”,如果未能在此节点之前复牌,除牌程序或将启动。母公司汉能移动能源遂决定放弃复牌计划转战国内A股市场。


2018年,汉能薄膜实现收入21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7.2亿元),同比增长2.46倍;净利润达到51.9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5.7亿港元),同比增长18.9倍。


汉能移动能源为薄膜太阳能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员工目前达1.5万人。其薄膜太阳能总产能已达到3GW,已签订约10GW的薄膜发电电站建设协议。

纵向垄断遭罚1.6亿元,长安福特绝境再遇重击

 

眼下,深陷销量及盈利双重泥潭的长安福特再次遭遇重创,或致这家汽车制造商本不乐观的前景变得岌岌可危。


中国国家监督管理总局周三(6月5日)发布公告称,对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实施纵向垄断协议作出处罚决定,对长安福特处以罚款1.628亿元。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监管者近年来对汽车制造商开出的金额最高的罚单之一。


相关调查表明,长安福特自2013年以来,在重庆区域内通过制定《价格表》、签订《价格自律协议》以及限定下游经销商在车展期间最低价格和网络最低报价等方式,限定下游经销商整车最低转售价格,违反《反垄断法》关于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的规定。调查过程中,长安福特没有提供证据证明相关行为符合《反垄断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豁免情形。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长安福特上述行为剥夺了下游经销商的定价自主权,排除、限制了品牌内的竞争,并实际削弱了品牌间的竞争,损害了相关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长安福特处以上一年度重庆地区销售额4%的罚款。


长安福特系福特汽车在华最大合资企业——天眼查信息显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福特亚太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按照50:35:15的股比合资建立。


受上述消息影响,长安福特最大股东、中方母公司长安汽车5日股价立即出现大幅跳水情况,跌幅一度超过7%。截止当日收盘,长安汽车股价报收6.49元,跌幅达4.42%。


“我们完全接受国家的处罚决定,过去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工作确实没做好,”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NDSD)执行副总裁曹振宇在昨日揭幕的2019重庆车展上向界面新闻记者回应此事,“经过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和法律要求做了大量整改。目前我们对反垄断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深刻,在横向和纵向垄断竞争方面都按照国家要求做了一系列部署。”


长安福特方面随后正式发布官方声明称:“长安福特充分尊重并坚决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就此次反垄断调查所做出的处罚决定,我们已经采取行动与经销商一起规范区域销售管理。同时我们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切实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长安福特而言,从长达5年的监管缺失直至东窗事发,此类姗姗来迟的公关辞令显得有些苍白。上述处罚决定无疑将对这家业绩惨淡的中美合资汽车制造企业构成一记不可承受的重击。


高达1.628亿元的罚款或致该企业二季度乃至今年全年的盈利情况遭遇重创,继而延续其自2018年以来的亏损状态,并对母公司长安汽车的业绩造成拖累。


长安汽车2016-2018连续三年的年报显示,长安福特的盈利表现持续下滑。2016和2017年,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分别为181.7亿元和121.7亿元。而到2018年,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仅为497.5亿元,亏损8.04亿元。


从盈利到亏损,长安福特在股东面前的角色也从利润贡献者逐渐转变成拖累者。


2016年,在长安汽车102.85亿元的净利润中,长安福特的贡献值高达90.29亿元,占比87%;2017年,长安汽车净利润下滑至71.37亿元,但长安福特的贡献依然达到60.39亿元,占比84%。而去年,在长安福特陷入亏损的情况下,长安汽车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也降为-3.31亿元。


这一现象对长安汽车的财务表现直接产生了负面影响。长安汽车2018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长安汽车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下滑17.14%;归属净利润6.81亿元,同比下滑90.46%;扣非净利润-31.7亿元,为近20年来的首次亏损。


2019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96亿元,远低于2018年同期的净利润13.9亿元。


“投资收益大幅减少,主要系对长安福特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所致。”长安汽车方面在其财报中明确表示。


长安福特每况愈下的盈利能力与其持续低迷的产品销量存在直接关联。


长安福特5月10日所公布的4月汽车销量显示,该制造商在该月所实现的新车销量为14797辆,同比下降60.9%。今年1-4月,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51597辆,同比下滑69.3%。


事实上,这只是长安福特销量颓势的一种延伸。2016年,这家汽车制造商在创造历史最高年度销售纪录(95.7495万辆)之后,其销量增长便戛然而止,并呈现出反向发展的状况。2017年,长安福特共实现新车销售82.674万辆,同比下降13.66%,而去年,该制造商的全年汽车销量仅为37.7786万台,跌幅高达54.3%。


在上述时间范围内,长安福特对母公司长安汽车的销量贡献率也从2016年的31.26%骤跌至17.67%。


尽管长安福特方面在周三举行的重庆车展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该制造商今年5月销量实现16%的环比增长。“但销量绝对数值并不大。”曹振宇承认。上个月,长安福特实现新车销售2.2万辆,较之2016年巅峰时期的月均销量,仅为前者的四分之一。


对市场反馈响应过慢、产品更新速率低下被认为是长安福特在过去几年中的致命伤。2015年,福特金牛座成为福特汽车“1515”战略的收官之作。此后,长安福特作为福特汽车在华的最大合资企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产品静默期。


直到去年10月,该制造商才陆续对旗下福睿斯和福克斯车型做出更新,并于今年1月推出了全新SUV车型福特领界。目前,上述新车仍处在缓慢的销量爬升阶段,尚无法为销量增长带来明显推动。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国业务自2017年趋于疲软,福特汽车的产品决策开始倾向于北美市场。去年,该公司在业务重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加速推进对电动车产品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将研发重心移向在北美市场销量更好、利润更高的皮卡及SUV车型,而轿车的更新节奏则相对被放缓。然而,截至去年年底,在长安福特的所有在售车型中,轿车所占比例依然高达62.5%。


产品力的衰减伴生出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长安福特的品牌影响力随之下降,市场信心进一步恶化,经销商库存压力逐渐变大,直接导致其盈利水平在此过程中大幅降低,令其对制造商的忠诚度发生动摇,同时终端服务水平也出现下降,最终对消费者的购车行为造成抑制,形成死循环。


针对在华经销渠道的问题,福特汽车与长安汽车方面曾尝试过给出解决办法,去年7月成立的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一度被寄予厚望。但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后者似乎并未达到预期中的目标。


按照最初的规划,该机构将承担起福特品牌在华所有乘用车的市场营销、销售及服务业务职能,这意味着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和福特进口车三个方面的乘用车产品都将从这一个出口进入市场。


然而从曹振宇周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反馈来看,部分福特品牌的乘用车依然存在销售渠道混乱的问题。以江铃福特生产的福特领界和撼路者为例,上述两款车型虽然从属于乘用车范畴,但依然“有一部分由江铃福特方面在销售”。


或许正是因为渠道“大一统”的理想难以照进现实,前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李宏鹏在履职6个月后宣布离职。


李宏鹏的出走或许只是长安福特“人才灾变”的显性征象。在外界目光较少触及的工厂内,长安福特正掀起了一场裁员浪潮。


自今年3月起,长安福特方面宣布将“将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部分合同到期人员进行不续签处理。


长安福特方面将这一举措解释为“提升组织效率、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精简高效的团队,以适应2019年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的需求”。


“员工是长安福特最宝贵的资产。”这家总部位于重庆的汽车制造商在一份声明的开篇部分写道。尽管如此,有海外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此轮裁员规模依然将达到数千人之多。


“我们希望在3年内,帮助长安福特重新回到曾经达到的高度。”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赵非在今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作为长安福特的中方一把手,他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重组,能够令长安福特在36个月内重返“百万级俱乐部”。


但彼时彼刻,他或许没料想到,就在这家合资汽车制造商的总部所在地周边,一张价值1.6亿元的罚单正在形成,而后者则将粉碎他所任职的这家公司对于未来的翩翩遐想。

“人工智能艺术家”的作品也许“超越了人类”,但绝对称不上艺术

人形互动机器人Alter3 图片来源:Nils Jorgensen/Rex/Shutterstock

2016年,阿尔法狗(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打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类棋手。此前,人们普遍相信下棋这项策略游戏依靠的是玩家的直觉,而不是精确的算法,因此许多人曾断言电脑程序无法超越人类智慧,而阿尔法狗的胜利一举颠覆了这种成见。在这次成功背后,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它的出色棋艺完全是在无数次与自己对弈的训练中自主习得的。如今,电脑也拥有了学习能力,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由科幻变为现实?


近期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以“能自主思考的机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展览,在这次展览的中心区域坐落着一个形似小型神殿的展品,讲述了阿尔法狗的故事。这场表演在当下是十分应景的。近来,人工智能在媒体上的热度不断攀升,但公众对其仍然是一知半解。很多时候,既得利益者似乎更希望维持这些模糊印象。毕竟,如果不是有意误导大众去相信他们的算法能够凭借自我意识与人类进行对话,这些科技公司又何必专门打造令人迷惑的人形界面呢?“AI:超越人类”这次展览本来应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及其真正的功用,但却沦为了一场缭乱又俗套的乌托邦戏码,这种乌托邦主义无疑只能固化目前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混沌认知和盲目猜测,根本无益于揭开这一足以撼动世界的技术的神秘面纱。



《未来的你》:观展者可以和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版本的自己互动 图片来源:Nils Jorgensen/Rex/Shutterstock

这场展览就是一场没头没脑的杂糅,把真实与虚构混在了一起。上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曾在信中对一位记者澄清关于当年那场英美之间的国际象棋计算机对战的传言如何被夸张了。这些展出的信件被安排在《攻壳机动队》和《机械姬》等展望机器人未来的影视片段展位旁。图灵审慎的观望与那些天马行空的未来主义畅想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展览并没有任何价值倾向。这场“兼容并包”的展览囊括了玩具、漫画、日本木刻版画,以及实体机器人,其中就包括上世纪9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一款形似螃蟹的“移动机器人”阿提拉(Attila)。


展览其中一个主题就是我们对逼真的人工智能的非理性恐惧。在策展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西方的恐惧症。展览的开始是犹太民间传说中的“魔像”(Golem)——一种被魔力赋予了生命的泥人。本来,一张图片就能点出主题,但策展人却画蛇添足地加入了一堆冗余的展品:从希伯来文作品到布拉格的纪念品,因为相传在16世纪,犹大·勒夫·本·贝扎列尔(Judah Loew ben Bezalel)在布拉格创造了一个“魔像”。据说这个神话在1818年的《弗兰肯斯坦》中被作家玛丽·雪莱用来警告科学技术企图创造生命的行为。然而,当欧洲人因为泥制机器人和复活之躯而惊惶时,东方文化却把无生命物体幻化成人的故事视作一种浪漫。展览中还提到,日本古代泥塑动物和带有人脸的手工艺品暗示了创作者对人与事物融合一体的开放心态和愿望,与人类对未来数字时代的美好期盼相呼应。



《一个充满爱与美的世界》 图片来源:Tristan Fewings/Getty Images for Barbican Centre

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的沉浸式装置《一个充满爱与美的世界》传达着同样乐观的信念,即人类、自然与科技是一体的。漫步在由柔和雨水和浓郁色彩组成的数字花园里,仿佛置身于中国山水画之中。体验者可以通过触摸汉字与之互动,进而改变模拟的天气场景,并融入场景的一部分——这是我在此次展览中见到的最好的当代艺术作品,但当我问起人工智能在这个作品中的应用原理时,teamLab的成员却告诉我这个作品并没有用到人工智能。这个回答倒是发人深思。在编织了所有关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花言巧语之后,“AI:超越人类”还是暴露出这样一个现实:人类离计算机能够思考或创造艺术的未来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TeamLab团队的艺术很棒,但这是人类的创作。现场许多“艺术”作品倒是应用了人工智能,由和阿尔法狗一样的“学习机器”绘制,但远远算不上惊艳。这些作品也许“超越了人类”,但绝对称不上艺术。马里奥·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的作品《循环训练》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过程。克林格曼编写了一个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的程序,这个程序可以生成图像,然后自我点评。体验者可以参与这一过程:在人脸随着屏幕上的流动实时变形时,决定哪些图像是“有趣的”——这是我在这次展览里见到的最无聊的一个作品。那些变异的脸完全没有任何内涵或意义可言。论智能程度,它们显然连一台影印“有趣”图像的复印机都比不过。



《图腾》 照片来源:Tristan Fewings/Getty Images for Barbican Centre

在Nexus Studios和迈莫·艾克腾 (Memo Akten)合作的《学会看》中,你可以拿绘图笔在平板上随意涂画,并在屏幕上看到人工智能程序将它变幻成五颜六色的酷炫画作。特效不错,但不是艺术;由克里斯·索尔特(Chris Salter)和众多创作者一起完成的极简主义雕塑《图腾》只是利用了人工智能来控制灯光闪烁模式,这也和艺术完全无关。


人工智能平平无奇的艺术创作水平是否反映了人工智能本身的处境?几十年来,“强大的”人工智能这一理想引得无数研究人员趋之若鹜。强大的人工智能意味着计算机真正具有意识,即拥有与人类一样自主的思想。尽管这次展览再次把人工智能捧得天花乱坠,让我们看到学习机器确实以某种方式解决了人工智能问题,但并不能就此证明学习机器具有意识。它们意识到自己正在下围棋或创作艺术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们跟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头脑结构,无法像我们一样认知自己。正如霍金之前警告的那样,倘若它们真的有了意识,我们一定可以察觉到。


这些人工智能艺术作品之所以无法打动人心,也恰恰说明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具备所谓的意识,更不用提创造性思维了。就这一点来说,现阶段机器人或计算机的自我意识能有蚂蚁高级吗?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科技公司要投入这么多资金去宣传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或许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再单纯不过,就像小孩子一样,只是想要个机器人朋友来作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科技公司用冷冰冰的算法来操纵消费者或用机器人去取代人类劳动力的同时,它们需要去炮制一些乌托邦抑或是反乌托邦的舆论以转移公众的注意,这样才更符合行业的利益。

三星在华最后一家手机厂启动裁员,此前被传9月停产

6月4日消息,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已于近期启动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裁员工作,这也是三星在华最后一家手机厂。


据财新报道,一份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裁员补偿方案显示,本次裁员并非强制裁员,而是以员工自愿报名为前提,截止时间为6月14日。本次裁员规模和补偿细则暂时不详。


此前有消息称,三星计划于2019年9月关闭中国地区唯一的工厂惠州工厂,该工厂目前智能手机产能约为40万台每月。


界面新闻记者据此向三星方面求证,对方暂未给予回应。


据悉,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日,投资总额1.907亿美元,其厂区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2006年该公司开始引进手机生产,现拥有40条GSM/CDMA/3G手机的生产线和30多条SMD全自动化生产线。产品主要有MAIN音响、DVD家庭影院、手机等产品。


三星在华曾经拥有三家手机制造厂,位于深圳和天津的另外两家手机厂已于2018年陆续关闭。


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注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


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停产,2600多名员工转岗或者离职,愿意转往三星系公司的可以免面试入职,最后仍有90%以上的员工签订离职协议书。


据路透社去年年底报道,三星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正在衰减,市场占有率只剩下 1% 。


事实上,三星早已开始调整海外布局,当前重点为东南亚市场。2008年起,十年之间对越南投资总额已从6.3亿美元增至173亿美元,在越南各地共设8个厂房,三星越南公司近两年出口总额占据越南出口总额近25%。在印度,年产1.2亿部手机的诺伊达工厂也成为了三星在全球内最大的工厂。


有分析师指出,在劳工成本上升和市场份额下降的背景下,三星继续保留中国工厂的必要性不大。

媒体分析苹果iTunes死因:死于音乐消费之变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诞生18年后,苹果正在扼杀iTunes。大多数Mac用户(和许多Windows用户)使用的这款媒体管理软件正被分拆成不同的部分,用于不同的用途:音乐、音频内容和电视将很快在新的苹果电脑操作系统上拥有自己的应用软件。


苹果周一宣布了这一举措,同时还推出了新的硬件,包括新的MacPro和Pro Display XDR,以及娱乐和生活方式功能。


但在加州圣何塞举行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有关iTunes的描述让人产生了很大的疑虑。一位用户在推特上写道:“告诉我关于iTunes的事,或者让我一个人呆着,我正狂热地试图备份我的音乐库。”


苹果消除了一种误解,即iTunes商店(用户购买歌曲和专辑下载的商店)将会消失,苹果将倾向于苹果音乐(Apple Music,该公司的流媒体服务)。iTunes商店将保持原样,人们从iTunes商店购买的音乐也将保留。但苹果确实解决了iTunes桌面应用程序用户的一项长期抱怨:它试图同时做太多事情。


在周一的会议上,苹果负责软件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Federighi)开玩笑说。“客户喜欢iTunes和它能做的一切,”他说,然后讽刺地问道:“但如果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听到一件事,那就是‘iTunes还能做得更多吗?’”


苹果公司宣布,将为Mac推出一款新的独立音乐应用程序,以及一款新的、经过改进的电视应用程序和一款音频内容应用程序。它还说,设备同步现在将在Finder(MacOS文件管理器)中处理。苹果没有说明如何在Windows电脑上处理iPhone或iPad的同步。


iTunes将继续作为一家音乐商店,但新的音乐应用程序将与苹果的在线音乐服务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苹果的iPhone销量出现了下滑,其中包括中国买家减少和升级周期延长。该公司一直在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互联网娱乐提供商。


它也毫不掩饰地寻求发展自己的服务业务,包括苹果音乐、即将推出的网络视频服务和杂志订阅服务。


那么,拥有音乐已经成为过去了吗?


去年,在线音乐收入(用户支付包月费,即可欣赏几千万首歌曲)占音乐产业总收入的75%。它是如此有利可图,以至于在线音乐是其他公司对抗苹果所谓垄断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今年3月,全世界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商Spotify宣布已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针对苹果的反垄断诉讼。Spotify表示,对所有苹果软件商店的收入收取30%的佣金是不公平的,因为它迫使Spotify用户支付更多的费用。


这些指控不仅仅发生在欧洲。在美国,最高法院最近裁定,指控苹果垄断软件商店的集体诉讼可以继续进行。


一家美国媒体指出,关闭iTunes软件,标志着启动数字音乐商业革命的18年历程的结束。不管是好是坏,如果没有苹果的实验,文化消费娱乐的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样。


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进军电影和音频内容之前,将目光投向了音乐。2003年,他告诉“公告牌”杂志,苹果希望帮助音乐业务摆脱Napster驱动的文件共享模式,这种模式破坏了音乐公司的利润。


乔布斯说:“唱片公司处境艰难,因为人们想要在网上购买他们的音乐,但没有真正的渠道来购买,所以他们就偷音乐,用户处境很糟糕,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想在网上偷听音乐,但没有其他办法能让音乐变得更好。”乔布斯提出iTunes是“一条中间道路,一条走出这条道路的中间道路”。


在鼎盛时期,iTunes已经发展成为几乎所有当代音乐消费者不可或缺的应用程序。听众将数百万张光盘导入硬盘。通过音乐博客、闪盘、MegaUpload链接和Limewire收集的MP3,iTunes平台可以进行有组织的收集,而不需要考虑文件的来源。


在过去多年中,iTunes以典型的乔布斯风格发展,取消了团队认为过时的功能,并尝试推出一些新功能,该平台推出了脸书风格的社交分享和推特风格的信息流推送。


Spotify的崛起颠覆了苹果的统治地位,这是音乐行业向在线音乐转变的一部分。


美国一家娱乐行业媒体则表示,苹果终结iTunes软件,这似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实际上,iTunes的时代很早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阴霾之下百度谋变

百度的股价仍在下跌。


截至北京时间4日凌晨收盘,百度最新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107.78美元,跌幅2.02%,创下自2015年8月24日以来的股价新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百度股价从今年4月8日186.22美元的高位,到如今折损近半,市值缩水至337亿美元。


这意味着,当前百度股价已经击穿了曾经诸多舆论危机事件缠身时的表现。2016年1月11日,百度贴吧“血友病吧被卖”事件曝出,此后百度股价一路走跌,于2月9日下探至139.61美元。同年5月初,“魏则西事件”引爆舆论,百度股价从4月29日的201美元高位,跳水至5月12日的158.38美元。


如今的股价低迷,是对百度当前及未来业绩前景的回应。百度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Q2收入指引亦低于预期。作为百度核心的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业务,一季度运营利润为11亿元,同比下降8成。


不过,伴随业绩不振,百度内部也在持续变化。财报公布的同时,百度宣布向海龙辞去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职务,百度搜索公司亦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沈抖晋升并全权负责。此后两周内,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景鲲、百度技术体系负责人王海峰分别晋升为副总裁及CTO。


谋变的百度,会有怎样的未来?


PC搜索时代终结


向海龙的离职,对于百度内外而言,几乎都是意外。“我竟然是刷朋友圈才知道的这件事。”一位百度搜索公司内部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在他看来,向海龙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过去了”,即以Web页面为主的PC搜索时代。


这个时代的逝去裹挟着其他人。今年3月底,百度核心搜索部执行总监孙雯玉即将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随后不久,有百度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该消息,“具体原因只能猜测,也许有(沈)抖的原因。”


这个猜测或非毫无根据。今年2月26日,百度宣布对三位副总裁沈抖、吴海锋、郑子斌进行干部轮岗调整。其中,沈抖全面负责搜索公司用户产品,吴海锋全面负责搜索公司商业产品,郑子斌全面负责以CRM为基础的创新业务并继续担任搜索公司CTO。


轮岗实行一个月后,孙雯玉被传离职。与孙雯玉同期传出离职的,还有她的汇报上级吴海锋,后者的汇报上级正是向海龙。“这么复盘来看的话,向海龙要走,还真是有些端倪。”有接近百度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另一些参与了2019百度联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的人士则回忆道,向海龙在这次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有失水准、干货较少,“现在想想也觉得,可能他的心态变了,只是走走过场。”向海龙出席该大会的时间,与百度官宣其辞职时间仅相隔一周。


据报道,除了向海龙、吴海锋和孙雯玉之外,搜索公司管理层老将中出走的还有顾国栋,离职前直接负责百度搜索公司销售体系。这些人中,向海龙在百度工作14年,吴海锋13年,孙雯玉12年,顾国栋5年,换言之,出走的几乎都是早年跟随向海龙“打江山”的人物。


有分析认为,这些人士尤其是向海龙的离开,将对百度积累多年的销售及渠道体系造成挑战。不过,6月2日消息,百度已召回初创团队成员之一史有才,出任MEG销售体系负责人。


多位百度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百度大搜内部不乏能人,问题在于,如何从Web搜索生态和feed流在内的端业务生态出发,进行权衡取舍。


“现在大搜的变天,只是因为生态和赛道变了。”前述百度搜索公司内部员工表示,“走的高管应该还是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趋势,最近商业这块的业绩也做得并不好,公司这样做算是主动动刀了。”


2016年1月11日,百度贴吧“血友病吧被卖”事件曝出,此后百度股价一路走跌,于2月9日下探至139.61美元。(甘俊)


冲刺移动业务


曾经PC搜索时代的功臣向海龙卸任,负责百度APP等移动业务掌门人沈抖上位,曾经的搜索公司也摇身一变,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一切都是百度全力冲刺移动端的信号。


事实上,在颇具阴霾的新一季财报中,百度在移动业务的表现还是有些看点。财报显示,一季度百度APP的DAU达到1.74亿,同比增长28%;好看视频DAU达到2200万,同比增长768%;智能小程序的MAU达到1.81亿,环比增长23%,信息流的用户使用时长也有大幅增长。


不过总体而言,第一季度百度核心业务营收增速为8%,预计下一季度营收增速为-2%至4%之间。相较之下,去年Q1和Q2百度核心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6%和28%——留待MEG去撑起百度营收的压力不小。


“百度其实很多年前就在走下坡路,”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机构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今鉴于宏观不确定性、广告库存上升、监管收紧和人事变动,我们对百度广告复苏和营收增长的中短期前景持保守态度。”


宏观不确定性体现在整个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上。据CTR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11.2%,其中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下跌5.6%。受此影响,百度一季度广告收入176.6亿元,同比微增2.8%。


除整体广告市场放缓之外,百度广告收入下滑还与行业竞争加剧有关,即广告主正在将预算分拨给包括阿里、腾讯及今日头条等相关移动端产品。为了应对竞争,百度不得不增加内容支出,以吸引用户使用其移动端业务,因而导致其利润及利润率水平的萎缩。


数据显示,百度一季度GAAP净亏损3.3亿元,百度方面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为春节联欢晚会期间所投放的营销费用。在流量获取成本方面,百度一季度投入32亿元,同比增长41%。除了市场本身之外,百度广告业务收入随时还在面临政策和舆论风险。


不过,也有中信证券研究团队人员认为,百度移动端及信息流内容正在持续优化,有望为市场好转后的收入增长积累动能。


百度未来的挑战,还体现在包括智能硬件、无人车等业务在内,短期仍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阶段。“商业化目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新晋百度副总裁的景鲲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对外表示,但他同时也表示,整个智能音箱业务现在仍处于投入期,“目前最关注的还是规模和口碑。”


这无疑意味着,百度还将持续经历投入的阵痛期。“个人工作还是照常,但面对当前人事变动、内部变革,心里总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前述百度内部员工向记者表示。

一文纵览全球326家独角兽:中国占30%

仅仅六年前,风险投资家Aileen Lee创造了“独角兽”一词,用以形容那些估值10亿美元或以上的私人初创企业。


那时,估值如此高的公司着实罕见,因而它们理应得到一个特殊的称谓——但自那以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业热潮愈演愈烈,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私营企业。


近年来,“独角兽”的数量仿佛兔子般高速增长,投资者们已将全球326家独角兽公司总估值提升至1.1万亿美元。



图片来源:Visual Capitalist

今天这份图表数据来自CB Insights创建的Unicorn Tracker,它按照行业类别、估值以及国别分别详解了全球326家独角兽公司。


我们首先关注2019年全球最大的几家独角兽公司:



图片来源:Visual Capitalist

字节跳动是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估值约为750亿美元。该公司旗下产业包括“今日头条”(一款在中国极受欢迎的机器学习内容平台,它能根据用户阅读兴趣提供服务)。其旗下产业还包括短视频分享平台“抖音”。


据专家估计,2019年将有超过100家独角兽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这其中包括上述的优步以及爱彼迎公司。


截至今年,Lyft与Pinterest已经打入公开市场——而近日另一家IPO的独角兽公司便是会议平台Zoom Video:自四月中旬首次亮相以来,其股价已经上涨了120%。


按行业类别区分:在独角兽公司中,最常见的两种行业为互联网软件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业。



图片来源:Visual Capitalist

但是,如我们所见,投资者最看重的行业是按需服务业,这其中包括优步、滴滴出行以及DoorDash等公司。


按国别区分:全球有近一半的独角兽公司来自美国,但中国也同样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高价值初创公司。



图片来源:Visual Capitalist

奇怪的是,除去上述6个主要国家外,世界其他国家仅有32家独角兽公司——不到全球总数的10%。


按估值区分:7家独角兽公司——包括优步、WeWork、爱彼迎以及字节跳动在内——估值占总体的近30%。



图片来源:Visual Capitalist

“金字塔”底部(即估值在10亿-50亿美元范围内)共有180家公司,其估值为4610亿美元,占总体的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