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路演首日:稀缺性不足,与会机构预测溢价有限

6月19日,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正式启动路演。


“首批科创板过会企业、首家启动路演发行”的科创板第一股自然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极大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19日上午的路演现场虽谈不上人山人海,但也座无虚席。


“大家热情还是可以的,路演参与人数不算少,基本上属于很多了。尤其科创板对机构投资者要求比较高,有一部分机构已经没法参与了。”6月19日,一位参与华兴源创路演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招股书披露,2018年,华兴源创实现营业收入10.05亿元,净利润为2.43亿元。不过,即便这样,业内机构人士对华兴源创的评价是“质地一般、中规中矩、不具有稀缺性”。


“华兴源创柔性屏有望引领下一代屏幕技术,但同时也存在屏幕技术更迭不及预期风险。而且它对重大客户依赖性十分大。与此同时,华兴源创在A股上也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并不具备唯一稀缺性。”北京一家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该机构所投科创板企业也已经在注册申请中。


“听下来感觉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的亮点。估值方面可以直接比对行业同类企业,应该不会出现太多溢价。”前述参与路演的机构人士表示。


当日参与路演的机构人数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对这家机构的关注度,但最为关键的还是最终的询价报告。“其实无论什么质地的公司,只要价格合理,估值合理,大家就会去买。”上述机构人士表示。


过百人参会一小时路演


6月19日零点,首批获准发行的科创板企业华兴源创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意向书、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报告。科创板第一股正式来袭。


根据公告披露,华兴源创股票代码为688001,成为科创板第一股。按照发行安排,6月19日-24日是网下路演和询价阶段,6月25日确定发行价,随后开始进行网上路演与发行申购。


这意味着,6月19日,科创板第一股就已正式开启了路演之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6月19日,华兴源创在上海国金中心进行了第一场路演。


“整个路演过程差不多一个小时,董事长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和之前的IPO路演并没有明显区别。”6月19日,一名参加当日路演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会场差不多一百多人,谈不上人山人海,但确实也是座无虚席,人还是蛮多的,机构的热情还是可以的。”上述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华兴源创头顶多个光环,首批通过注册的科创板企业、首家启动路演发行,是名副其实的科创板第一股,这也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绝对焦点。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次参加路演的机构不算少。尤其是科创板对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机构没有申购资格,保荐机构可能为了提高沟通效率,不会邀请很多机构。”上述参加路演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上交所要求,除科创主题封闭运作基金与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外,其他网下投资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对象账户需持有市值门槛不低于6000万元,安排不低于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70%优先向公募产品、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等6类中长线资金对象配售。


券商、基金、信托、保险、财务公司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这六类机构投资者,可自行通过中证协的网下投资者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对于私募基金,通知要求必须获得具有证券承销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的推荐,才能注册为科创板网下投资者。


稀缺性不足或影响估值


华兴源创的路演受到了机构的极大关注,但这种关注更多来自“科创板第一股”的光环。因为从华兴源创本身来看,“稀缺性欠缺、质地一般,”这是大多数机构人士对该企业的评价。


华兴源创是一家工业自动测试设备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A股有十分相似的上市公司精测电子(300567.SZ)与长川科技(300604.SZ),而精测电子被公认为行业老大。


2018年,华兴源创实现营业收入10.05亿元,净利润为2.43亿元。同年,精测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净利润3.03亿元;2017年,华兴源创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13.70亿元和2.10亿元,精测电子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是8.95亿元与1.69亿元。


从营业数据上看,华兴源创的盈利能力与精测电子不相上下。“华兴源创业务与精测电子十分相似,所以从行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稀缺性。从公司基本面来说也一般。”上述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


至于华兴源创的估值,部分机构认为可按业内同类公司PE估值即可。例如,在华兴源创的询价报告中,华鑫证券以精测电子与长川科技两家同类企业35倍的PE平均值进行测算,华鑫证券给出的估值是105.6亿元,询价区间在23.35元/股至28.01元/股之间。


“和同类公司相比,我觉得不会有什么溢价,但市场情绪又说不清。”该机构人士表示。


机构到底对华兴源创的热情几何,或许仍需要等待最后的发行定价。“目前还只是询价,投行也没有给报价区间。最终还是看价格吧,如果价格很贵,基本上不会申购。如果便宜,还是有可能申购的。一切都要等投行的最终询价报告。”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科创板第一批企业中,有一些是具有稀缺性的,我们认为估值可以给到更高。如果是主板、创业板上已经有对标企业,竞争很充分的,其实应该更理性些。”北京一家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


“归根到底还是看公司的质地以及估值是否合理。如果价格够便宜,我相信参加的机构会比较多。”前述参加当日路演的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

破产重组的银亿新增到期未偿债务6950万,系光大证券旗下立马理财产品逾期

6月20日,光大证券旗下理财平台又发生了产品逾期。


多名投资者反映,他们在光大易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易创)运营的互金理财平台——立马理财APP上购买的有关银亿借款类产品发生了逾期。


一位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他购买的银亿产品原本应于6月18日还款,但是他只收到了20%的款项,而身边一起购买的有6月11日到期的银亿产品,是正常还款的。他多次向客服询问,但未得到确切答复。


据了解,立马理财销售的有关银亿的产品还有6月25日和7月2日分别到期的。多位投资者在知道6月18日的未成功还款后,也表达了自己产品或许会出现逾期的担心。“知道银亿突然申请破产了,时间正好卡在正常还款的产品和逾期的产品之间。”


6月17日,ST银亿(原银亿股份,000981.SZ)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控股股东宁波银亿控股,已于6月14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对此,记者于19日向光大证券方面询问立马理财银亿相关产品是否逾期,光大证券董办人士表示需了解情况。截至发稿,界面新闻未收到相关回复,立马理财未有相关公告,未披露产品对应的资产质押情况。


6月19日晚间,ST银亿发布的另一则公告解释了立马理财产品逾期的情况。公告称,近日,银亿股份在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备案发行的定向融资工具——银亿4号出现到期未能进行清偿情形,现将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银亿4号共募集资金为人民币1亿元,截至目前已偿还本金及利息共计4,140.59万元,因上述第二笔于2019年6月18日到期的部分本息未能清偿,导致上述第三笔和第四笔本息加速到期,合计到期未清偿本息金额共为6,950.26万元。


针对上述到期未清偿债务,ST银亿表示,目前正在全力筹措资金,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并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偿还。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银亿公告中描述的新增到期未清偿债务与立马理财的相关产品完全吻合。


也就是说,根据ST银亿公告描述,由于6月18日到期的立马理财产品只偿还了部分本息,按合同条款,6月25日和7月2日分别到期的后两批产品已自动加速到期,目前已是违约状态。


天眼查信息显示,光大证券是光大易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40%,法人代表为周健男,周健男还同时担任光大证券的执行总裁和光大易创的董事长。海航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0%,网易高管控股的优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股30%。


此前立马理财的官网介绍页面也一直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互联网巨头共同打造”为平台增信。但目前官网上股东相关信息已全部撤下,仅公示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嘉实基金、弘康人寿、翼支付、网易支付、网易新闻、网易财经、网易严选、味央为平台合作伙伴,同时立马理财并未在官网上披露具体运营数据。


2018年4月23日,立马理财宣布对业务作出调整,只能赎回不能买。立马理财发布公告表示,做出调整是根据《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8】29号)》(下称“29号文”)的指示。投资者的提现、赎回不受影响,包括立马金库转出、定期理财赎回、银行理财赎回、保险理财转出等资金转出业务正常开展。所以有提现或者赎回需求的投资者可以正常操作。


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1月,立马理财平台交易额已经突破了320亿元,用户超过400万。


此次银亿相关产品发生逾期,并不是这家光大证券旗下子公司第一次遇到麻烦。此前,已有多款理财产品发生逾期,涉上市公司(600090.SH)同济堂控股股东和三胞集团。(详见【独家】光大证券旗下立马理财又有产品逾期,涉上市公司同济堂控股股东)


其中,有关三胞集团的产品“嘉康盈、嘉顺盈、嘉恒盈”在去年11月到期后两次发函延期回购计划。“目前口径是2019年6月30日,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再次延期。”有投资者担忧。

腾讯金融业务换帅:投资业务联合负责人林海峰接手FiT

6月19日,腾讯内部发文宣布两项人事任命。赖智明作为公司副总裁,派任腾讯投资发起的香港虚拟银行Infinium Limited(贻丰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再担任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职务。


今年5月,Infinium刚获得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该公司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高瓴资本联同香港著名商人郑志刚(通过其投资主体Perfect Ridge Limited)的合资公司。


同时,林海峰晋升为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腾讯金融科技业务(FiT线)的管理与发展,不再担任投资并购部联合负责人职务。林海峰于2010年加入腾讯,任职期间,林海峰主导腾讯国内外股权投资,负责金融科技、电商、数字内容、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业务,曾推动京东、阅文、腾讯音乐、微保、美团点评、拼多多、同程艺龙、高腾基金等多例重大投资及行业整合。


腾讯方面表示:“林海峰担任业务一线领军人,将发挥其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优势,带领腾讯金融科技拥抱新机遇。”


腾讯金融科技前身为于2005年成立的腾讯财付通,是国内最早的大型支付平台之一,于2011年成为第一批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机构。2013年,财付通联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


2015年,腾讯将原来的基础支付、互联网理财等金融科技业务合并后组建了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而后升级为腾讯金融科技。腾讯方面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腾讯理财通的用户量超1.5亿,资金保有量超6000亿元。


目前,金融科技已成长为腾讯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腾讯2018年度财报显示,腾讯旗下的商业支付占支付交易量的一半以上,2018年的日均总支付交易量超过10亿次;第四季度,支付业务的月活跃商户同比增长逾80%。201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腾讯首次单独披露了全新分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营收,该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44%至人民币218亿元。

网易考拉开始内测社交电商APP“友品购购” ,再度试水微商

据悉,网易考拉正在内测一款名为“友品购购”的社交电商产品,这是网易继2017年的“微店主招募计划”和“网易推手”之后,再度尝试微商。


有网易员工透露,近日网易在POPO(网易旗下的即时通讯工具)中群发通知,邀请内部员工进入“友品购购”内部员工店主群,内部评测该新产品。


考拉员工内测群


App Store 中的信息显示,这款产品上线于三个月前,开发商为Zhejiang Anxi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来自天眼查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公司最大股东以及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是刘佳宁,按照公开资料查询到的信息,刘佳宁此前在公开场合中出现的身份为网易考拉海购澳新区总经理。


天眼查显示的工商信息


与贝店、每日一淘等产品类似,“友品购购”也采取了邀请制,需要有推荐人的邀请码,才能进入APP界面。“友品购购”将自己定位于“一站式开店卖货服务平台”,在APP中,“友品购购”这样描述自己:


创新性的采用了社群新零售模式,整合海内外供应链资源,打造具有优势的供应链体系,从货源、营销、培训、物流、客服,全面赋能店主,助力店主私域化流量运营,实现一键播货、一件代发,让店主轻松赚钱。


也就是说,“友品购购”也采取了与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类似的分销模式,用户在平台上开店并赚取销售返利,平台承包销售之外的发货等环节。


目前“友品购购”中的商品包含了美妆个护、生鲜水果等八个类目,在商品信息中可以看到每件商品的返利金额,在首页的导航区可以快速查看高佣板块,特卖区则展示了当日畅销商品。店主选择上架好商品后,就可以分享到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进行推广售卖。在店主的店铺管理页面里,可以对收益、订单、客户进行管理。


店铺管理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与很多固定商品售价的平台不同,在“友品购购”中点击“马上卖”后会进入价格自定义界面,店主可以自行对商品进行定价。


店主可自行定价


事实上,这并不是网易第一次涉足微信卖货,早在2017年3月,网易就在推出过一项“微店主招募计划”,招募个人店主来分销网易考拉平台上的商品。当时这项计划采取的了分销+礼包模式(钛媒体此前对该模式有过详细分析),购买788元到1399元不等的礼包商品,才能成为平台店主并卖货,店主可以通过卖货和邀请新用户两种方式来获利。


不过一直以来,这种将传统微商平台化的模式都饱受质疑,并一度黑化,而网易考拉在推出这一计划后,外界也是一片“网易也做微商了”的声音,可能是考虑到品牌形象的原因,此后这一计划不了了之。此次推出的“友品购购”也能看到此种考虑,产品不仅以独立的APP作为呈现,其中也看不到太多关于网易考拉的品牌痕迹。


在“微店主招募计划”作罢后,紧接着,网易又在同年6月上线了一款名为”网易推手”的产品,用户需要购买售价为299-399元的礼包成为网易推手,然后通过分享网易推手平台上的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商品来赚取销售返利。


今年年初,网易推手发布公告称,从3月22日起,网易推手暂停对网易考拉商品的推广,而将专注于网易严选的商品,目前来看,这一调整应该就是在为“友品购购”的上线做准备。


与前者不同的是,“友品购购”不再有礼包,同时弱化了分销模式,而这可能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上个月刚刚赴美上市的云集就是一个例子,2017年,云集收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一张958万罚单。紧接着在同年8月,遭到腾讯的永久性封杀。此后,很多类似模式的平台都开始学乖,要么转为一级分销、要么取消”398礼包”以此来规避风险。


但在此前的文章中,钛媒体曾分析过三级分销和礼包模式对于社交电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波社交电商就是靠着无法可依的红利期快速做大,而砍掉这两大臂膀的微信卖货模式,功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之后只是采取社交手段的电商平台们,很难再获得爆发式增长。而此时姗姗来迟的“友品购购”对于网易考拉来说可能也更多是一种流量补充,能够带来的助益还仍待考。

深圳地产商李华低调现身,还任命了新总裁

前排右边为卓越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华

加盟深圳地产公司卓越集团一年三个月后,原成都万科总经理沙骥成为了这家公司新任执行总裁。


6月17日晚间,卓越集团内部发文称,“公司研究决定任命沙骥先生为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41岁的沙骥2004年加入万科,历任战略投资管理部助理总经理、昆明万科总经理、成都万科总经理、万科中西部区域副总经理等职务。2018年3月,沙骥从万科离职加盟卓越集团。


吸引沙骥加盟的是卓越集团原执行总裁王卫锋,后者曾于1997年-2012年任职于万科,最高职务至西安万科总经理。王卫锋于今年3月从卓越集团离职,加盟同城地产公司力高集团。


执行总裁的更换,透露了这家地产公司正在发生显著变化。1996年,来自四川内江的李华在深圳创办卓越集团,由于其在深圳多个核心区域开发了多栋地标写字楼,李华在业内也被称为“写字楼大王”。创办卓越集团之前,李华曾是深圳市团委领导干部。


2018年前后,李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最早是牵涉到刘强东桃色事件中,随后又在公开场合被有关部门带走配合调查,春节假期过后高调出席卓越集团开工仪式,不久后第二次被有关部门带走,直到今年3月中旬回归正常。


两度配合调查,回归后的李华低调异常。5月31日,卓越集团官方微信发布新闻稿透露,李华带领卓越高管,与修正药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李华回归后仅有的一次公开露面,不过这篇新闻稿很快被发布者删除。


李华低调的背后,卓越集团暂时由李华的胞兄、卓越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李晓平“掌舵”。沙骥此前是统筹主管经营事务的副总裁,如今被擢升为执行总裁,意味着李华和李晓平对他高度认可。


卓越集团作为非上市公司,带着浓厚的家族色彩,但也培养了一批创业拍档,以及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如卓越集团创业元老副总裁王斗主管融资和财务,从阳光城跳槽过来的副总裁陈林主管投资。主管深圳公司的副总裁徐春,以及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王庆,均为卓越集团“老人”。


作为执行总裁,沙骥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卓越集团冲刺千亿规模,即2020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2018年,卓越集团高调宣布三年实现千亿元销售规模的目标。实际上,扩张在2017年就已经启动,城市布局从14个扩展至如今的30多个。与此同时,李华也一改低调无为风格,频繁出面助力企业对外合作、拿地等事务。


这次战略扩张的动作显得有点突然。卓越集团在2011年定下的目标是“五年200亿元”规模,这一目标在2015年实现;2016年定下的五年目标是“开发销售与资产管理双500亿元”。2017年、2018年,卓越集团的销售规模为325亿元、456亿元。


扩张之路在2018年下半年遭遇挫折,由于银根紧缩导致融资环境恶化,卓越集团的土地扩张紧急“踩刹车”,进而引发裁员、架构调整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沙骥精力旺盛,做事低调果断,是那种不用说太多就把事情办了的人。”


但从目前的环境和条件来看,卓越的千亿之路恐怕是要延迟了,李华和卓越集团未来的发展走向预判,还需等待这家公司更多的信号发出。

好莱坞与东方主义:不断重塑的阿拉丁意味着什么?

在真人版《阿拉丁》中,梅纳·玛索德饰演阿拉丁,威尔·史密斯饰演神灯精灵。图片来源:Daniel Smith/Walt Disney Pictures

199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阿拉丁》广受好评,深受观众喜爱,但其仍难逃刻板印象的桎梏。《阿拉丁》真人版电影于今年5月24日上映,为避免重蹈动画版本深陷刻板印象的覆辙,迪士尼向一个由来自中东、南亚等地的穆斯林学者、活跃人士和创意工作者组成的社区咨询委员会寻求建议。因长期在美国媒体上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群体发声,我受邀成为小组的一员。


迪士尼这样的大型电影公司希望倾听更多群体的声音,意味着好莱坞更为重视文化多样性。好莱坞长期以来对中东人存在刻板印象,且不乏抹黑之举。《阿拉丁》真人版电影在纠正该方面的表现上可圈可点,尽管如此,该电影仍有不少不足之处。


魔法精灵和好色酋长


1978年,文学教授爱德华·赛义德在其开创性著作《东方学》一书中指出,历史上西方文化一直对中东抱有刻板印象,是为了证明对中东实施控制是正当的。


1921年电影《沙漠情酋》的电影海报。图片来源:Library of Congress

东方主义在好莱坞有着悠久的历史。《沙漠情酋》和《天方夜谭》(1942年)等早期好莱坞电影将中东描绘成一片广袤的梦幻乐土——在这片魔法沙漠上,触目皆为精灵、飞毯,富人与“哈来姆”们(harem,即旧时中东文明中富人的女眷)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此类描述难说客观公允,但至少无伤大雅,它们一定程度上无视了中东文化内部的细分差异,同时笼统地将该区域描绘为落后的、亟待西方文明解放的地区。


好景不长,中东地区爆发系列冲突和战争,1967年阿以战争、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对西方实施石油禁运、伊朗人质危机、海湾战争接踵而至。充满异域风情的中东在美国媒体笔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暴力和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


正如媒体学者杰克·G·沙欣(Jack G. Shaheen)所观察到的,过去50年间,数百部好莱坞电影将伊斯兰教与圣战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穆斯林要么是“敌对的异域入侵者”,要么是“好色、油腻、狂热推广核武器的酋长”。


令人别扭的动画版《阿拉丁》


在此背景下,东方主义出现在1992年出品的迪士尼动画电影《阿拉丁》中便在意料之中。


首先是电影片头曲《阿拉伯之夜》中使用了这样的歌词描述这片土地:“他们会割掉你的耳朵,只是因为不喜欢你的面孔。”并宣称,“多么残暴,但嘿,这就是我的家乡!”此歌歌词遭到阿拉伯裔美国人反歧视委员会的抗议,迪士尼随后在家庭录像带版本中删掉了有关割耳朵的歌词,但仍留下“残暴”一词。


其次是人物的外在表现方式。很多人注意到,阿拉伯坏人一般形貌丑陋,操一口外国口音。而诸如阿拉丁和茉莉公主等阿拉伯好人则长得像欧洲人,说话带有美国白人口音。


在动画片《阿拉丁》中,善良的阿拉伯人带有白种人特征,而坏人则操着外国口音。图片来源:Disney

此外,这部电影还延续了西方模糊中东文化内部差异的传统。例如,茉莉公主来自阿格拉巴(原为巴格达,后受1991年海湾战争影响而虚构),养了一头宠物老虎名为“乐雅”(Rajah),但“乐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印度名字。


曲折的进展之路


“9·11”事件之后,许多电影老调重弹,将中东与恐怖主义等同。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部分电影中同样出现了一些正面的中东人和穆斯林形象。


2012年,我出版了《媒体中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9·11”之后的种族和表现》(Arabs and Muslims in the Media: Race and Representation after 9/11)一书。在书中,我详细阐述了编剧和制片人在“9·11”事件后采取何种方法抵消刻板印象。


最常见的方法是向观众展示一位热爱美国的中东裔美国人或美国穆斯林,以抵消涉及恐怖分子的描画。例如,在电视剧《国土安全》中,伊朗裔美国穆斯林法拉·舍拉齐(Fara Sherazi)是一名中央情报局分析员。在剧中她遭一名穆斯林恐怖分子杀害身亡,以表现“善良”的美国穆斯林愿为美国赴死。但这类方法并未改变中东人和穆斯林一般会被描绘成对西方的威胁这一事实。在媒体中,绝大多数中东人和穆斯林以恐怖分子的形象出现,加入一个“好”的相关角色并不能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


另一种常见方法则是,回归以往的东方主义,仅将中东表现为充满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之地。也许编剧和制片人认为,与将中东与恐怖主义挂钩相比,异域风情无论如何还是略胜一筹。


比如,2004年的电影《沙漠骑兵》讲述了1891年一位美国牛仔前往阿拉伯沙漠参加赛马竞技的故事,东方主义在影片中表现得极为典型。片中富裕酋长有一位邪恶、权欲熏心的侄子,酋长女儿陷于其手上,正是这位美国牛仔将酋长之女解救出来。


又如,2017年的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描绘了维多利亚女王和其印度穆斯林仆人阿卜杜勒·卡里姆之间的友情,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的友谊几无可能。该电影确实对19世纪英国的种族主义和伊斯兰恐惧症进行了批判,但同时也对阿卜杜勒进行了幼稚化和异域化处理。


暂撇下编剧和制片人的努力不提,某些很显眼的问题仍然存在。2010年影片《波斯王子:时之刃》由杰克·吉伦哈尔担纲主演;2014年影片《法老与众神》中的埃及角色则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乔尔·埃哲顿饰演。


为何此类角色要由白人演员扮演?当大众提出质疑时,制片人雷德利·斯科特曾发表过一番臭名昭著的言论,他公然表示“无法接受要在介绍影片时说男主是来自哪个地方的穆罕默德·某某。我也不打算为这样的片子拉赞助”。


新版《阿拉丁》是否作出改进?


或许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迪士尼高管试着向我们这些文化顾问寻求建议。真人版《阿拉丁》确实获得不少显著进步。


片中的阿拉丁由埃及裔加拿大演员梅纳·玛索德饰演。鉴于带有中东血统的演员很少担纲主演,选玛索德作为主角可谓重要之举。片子中同样出现了不少画着深色妆容以贴近中东人肤色的白人临时演员,但无论如何迪士尼选择了带有中东血统的演员饰演大部分主要角色。


茉莉公主一角由印度裔英国女演员娜奥米·斯科特饰演则饱受争议。据悉,许多观众希望此角色由来自阿拉伯或中东的女演员来扮演。此外,他们不确定选用印度裔演员是否会强化西方观众认为“东方”文化内部差异可任意互换的想法。不过,影片中确实提及了茉莉公主的母亲来自另一个国家。


真人版《阿拉丁》剧照

2019年版《阿拉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延续了回归充满魔法色彩的东方主义的趋势,似乎可对当地的恐怖主义形象作出显著改善。但事实上,旧调重弹地用异国情调替代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并不是什么勇敢之举。公平地说,《阿拉丁》与《沙漠骑兵》等其他顺应这一趋势的东方主义电影存在区别,至少它不是一部围绕白人主角的经历展开的电影。


不过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在影片中,“好人”均带有美国口音,而那些带有非美国口音的角色,尽管并非全部,也大多是“坏人”。当代观众将会和1992年甚至1922年的观众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他们要在过于笼统的“东方”之内,找出独特的中东文化。毕竟,肚皮舞和宝莱坞舞蹈、不同的穆斯林头巾turban和keffiyeh、伊朗口音和阿拉伯口音都在影片中交替出现。


正如在涉恐故事中加入正面中东人的形象不能起多大作用一样,在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故事中加入正面元素同样也难起甚积极影响。欲达多样化之效,需超越陈腐意象,对故事类型作出扩充。


当然,《阿拉丁》作为一个奇幻故事,关于其表象准确性的质疑似乎有些夸张。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梅纳·玛索德、娜奥米·斯科特和威尔·史密斯均在其中贡献精湛表演。但是在过去百年间,好莱坞已经拍摄了900多部相关电影,加深了公众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刻板印象。这些密锣紧鼓上映的片子还对大众看法和政策造成了影响。


如果电影市场上有900部电影中的阿拉伯人、伊朗人和穆斯林不以恐怖分子形象出现,这些影片也没有遵循东方主义的老套路,那么我们可以说,像《阿拉丁》这样的电影便“只是娱乐”。而在那之前,我们仍需借神灯精灵之力,从更为细微和多样的角度展示东方文化。

Jimmy Choo欲通过多卖包成为全球配饰品牌

“现在我们想成为一个全球配饰品牌”,奢侈鞋包品牌Jimmy Choo首席执行官Pierre Denis日前向《女装日报》表示。


Denis于2012年加入Jimmy Choo,他曾协助该品牌于2014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还经历了该品牌易主的全过程。


2017年,由德国莱曼家族掌控的JAB控股将Jimmy Choo卖给了Capri集团,后者目前还拥有Michael Kors、范思哲等奢侈品牌。


两年过去,获得足够资金和资源支持的Jimmy Choo通过扩充手包业务,增加运动鞋产品线,以及搭建更广泛的线上线下社区,正朝着十亿美元品牌的目标狂奔。


Jimmy Choo目前在全球拥有 215 家门店,据报道,该公司计划最终将这一数量增加到300 家。其中,零售业务将贡献约75%的销量,其余25%则来自百货公司和专卖店。


JIMMY CHOO

在品类方面,鞋类产品业务占比75%,配饰类则占25%。Pierre Denis表示,目前Jimmy Choo的鞋履和配饰产品线分别有各自的产品和研发设计团队;根据计划,这两类产品未来的业务占比将逐渐缩小差距,变为五五分成。


Denis表示,目前Jimmy Choo的策略是在品牌和产品当中加入更多元素,扩大产品矩阵“并交付给新的客户群。一切都关乎产品,产品和产品。”


有Capri集团护航,Jimmy Choo的发展如虎添翼。该品牌历史上大多数时候被私募基金所持有,后者看中的是3-5年的短期回报,因而对Jimmy Choo缺乏长期的投入和承诺。


但奢侈品集团Capri则不同。Jimmy Choo现任品牌创意总监,同时也是创始人的侄女Sandra Choi表示,“Capri集团和我们有同样的业务。我们不必花时间解释自己,因为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但是跟私募基金在一起,“大部分时间你都在解释为什么要以某种方式做事。”


JIMMY CHOO

Capri集团确实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为什么要收购Jimmy Choo,以及要如何在这个奢侈品帝国里面安置Jimmy Choo。


当年,Capri以该品牌当时估值的17.5倍的12亿美元收购了Jimmy Choo,Capri集团主席兼总裁John Idol表示,Jimmy Choo“不需要重新设计。它需要额外的资源帮助它更快地增长。”


Jimmy Choo被Capri集团收购后摘牌,此后一直为Capri集团的增长带来强大动力。界面时尚此前报道,Capri集团上一财政年第四季度收入为13.4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3.4亿美元,涨幅达13.9%。但净收入下滑1.9亿美元,较同期减少4400万美元。其中,Jimmy Choo品牌该季度继续领跑集团增长,该品牌销量增长了28.7%,达到1.39亿美元。


John Idol上个月告诉华尔街投资者,Capri集团的目标是让Jimmy Choo的业绩表现超越其历史巅峰,“也就是10~12%的运营利润率。我们希望进入少年和青年市场,而配饰产品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