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金准人工智能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及业务模式研究报告

前言

 

2014年,亚马逊发布了内置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Echo,这标志着一个家庭自动化新时代的到来。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亚马逊的Echo音箱一直主导着智能音箱市场。

现在,智能音箱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智能音箱也越来越商品化,而且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早期进入智能音箱市场的亚马逊正在失去它的市场份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竞争对手谷歌,还有中国新兴的智能音箱玩家的出现。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将目光转向低成本、高容量的智能音箱市场,探讨新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模糊市场竞争路线的。

 

金准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亚马逊智能音箱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80%,紧随其后的谷歌有19%,阿里巴巴和小米的市场占有率均为0%。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发生了明显变化:亚马逊的智能音箱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至28%,“后来者居上”的谷歌占到36%,其次是阿里巴巴12%的市场占有率、小米7%的市场占有率。

金准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仅在2016年就达到了4.3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美国以12.5万亿美元排名第一,日本以2.7万亿美元排名第三)。根据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观察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在2018年将达到近230亿美元。智能音箱和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正成为这一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升温,谷歌和亚马逊等老牌企业正面临新的竞争。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将深入了解新兴市场的参与者、合作伙伴、商业模式,以及中国在推动低成本、高产量的智能音箱市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一、美国公司没给中国市场提供足够的服务

不论是亚马逊的Echo音箱还是Google Home智能音箱都没有渗透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面临的严格监管之外,中国的自然语言处理也很复杂(有130种方言和30种书面语言),这使得语音识别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中,只有苹果的智能助手Siri支持普通话。该公司的Homepod智能音箱目前只支持英语,还没有在中国进行发售。

这让中国市场得不到美国企业的充分服务,而本土企业正在利用这一点。

智能语音是中国政府在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四大主要关注焦点之一,另外三个领域是医疗保健、智能城市和自动驾驶汽车。

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在中国大举投资。阿里巴巴在中国年度购物盛会“双十一”中以15美元的价格开始发售其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百度最近将其在中国发售的智能音箱产品之一的价格从39美元下调至14美元。

这些低价格使得小公司几乎不可能参与市场竞争。

二、中国智能音箱价格大战,热度不减

经历了2017年的大爆发之后,2018年智能音箱市场热度不减:新的品牌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不断丰富,百箱大战正式打响,高中低端产品布局逐渐成型;差异化细分市场开始布局,带电池的便携音箱、屏幕音箱和主打儿童市场的智能音箱产品面世;硬件配置方面芯片从通用向专用发展,语音专用芯片增多并逐渐实现量产。
继去年双11后,价格战再度来袭,低价mini音箱迅速普及,推动智能音箱618促销期销量大增。金准人工智能专家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618期间(18W24-18W25),智能音箱销量为28.7万台,销额为0.7亿元,均价为263元。销量虽不及去年双11的百万量级,但从消费者购买意愿看,消费需求是存在的。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测,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达到525万台。

 

 

 

 

 

 

 

 

三、新兴商业模式模糊了竞争界限

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中国企业正在部署一种双重商业模式,以获取全球市场份额,并在中国扩张业务:

首先,他们与美国科技公司合作,将他们的硬件搭载微软小娜和Alexa等人工智能助手,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销售智能音箱。

其次,他们正在与中国的智能语音创业公司合作,或者公司内部开发对话式的人工智能软件,在中国境内销售,而美国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严格的限制。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总结了一些公司采用这些方法的例子。

1.联想

为了进入智能音箱市场,联想与亚马逊合作,在美国推出内置Alexa软件的智能音箱。在推出之时,该公司的智能音箱价格比同等规模的亚马逊Echo音箱要低50美元,而且据说音质也更好。

这符合亚马逊最近与第三方硬件制造商合作的趋势,即将Alexa的语音软件作为服务出售,从而扩大Alexa的市场渗透率和用户基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硬件能力,联想与领先的音响设备制造商哈曼卡顿合作,生产音质更好的音箱。三星子公司Harman Karson也与亚马逊建立了合作关系,以销售自己的Alexa音响,这进一步模糊了全球竞争的界限。

但对于在中国国内的销售而言,联想则是利用人工智能创业企业AISpeech开发的语音识别软件,开发了单独的音箱模型。

2.MOBVOI

谷歌在2015年投资6000万美元支持Mobvoi,这是该公司首次直接在中国投资。这家创业公司生产语音手表、音响和智能镜子。

 

Mobvoi的智能发言人TicHome在全球范围内配备了谷歌助理,但在中国,谷歌仍然面临严格的限制,Mobvoi出售其智能音箱,并内置了自己的语音对话软件。

(注:谷歌本月收购了中国电商巨头京东的少数股权。这两家公司曾讨论在京东购物网站上出售Google Home音箱,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谷歌在中国采取何种模式扩张业务,以应对目前的市场限制。)

京东也是最早推出智能音箱的中国厂商之一,这款名为DingDong的智能音响采用了领先的语音识别公司iFlytek的人工智能软件。

3.小米

独角兽公司小米是中国领先的手机公司之一。(独角兽”公司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智能菌注:小米公司已于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上市。)

该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与亚马逊的Alexa合作,并有可能整合微软小娜,推出新的智能音箱产品线。

这一合作可能会让一直在智能音箱竞赛中远远落后于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美国科技公司的微软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除了智能手机和扬声器,小米还在中国销售各种各样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智能电视、吸尘机器人、智能灯具,甚至还有电饭煲。

考虑到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它最近组建了一个500人的人工智能团队),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它的人工智能助手问世。

四、语音市场中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

中国最大的三家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将自己定位为在从医疗保健到无人驾驶汽车等一系列行业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智能音响是这三家公司共同关注的领域。

1.百度

百度希望其DeurOS平台成为全球主要的会话人工智能软件,与亚马逊Alexa直接竞争。

在今年第四季度,百度推出了一款名为“Raven H”的智能音箱,它的名字来自于去年被百度收购的人工智能助手初创公司Raven Tech。

尽管百度的智能音箱在其对话的人工智能平台DuerOS上运行,该公司同时也依靠外部伙伴进行硬件设计。Raven H公司与瑞典一家名为“Teenage Engineering”的公司合作,发明了一种与市场上其他公司都不一样的音响。

下面是Raven H的照片,还有一个由Teenage Engineering公司拥有专利的无线扬声器。

 

去年,百度还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的自然语言处理创业公司kitt.ai,该公司曾得到亚马逊Alexa基金的投资。在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在中国境外地区推出了第一款搭载DuerOS系统的商用硬件产品:在日本推出了一款集智能音箱、智能台灯和投影仪三大功能为一身的产品。

DuerOS受到的是中国数据的培训,但百度在2011年收购了日本输入法编辑器Simeiji后,百度获得了理解并支持日本用户的对话和语法的条件。

百度也在韩国申请专利,且已在韩国有了专利技术,同时它也在为进入东南亚市场做准备。

例如,一项名为“基于人工智能和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方法”的专利(如下图所示)似乎将语音识别和面部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就像亚马逊的Echo一样,将其应用到类似于消费者的机器人设备上。

除了美国和中国等主要消费市场外,该公司在日本和韩国申请了该专利。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宣布,自2017年7月正式推出以来,已售出超过100万台天猫精灵智能音箱。

天猫精灵使用人工智能语音助手AliGenie,与亚马逊的Alexa进行竞争。AliGenie类似于Alexa,用户可以给AliGenie添加至少100种技能,还可以通过AliGenie在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站上用自己的声音购物。据The Verge报道,这些命令中有许多可以通过说出“天猫精灵”来激活。

AliGenie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识别物体,包括4万个药品包装、儿童书籍封面和更多的东西。其医疗保健功能主要针对中国老龄化人口和视力障碍人群。

除了智能家居外,阿里巴巴还在为10万间万豪国际酒店客房配备智能音响设施,提供礼宾服务。

3.腾讯

最近,Tecent加入了智能音箱竞赛,但它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微信的用户群,其微信用户群有近10亿人左右。

它的智能音箱Ting Ting将可以访问微信的应用和服务,比如发送语音信息,免提。

腾讯语音在美国申请的专利超过了50个结果,包括语音处理和认证方法。

五、与美国争夺市场份额

对智能音响主导地位的竞争并没有放缓。

来自中国企业的廉价音响可能日益威胁到正在研发硬件的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迫使它们专注于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但即使是在人工智能软件领域,两国的科技巨头也瞄准了同样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例如,亚马逊与之前提到的Harman Kardon合作,销售装有Amazon Alexa的Harman智能音箱。而百度已经与Harman单独合作,将其对话人工智能平台DeurOS整合到Harman的汽车中。

Sonos最近推出了与Alexa集成的智能音响,计划在2018年底前支持苹果的Siri和谷歌助手。Sonos也在与中国的初创公司Rokid合作,以解决中文支持的问题。

在智能音响方面,中国企业无疑在国内拥有优势,但在全球范围内,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与Facebook、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苹果公司相比,它们缺乏外语用户数据。

它们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国际扩张,可能将取决于在特定市场上的合作或收购大数据公司,类似于百度在日本推出其人工智能助手阿拉丁时的做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更多的国际合作、投资和收购可能正在酝酿之中。

总结

智能物联时代,层出不穷的各种智能设备不断推向市场。但不得不说的是,智能音箱的产品设计发展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各家产品几乎没有太多特色,大同小异,在这样的环境下,价格战这个看似行之有效的策略又出现了。市场最终给出了答案,国外市场上,亚马逊和谷歌的音箱最为畅销,HomePod今年一季度只销售出60万台,天猫精灵和小爱同学月售几万台。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低价倾销造成了热闹的景象,但用户真实需求还未形成,智能音箱产品主要针对的就是“90后”及更小的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等他们有了“稳定的”居住环境才会渐渐成型。

另一方面,从音箱产品本身来看,好音质的音箱从来都不缺,价格较贵的才有品质体验。对于非专业生产音箱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再主打好的音质也难以达到专业级别。而被赋予智能定义之后,是增加了产品的卖点,但如果把尚未突破语音语义技术瓶颈的语音助手硬加“智能中控”的定义,难免被怀疑真实性。“发明者对于产品的定位非常重要,智能手机市场最初的高端定位也是由发明者三星、苹果等厂商决定,而智能音箱的发明者亚马逊从最初设计,到产品进入市场,都没有将其定位为高端家居产品,后来追随者想要改变这一定位,非常困难。”

 

工信部: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32%在中国为空白,52%靠进口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13日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片面夸大成绩。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辛国斌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2%,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产品、模式等不断涌现,一批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


辛国斌表示,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对外依存度高,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据介绍,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的路还很长。”辛国斌说,应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当头炮”,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防工业改革以及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炒作所谓新技术新产业,必须高度警觉,坚决纠正。

三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改进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提升。

四是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决定制造强国目标能否实现。

五是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承载体,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龙头企业,也需要小企业,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

联合国成立数字小组研究区块链技术 马云盖茨任小组共同主席

未来,让人工智能替我们航向“星辰大海”

前些年,美国动漫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在全球大火,该片的背景是2700年地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留下了主角瓦力等一批机器人代替人类照管地球,人类自己则航向了茫茫无际的宇宙。不过,新近的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未来或许正好相反:大多数人类留在地球繁衍生息,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替我们在宇宙中完成开拓。目前,科学界已经完成了这一梦想的第一步——先把人工智能送上天。



卖萌又能干的AI“宇航员”

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龙”飞船已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6月29日,“龙”飞船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7月2日早晨飞抵国际空间站。“龙”飞船此次为国际空间站送去总重近2.7吨的物资,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首名人工智能“宇航员”。


这个智能机器人名叫“西蒙”,它将协助人类宇航员完成多项任务,以检验它们能否充当人类探索太空的可靠助手。


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全名是“宇航员交互移动伴侣”,小名“西蒙”。它由德国航天中心委托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开发,采用IBM的人工智能技术。


“西蒙”是首个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人工智能“宇航员”,它的这次太空之旅没有时限,在空间站期间,它会持续学习、更新知识。NASA曾把一个名为“机器宇航员”的人形机器人送入空间站。它有手有脚,能抓东西能攀爬,但不具备人工智能,今年5月返回地球。


“西蒙”由金属和塑料以3D打印技术制成。它没有躯干和四肢,只有一个大小与篮球相近的圆脑袋,被称作“飞行大脑”。“西蒙”装备多部传感器和十多部驱动风扇,能识别人脸和声音,从而与人类宇航员面对面交流。“西蒙”看起来就像篮球上安了个电脑屏幕,长方形显示屏上有一个十分简化的卡通脸,上面显示眉毛、眼睛、鼻子和嘴。



另外,“西蒙”虽然没有手脚,但可以在无重力环境下自由飞行。这是因为科研人员在它体内配置了14个内置风扇,这些风扇能通过吸入国际空间站内的空气,然后推动“西蒙”向任何需要的方向移动。哪里有宇航员呼唤,它就飘到哪里。


“西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宇航员完成预定任务、提高做事效率。其电子屏幕不仅仅会卖萌,还可以进行指令操作。它存有空间站的任务计划和操作程序,当宇航员做实验时,可按照语音指令,在显示屏上显示宇航员所需信息,解放宇航员的双手。它还是一台移动摄像机,能拍摄宇航员的工作过程,供实时观看或事后分析。


具体而言,“西蒙”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将执行三项任务:协助宇航员完成一项晶体实验,拍摄记录一次医学实验、玩魔方。“西蒙”的使命是检验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否向宇航员提供有效帮助,从而在未来伴随人类前往月球、火星及更遥远的宇宙空间。


空客公司“西蒙”项目主管蒂尔·艾森贝格表示,“西蒙”可倾听并理解用户,并实现对话。它还能探测到用户的情绪变化,并利用这些信息与空间站宇航员更好地交互。


NASA透露,过去10年间,人类的太空任务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今后深空探索过程中,面对航天器内越来越复杂的设备和操作活动,宇航员压力巨大。“西蒙”类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协助宇航员执行更多任务,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休息,缓解飞行过程中的压力。与此同时,“西蒙”诙谐喜感的长相和交互的功能也能够为宇航员减轻压力。


在美国广播公司播放的一段由IBM提供的录像里,“西蒙”正与这家企业人工智能项目主管马蒂亚斯·比尼奥克展开互动,它微笑着回答了多个问题。比尼奥克解释:“‘西蒙’的任务是当友善的同事。”


机器人代替我们漫游太空?

有应变能力、会聊天、偶尔还卖卖萌,听上去,NASA刚刚送上天的这个机器人确实跟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瓦力很像,但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NASA制造的一个噱头,那就错了。事实上,NASA让人工智能与太空探索结缘的尝试早已开始了。


去年12月,NASA正式宣布在一个恒星周围发现了由8颗行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开普勒90系统,这是科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了一个和太阳系类似的有8颗行星的星系。这则消息公布后,外界一度感到十分奇怪:在茫茫宇宙中,辨识一颗恒星是否具有行星陪伴需要极端复杂的分析,而NASA该项工程刚刚开始不久,它是怎样做到的?随后披露的信息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次发现离不开AI的助攻,NASA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得到的海量数据,最终实现了人类难以企及的分析效率。


这件事情给了立志太空探索的天文学家们一个重大启示:以往,计算机在太空中总被视为比宇航员更不靠谱的存在。载人航天和无人太空探索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后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须通过地面人工干预进行挽救,而很难自助排障。而在茫茫宇宙中,光速的制约使得遥远距离上的通讯存在巨大延迟,等待人工控制台的指令往往意味着错过转瞬即逝的时机。


不过,当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学习,该问题似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在可预期的未来,“西蒙”的后辈们有望具备处理复杂故障的能力。在更远的未来,科学家们还会将飞船的“掌舵权”交给人工智能,反应迅速的人工智能在捕捉引力轨道窗口、规划最省时、省燃料航程方面比宇航员甚至地面的数学家们更为拿手。届时星际航行将迎来一次“简易化革命”,其意义不亚于计算机从难懂的DOS界面升级为直观的Windows系统。


为人类移民外星球“打前哨”

当然,人工智能在太空中更适合的工作是为人类的外星球移民建立“前哨阵地”。目前,在人类移民月球或火星的规划中,“第一批移民”被认为是最大的一道门槛。因为他们不仅要在未经开发的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存,还要担负建立移民站的任务,出于人道主义原则,飞船还必须配备万一移民失败回程的燃料。这些要求加在一起,让移民太空的第一步变得极其艰难。


然而,如果这一切能由人工智能代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只要装备太阳能板和换修零件,人工智能就可以先期到达目标星球,为人类不眠不休地建造移民基地。等到基地条件基本成熟,再派遣宇航员,“第一批移民”的难题就可以被绕开了。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热心与NASA合作研究太空人工智能的一大原因。该公司目前已将在火星具有独立探索、建设能力的人工智能列为公司的预研项目,以便实现马斯克在百年内移民火星的宏愿。


在更遥远的未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也许能在太空中完成一些超出我们想象的伟大工程。比如,如果人工智能能利用外星丰富的资源进行自我复制,那么则可以实现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宇宙中不知疲倦的“病毒式繁殖”。这些成亿成兆计的人工智能将具有改造行星地貌,使其适合人类生存的偷天换日般的伟力。


所以,与《机器总动员》中的梦想不同,有一天,也许有能耐的人工智能都上天了,只有人类还蹲守在地球上,等待着他们带领我们前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

宾利推出全新品牌影片,诠释百年历史荣耀

宾利汽车于1919年7月10日诞生,以完美结合极致奢华与超凡性能的旅行座驾闻名于世。如今,这一非凡品牌步入第100年发展新征程,并通过推出全新品牌影片,生动诠释曾在百年间书写下的历史荣耀,以及宾利品牌始终秉承的开拓创新精神、傲视同侪的赛事传奇,与精益求精的匠心独运。


从宾利汽车创始人华特·欧文·宾利先生(W.O. Bentley)的造车梦想,到如今极富革新性的全新欧陆GT车型,这部影片是宾利品牌百年荣光的缩影。通过深入刻画杰出人物、赛道成就,以及享誉全球的宾利车型,这一全新影片力作感人至深。



在制作过程中,该影片采用众多世界领先的摄制技术。应用3D数字图像扫描技术,实现“金属”雕塑特效,生动刻画出宾利品牌的杰出历史人物。采用极富历史感的图片处理技术,以及达到好莱坞水准的动态影像编辑技术,生动演绎珍贵历史照片,讲述触动人心的宾利品牌故事。



华特·欧文·宾利先生富有开创性的铝制活塞设计,汲取灵感自铝制纸镇。影片将这一历史故事作为开篇——品牌创始人以铝制纸镇轻叩墙壁,随即开启宾利世界的大门,带领观影者走进宾利汽车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征程之中,领略品牌所秉承的创新进取与辉煌卓越。



极富传奇色彩的“宾利小子”和“宾利女孩”也出现在影片中,驾驶征战勒芒赛事的宾利Blower车型和宾利Speed 8赛车,与赢得“蓝色列车之战”的伟大车手Woolf Barnato共同上演精彩桥段。全新影片的灵感亦源自宾利汽车延续百年的经典造型设计、至臻格调与奢华选材。采用4K Alexa小型摄像机和定制器材拍摄,并由斩获奥斯卡视觉特效大奖的特效公司The Mill精心制作而成。


宾利品牌蕴藏百年非凡荣耀


1919 年,华特·欧文·宾利先生(W.O. Bentley)创立宾利汽车公司,致力于打造“一台快的车,好的车、同级别中最出类拔萃的车”。随后,这一造车理念始终为宾利品牌的发展指引方向,并推动品牌的矢志创新与不懈开拓,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超豪华汽车品牌。


2018 年 7 月 10 日是宾利品牌第 100 年全新征程的起点,也是其2019百年庆典倒计时的开始。世界上唯有少数汽车品牌,经历过这一非凡的百年历史时刻。值此之际,宾利品牌庆祝其不朽传奇与如今在全球取得的卓越辉煌

华大基因开盘跌停 此前无创基因检测遭质疑

经过此前产前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议、华大基因科学家学历是高中被质疑,以及“王德明举报华大基因弄贿赂主政官员、骗套上亿国有资产”等利空发酵,加上今天迎来2.01亿股解禁,华大基因早盘跌停。


7月16日周一,华大基因开盘跌停,股价跌至92.3元。



上周,一篇名为《华大癌变》的文章广为传播,文中列举了华大基因的种种罪状:


第一罪,“名不副实”的产品罪。华大推出的一款针对孕妇的“无创DNA检查”,号称准确率为99%,但事实却是,多位孕妇因该款“DNA检查”的结果失真,而导致胎中胎儿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却未能及时补救,以致于整个家庭的一生都被影响。


第二罪,“利用人性弱点”的营销罪。华大在推广自己的“无创DNA检查”产品时,恶意夸大了“羊水穿刺检查”和“唐筛”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推广自家产品的目的。


第三罪,“致癌”罪,也是与文章题目相呼应之罪。大致意思为,华大与烟草公司合作,推出一款“降焦减害卷烟”,却是一场打着“健康旗帜”的骗局。原因是,“降焦减害卷烟”会促使吸烟者发生补偿吸烟行为,即为了满足烟瘾而吸更多的烟;如此一来,会使得吸烟者吸食更多的亚硝胺(致癌的关键物质)。

日前,华大基因就报道《华大癌变》进行澄清,称该报道主要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以及公司相关业务存在质疑。华大基因CEO尹烨第一时间也作出回复表示,这个案例较为复杂,不只是技术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


除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议,华大基因近期来的还有两个利空事件,分别为“华大基因科学家学历是高中被质疑”,以及“王德明愚举报华大基因弄贿赂主政官员、骗套上亿国有资产”。


6月14日,华大基因昔日的合作伙伴南京昌健董事长王德明以一篇《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对华大基因发难。


举报信例数了华大基因3大罪状:否认委托南京昌健运营的“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的存在,同时迫害其他运营商;圈地开发房地产,骗取国家补助;伪高科技。


王明德言辞激烈,直指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为“公认的大忽悠、大骗子”,并指责华大基因“出手狠辣抓捕了”几个合作伙伴。


华大方面则出面辟谣,称举报内容绝大多数是假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市值大幅缩水 业绩预告不佳


华大基因在上市之初是明星股,上市之后市值一度冲破千亿,股价最高达到261元。


自2017年11月14日股价达到最高点后,华大基因股价便进入下行通道,截至7月16日发稿时,每股已跌至92.3元,市值仅剩下369.3亿元。


业绩方面,华大基因2018年上半年预计盈利1.95亿元-2.15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06%-12.53%。


以中报净利润上限2.15亿来算,华大基因目前的PE仍旧超过100倍,而A股同类公司贝瑞基因的PE仅为60倍;如果说龙头应该有溢价,那么看看美国基因公司illumina,其作为全球基因龙头企业,估值也仅为70倍左右。


此外,华大基因于今日(7月16日)迎来2.01亿股解禁,占总股本比例50.17%,累计解禁金额193.94亿元,解禁股类型是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6.7% 贸易顺差收窄

据统计局数据,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7%,持平于预期值6.7%,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8%。二季度增幅6.7%,已是中国经济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幅6.8%,略高于预期值6.7%,去年同期增幅也为6.8%。


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产值为1318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184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48亿元,增长7.8%。



三驾马车:消费增速加快,投资小幅回落,贸易顺差收窄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同比名义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6.8%,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2.2%,加快1.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84539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7.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增长3.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6945亿元,增长13.2%。


在当前贸易形式下,中国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1227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75120亿元,增长4.9%;进口66107亿元,增长11.5%。进出口相抵,顺差9013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


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3%、5.2%和11%,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1%。同期,我国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增长14.7%,高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6.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