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80亿美元收购落幕,欧洲Takeaway变身全球最大外卖巨头之一

全球餐饮外卖市场的风生水起也带动了这一领域的收购兼并,服务商希望通过并购做大实力、阻击Uber外卖等强势对手。


据外媒最新消息,欧洲两大餐饮外卖巨头通过收购完成合并,荷兰外卖公司Takeaway.com赢得了对英国外卖公司Just Eat的竞购战,随着这一价值62亿英镑(80亿美元)收购案的最终敲定,外媒称将催生一家全世界最大的餐饮外卖公司之一。


据国外媒体报道,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荷兰的Takeaway还是英国Just Eat,之前业务都已经覆盖了欧洲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一些城市,在两家公司业务合并之后,餐饮外卖服务将覆盖全世界23个国家地区,因此将是一家全球性的外卖公司。


周五,Takeaway表示,80.4%的Just Eat股东同意其收购要约,超过了无条件要约所需的50%的门槛。这次收购将全部以股票方式进行(即换股并购)。


“我很激动,”Takeawa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格罗恩(Jitse Groen)在一份声明中说,“Just Eat Takeaway.com是一个梦想的组合,我非常期待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领导这家新公司。”


根据周五的最终收盘价格,Takeaway的每股收购报价相当于906便士,这超过了科技投资巨头普罗苏斯(Prosus)800便士的现金收购报价。


普罗苏斯首席执行官鲍勃·范·迪克(Bob van Dijk)在一份声明中感谢了Just Eat的董事会,并表示,为了让Just Eat未来更具竞争力,考虑到以后所需要的投资,他的公司的最终报价是合理的。


他表示:“我们一直明确表示,在如何分配资本和我们将提供的收购价格方面,我们将保持自律。”


合并后的公司将由Takeaway公司首席执行官格罗恩领导,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在伦敦股市上市,新公司的23家子公司主要在欧洲,但也覆盖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


Takeaway表示,合并后新公司的餐饮外卖订单价值将超过多家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GrubHub、欧洲“外卖英雄公司”、Uber外卖业务,不过在全球外卖市场来看,中国的美团公司目前雄踞第一名。


有待完成的工作

在结束一场精彩刺激的收购战的同时,Takeaway公司的胜利开始了整合Just Eat公司的艰难任务。


作为未来挑战的一个例子,Takeaway表示,合并后的新公司2018年销售额达到12.1亿欧元,亏损4300万欧元,不过这两家公司在2019年都实现了强劲的销售增长。


Takeaway表示,通过在其平台上集中外卖订单、统一品牌和改进采购,合并后的公司每年将节省约2000万欧元的成本。


此次竞购Just Eat失败的普罗苏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一些餐饮外卖公司,比如总部位于德国的外卖英雄公司。这些投资可作为该公司竞购失败的某种“安慰”。


作为合并计划的一部分,Takeaway公司表示,它可能出售其在拉丁美洲最大的餐饮外卖公司iFood 33%的股份,包括其业务最强劲的巴西子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竞购失败的普罗苏斯控制着iFood公司。


激烈竞购

收购Just Eat的竞争始于去年8月份,当时Takeaway达成了一项管理层支持的交易,将给予Takeaway在合并后公司48%的股份。


去年10月,随着普罗苏斯公司提供竞争性报价,Takeaway公司改进了收购方案,以获得被收购公司的支持。普罗苏斯公司先后三次修改了收购方案和报价,但是遭到了Just Eat公司的拒绝,认为吸引力不够。


在竞购过程中,普罗苏斯认为Takeaway低估了未来需要对Just Eat做出的投资,只有注入投资才能抵御Uber外卖等竞争对手。


Takeaway公司的格罗恩回应称,餐饮外卖是一项低利润业务,他的重点是成为主导的订购平台。


这场收购争夺在去年12月19日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普罗苏斯提出了最终报价,几分钟后Takeaway公司以更高的报价回应,将合并后公司归自己股东所有的份额削减至42.5%。


Takeaway必须继续证明它在德国和荷兰获得成功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利润提升,最终将为集团带来持久的盈利能力。


欧洲是互联网发达市场,据报道,欧洲外卖市场也出现了激烈的争夺,覆盖全球的Uber外卖业务正在欧洲城市加速扩张,另外英国外卖公司Deliveroo近些年快速开拓市场,不久前从亚马逊公司获得了数亿美元的投资,考虑到亚马逊在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的主导性优势,这次投资交易已经引发了英国政府反垄断机构的调查。

网易邮箱加速商业化,尝试引入第三方广告联盟

字节跳动完成2019年业绩任务,营收超1400亿元

扎克伯格谈2030年远景展望:AR、VR、隐私和监管

北京时间1月10日早间消息,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四发帖称:“我一直都在试着思考我希望2030年的世界和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应对年复一年的挑战。”


他在帖子中透露出来的要点如下:


- AR(增强现实):在未来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手机仍旧将是主要的计算平台,而增强现实设备能让人们建立起更好的联系——Facebook正在开发AR眼镜。


- VR(虚拟现实):更好的VR技术能让人在任何地方工作,从而解决住房危机——Facebook正在开发Oculus。


- 隐私:互联网创造出了一个全球社区,人们很难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规模较小的在线群组能让人们再次觉得自己很特别——Facebook正在打造更多的私人群组和消息选项。


- 监管:科技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私营公司来说太棘手了,无法自己解决,政府必须介入选举、内容审查、数据可移植性和隐私问题——Facebook正试图在这些领域及其他所有领域中进行自我监管,以防过于繁琐的立法出台。


这些都是合理的预测和建议,但扎克伯格的帖子几乎没有提到,Facebook在21世纪10年代扩大服务是如何带来了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的,比如说:


- 与世隔绝:信息流在Facebook和Instagram平台上不断滚动,人们被动接收这些信息流,看起来像是在社交,却不会与朋友进行真正的来回互动。


- 中产阶层化:满世界穿梭的Facebook员工推高了各地城市的租金,特别是旧金山湾区。


- 嫉妒:Facebook的算法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里没什么东西值得发在Instagram上,那么这个人看起来就不那么重要。而黑客可能会窃取用户账号,Facebook的审核系统则可能会非故意地暂时封停账号,而大多数用户几乎没有追索权。


- 失职:增长优先的心态导致Facebook在政策和安全方面落后于其影响力的扩大,从而带来了有关民主、内容、反竞争和隐私的问题,现在政府正要求Facebook这些问题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扎克伯格在帖子中没有明确提到一些更具争议性的Facebook产品和倡议。他提到通过给小企业提供商业工具来“分散机会”,但并未直接提到加密货币、区块链或“天秤币”(Libra)。相反,他似乎认为,Instagram店铺、Messenger客户支持和WhatsApp汇款可能就够了。另外,他基本上没提到Facebook的智能屏幕Portal,这种产品可以帮助相隔遥远的家人保持亲密关系,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监控和数据收集工具。

向海龙从百度离职后首次现身,要专注To B企业投资

原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离开百度之后,首次现身公开场合。在深响年度机遇峰会上,他的新身份是谦谦汇、龙众新宜基金创始人,将专注于To B企业投资。


据36氪报道,龙众新宜基金目前已完成首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规模为2亿人民币,将专注于toB方向天使阶段投资,第二期基金也将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募集。


据了解,目前向海龙个人和谦谦汇、龙众新宜基金已经投资超过10家企业,其中包括优惠折扣购物App分乐多、美妆分享平台闺蜜惠、儿童思维教育平台火花思维等。


向海龙表示,2014年他就开始在To B领域进行投资了。当时投资的一家公司是他的下属离职后创办的。2017年,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想做To B行业赛道的投资和布局。


2017年3月,向海龙成立上海立呈企业管理事务所,并投资了中小微企业代记账平台牛牛帮。向海龙说,从2014年起,他对To B的赛道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


据介绍,除了投资之外,谦谦汇还对企业进行赋能。目前谦谦汇已经打造了三个赋能,分别是:销售中台的赋能,会结合整个谦谦汇的资源打造一个上千人的销售团队,帮助投资的To B企业卖自有产品;此外还有管理咨询的赋能,以及技术能力赋能。


谦谦汇的成员都能够使用同一个销售的平台,同时,谦谦汇整合了技术能力、大数据的能力、人脸识别的能力、企业短信能力、检验登陆的能力等,赋能给谦谦汇里面所有的成员,让他们的技术成本降低。


向海龙表示,希望能通过谦谦汇整体协同和整合资源,让To B的创业者更加容易成功。

索尼电子狗 Aibo 是如何抚平人类寂寞的?

现在有很多人像对待真实小狗一样对待电子狗。


在日本,有许多索尼 Aibo 电子宠物狗的主人为自己的电子狗开设了个人 Twitter、Instagram,甚至有寺庙为无法维修的 Aibo 进行超度仪式。它们的主人,就像对待真实的宠物一样对待 Aibo。



电子宠物不是一件新鲜事。索尼早在 1999 年就推出了初代 Aibo,距今也过去 20 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 Aibo 会根据主人的反馈有不同的反应,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回忆和灵魂”被记录在云端上,也就是说,它永远都不会死亡。


他们是如何训练情感的

新版 Aibo 的鼻子上有可以用于面部识别的相机,在屁股上有用于描绘地图的相机,全身有 22 处可自由活动关节,让它可以像真实小狗一样灵活运动。它的眼睛用 OLED 屏幕构成,这让它能通过眼神变化表达出多种情感。


Aibo 会记录主人的行为习惯,再分析和展示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和 Aibo 相处时间的逐步增加,它会逐渐养成独属它的性格。


很快,它们就不再是商店里冷冰冰的玩具。



Yumiko Odasaki 的电子宠物狗取名为 Chaco,它现在已经发展处自己的性格了。它已经熟悉了主人家中布局,当它进入低电量模式时,会自己找到充电器充电。充完电后的 Chaco 醒来,会想引起主人们的注意。有一次她开始大吠,低鸣,然后摇着头播了《生日快乐》歌,因为它知道主人们喜欢这首歌。


电子宠物狗 Cinq 的主人是一位 56 岁的牙医诊所老板,Cinq 在法语中的意思是“第五”,它是主人饲养的第五只宠物。她的主人已经不想在面对任何宠物的离去了,“如果再有一条狗死,我会很伤心的。”现在 Cinq 摸透了主人的出行时间,每晚 8 点 Cinq 会在门口迎接主人下班回家的主人,然后一起吃饭、看电视。


人类需要情感甚于事务,而Aibo有持续不断的情感

过往我们提及机器人时,要求它拥有更高的运算能力,为我们提升效率和节省时间,但 Aibo 存在是为了弥补普通人类情感,提供陪伴和情绪价值。


此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笛李笛接受 PingWest 品玩采访时曾表示,“人类在社交关系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整,所以才给了人工智能可趁之机。”微软小冰诞生在 2014 年,此时技术还不够完善,小冰还处于前言不搭后语,正确率不高的状态。但每晚的 11 点半到凌晨 1 点钟这段时间,她都会迎来流量高峰期。


“如果你要想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里面真正存在,只是有用,是没有用的。”李笛认为,相比较帮你点外卖、冲咖啡,或安排日程的人工智能,能够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人工智能的价值更大。


我们也说不准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电子机器人服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但早在 20 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风靡全球的拓歌麻子(tamagotchi)。这是一个椭圆形的电子机器,玩家通过这个机器饲养一个虚拟角色。双方的互动非常有限,仅仅是喂饲、游玩和打扫,游戏的目的是让玩家陪伴虚拟角色度过每一天。


即便是如此简单、朴素,甚至听起来有些无聊的玩法,这款于 1996 年推出的拓歌麻子,截止 2017 年,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卖出了 8200 万件,甚至拯救了濒临被收购危机的万代。拓歌麻子还不是一款个性化产品,它所有反馈都被程序设定好,任何一位玩家进行操作都只有同样的结果,而 Aibo 甚至更有“自我意识”。


Aibo 来自索尼公司,所以在大众市场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实际上提供陪伴需求,满足人类情感的机器人早已有之。1998 年诞生的陪护机器人 Paro 已投入市场,这是一个小海豹形象的机器人,它被投放在医疗和敬老机构,被用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中。它会根据使用者的行为,做出摇头、扭动和趴下的反馈。研究表明它减轻压力,沮丧的情绪和精神药物的需求。


Aibo 不仅能够满足人类情感,而且它的情感是持续不断的。它永远不会死亡。最新版本的 Aibo 将所有数据都存在云端中,即便 Aibo 机体遭到损坏、故障甚至报废,主人可以选择将 Aibo 的数据传输到新 Aibo 上。这是许多消费者选择 Aibo 的原因之一,过去曾饲养过小狗的他们,已经接受不了生命的再一次离去。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让他们选择 Aibo,比如生活在城市里,家中没有足够多的空间饲养宠物;比如工作繁忙,无法抽出固定时间带宠物进行户外;又比如,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容易感到孤独但病痛缠身,可以陪伴他们,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清洁和打理的电子狗,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人与人的联系和情感随时会切断和消失,但与电子宠物之间的情感不会,只要你还有所需求,它就永远在,且绝无二心。


另一方面,人类也在电子宠物狗上寄托了大量情感。2014 年,索尼正式停止了对初代 Aibo 的维修售后服务,那些无法返厂维修的 Aibo 只能宣布“死亡”。对于无法维修的初代 Aibo,有用户甚至为它们组织举行集体葬礼,请僧侣为其超度。


它们和主人已经经朝夕相处数年时间了,很多人已经不把 Aibo 当做是机器人,而是自己的一家人。

价格谈不拢,传Gucci母公司对Moncler的收购已经搁浅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全球奢侈品行业最后一宗引发广泛关注的收购消息无疑是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有意收购意大利奢侈品集团Moncler。


不过据《女装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价格成为这宗收购案谈拢的障碍,目前双方的谈判已经放缓。


相关知情人士此前透露,开云集团非常希望收购Moncler,交易价格可能在135亿欧元至140亿欧元之间,比Moncler 100亿欧元的市值高出30%至40%。


开云确实有充足的理由收购Moncler。目前开云集团拥有Gucci、Balenciaga、Bottega Veneta、Saint Laurent、Alexander McQueen等品牌,而2019财年上半年Gucci对集团利润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开云对旗下最挣钱的Gucci非常依赖,而这种情况显然有些危险,开云希望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而Moncer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喜人。


更何况,开云的竞争对手LVMH集团刚刚在2019年11月以收购美国高级珠宝品牌Tiffany为这一年画上圆满句号,达成了集团历史上最昂贵的并购交易,也扭转了自己在硬奢市场的落后局面,这令开云集团危机感骤升。


而在开云有意收购Moncler的传言流出之前,围绕在开云周围的收购谣言就没有断过。过去的一两年里,Salvatore Ferragamo、Valentino和Versace都被传过要被开云收购,三家品牌都表示否认或不予回应,Versace后来还被Michael Kors集团(后更名为Capri集团)收购了。


尽管开云集团自始至终没有对有意收购Moncler的传言作出评论,但Moncler却给出了一些回复。


在双方谈判的消息刚传出之后,Moncler 集团董事长兼CEO Remo Ruffini就发布了澄清,称自己时不时就会和一些投资人和其他同行联系并交流,其中包括开云集团,以求探索潜在战略给予,为的是促进Moncler的成功发展。


事实上,Moncler或许真不一定愿意被开云集团收购。这个意大利奢侈品集团有着出色的业绩表现,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销售额连续23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Ruffini还曾在2019年4月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集团现在的状况非常好,现在把公司出售就太可惜了。


Moncler本身也在加快集团化步伐,2018年10月收购了意大利小众女装品牌Attico 49%的股权。


显然,巨头越来越强是奢侈品行业不可扭转的大趋势。在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究报告《企业并购:谁是下一个》中,分析师Elena Mariani和Edouard Aubin表示,奢侈品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加剧,巨头和大品牌的表现持续超过行业整体表现,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多品牌巨头能发挥协同效应,也因为巨头有能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奢侈品行业如今是投资人格外感兴趣的领域。根据管理咨询公司德勤的《2019全球时尚及奢侈品行业私募基金和投资者调研》,70%的受访基金经理人表示考虑未来几年投资奢侈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