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金地毯商业区块链专题报告 ——从思维导图看区块链的发展情况

前言

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加密账本,通过最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把加密以后的数据以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串连为一个链,它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在一个不可信的网络里面建立起可信的信息交换,同时保护交换各方的权益。金地毯商业认为,区块链是信息革命的拐点、数字经济的基石,它用一种自证清白的方式,在没有第三方的担保下建立起的一种“去中介化”的信任机制。“区块链”这个词是2018年最火的关键词,也是所有资源导向的领域,最近两年之内应该会形成一个井喷式的爆发趋势

1.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特征

七年前因为比特币将区块链带入了大众的视野,早期的时候说起区块链就会谈到比特币,其实比特币只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第一个成功的场景应用,因为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和追捧,而这些人又承认比特币代表了他们的财富,形成了可以自我循环和生长的生态,随着认可的人越来越多,加上恒量发行,所以造就了比特币价值的不断攀升。爆发的原因也是由很多的催化因素决定的,但更多的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逻辑。

金地毯商业预测,未来,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提高我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而效率的提升就是成本的节约。

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比方说在一个应用场景里面,如果各方本来就是可信的,那么这种情况就不是区块链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特征包括:去中心化(也可以说去中介化)不可篡改无法销毁

去中心化是指在传统的金融架构下,中心化的记账方式会出现资金交易的风险和相关费用。早期的银行在各种服务上都是收费的,各种支付平台设置的提现手续费、跨行转账,包括现在的国际汇款和外币提现都要承担高额的服务费用,而且周期也比较长。也有可能产生一些道德上的风险(如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等),大量的现金在这些中心化平台流通本来就能产生效益,用户还要承担各种费用,有的人感觉不公平,甚至没有安全感,自己的利益好象受到了别人的控制。

而区块链与传统的中心化是对立的,叫“去中心化”,它的技术逻辑就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包括其它未提及的问题),它能够实现点对点之间直接交易,交易者人手一个账本,而且一模一样,跟传统的记账方式不同,记账权不再是特定的,而是在用户之间通过竞争来产生的记账权,由此可以带来整个交易多方形成更加公平、透明的机制,从而降低成本。

为什么这种记账方式就是最安全的呢?因为它不可篡改的特征。

区块链的第二个特性就是“不可篡改”,通过完美透明的开源代码,加上预先设定的智能合约来实现承诺与一致性,因为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的存储技术,所以一旦被记账,就无法篡改,因为你改一个账本,其他人手里还有相同的账本。

还是拿比特币来举例:最开始设定的发行多少,就是多少(比特币开采完一共就2100万枚,无法增加或减少),即使是比特币的发明创始人也无法改变(除非同时控制全球超过51%的节点同时改写,但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区块链的第三个特性就是“不可销毁”。区块链是多节点的,没有中心服务器,而且他们之间通讯是基于最原始的网络协议、采用路由广播的形式,通过IP交叉式点对点的通讯,如下图:


只要世界上有一台矿机链接了网络,那么每个人的比特币都不会消失,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是传统方式无法相比的地方。

金地毯商业认为,区块链的主要应用领域都在金融板块,应该说最先全面被重构的行业就是金融行业,包括期货、贷款、保险、理财在内的所有金融行业

2.如何辨识区块链真假

现阶段区块链还处于一个新技术革命的开始,技术方面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层面,甚至很多人都还没理解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的理念的确是具有颠覆性的,包括政府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开发。所以,势必会吸引资本大量进入到这个领域,就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

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阶段、也没有正式的监管体系,很容易会造成一种虚拟的泡沫,甚至是骗局。如何才能正确识别真假,你必须具备最基础的辨识能力首先完全理解区块链的应用逻辑,理论知识方面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去学习一下;其次你必须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规避自己的风险。

考量的维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政策层面:准不准做

因为去中心化的理念跟许多传统的制度是有一定冲突的,根据现阶段的国情,国家也会给出相应的政策边界,比方说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ICO(首次币发行),这种模式就是一种融资行为,即非法集资;不允许做加密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即中心化的交易平台。

2、技术层面:能不能做

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对接需要拥有研发人才和团队,软件和硬件能否满足高频率的交易和存储的承载能力(分布式存储)

3、供需层面:要不要做

所有的商业都是由供需来决定的,供给与实际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很多场景下不能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

只要你有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要识别那些泡沫下的空气币也并不太难。因为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自诩海外机绝代理

2)要求花钱购买其代币

3)宣称未来其代币通过区块链完成交易

4)许诺短期之内增值,甚至翻倍

5)要求发展下线

6)没有社群的信仰和共识

7)没有代码

8)没有真正的执行团队

9)脱离实体,形成一种自我闭环、自我去衍生、自我去进行一种新的游戏。

§

当下,数字资产在全球已经掀起投资热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火爆的数字货币投资市场。很多数字货币在中国都产生了惊人的业绩,全球交易市场将再次迎来一片繁荣。

3.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数字资产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正在被全球大多数国家认可。数字货币技术在不断创新升级,支付确认时间更快,支付方式更便捷,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完成交易,这更奠定了无纸币时代将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将互联网带给了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但电子商务几乎仍要完全依赖迟迟不肯与时俱进的银行系统,其中一些公司使用的电脑代码甚至是互联网诞生前编写的。

由于数字资产是一种无需中央机构参与的数字货币,所以这种货币的兴起将逐步改变现状。数字货币的基础就是一套应用SCRYPT运算加密的计算机算法,融合了分布式时间戳、公共密钥和工作系统证明,这对改革当前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是金融行业未来的风向标。

货币不仅仅是金融的直接表现形式,也是财富的代表。在每次货币变革过程中,货币都是世界上数量和规模最大的资产,承载着人类最大的财富。每次货币革命,都会造就一大批富豪。金地毯商业认为,未来30年,货币变革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未来世界上的大部分财富一定属于数字资产。区块链是信息革命的拐点,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区块链是用一种自证清白的方式,来建立一种“去中介化”的信任体制。根据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阶段来看,区块链技术经历了几个的阶段:

3.1区块链1.0阶段:区块链概念形成阶段

在该阶段,由于BTC最先进入视野,并引起大家关注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在这一阶段发行数字货币,使得基本的价值信息和数据进行P2P传输成为现实,为区块链世界打开大门,但此阶段仅限于简单的应用,并无实际价值。

3.2区块链2.0阶段:区块链底层技术发展阶段

在区块链2.0阶段,出现了以ETH、NEO、QTUM和EOS为代表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旨在通过对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开发组件、交易处理速度、开发语言进行升级革新,并辅助以分片、跨链、侧链、数字身份、评审和设计的技术进行创新,试图解决区块链商业应用的问题,但目前来讲诸多技术平台尚不完善或者正处于开发阶段,离真正进入商用阶段尚有距离。在区块链2.0阶段,基于ETH、NEO和QTUM开发了诸多应用,但很多应用也仅是通过这些平台发币而已,离真正的应用尚有距离。

3.3区块链3.0阶段:大规模应用阶段

在区块链3.0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一些平台型项目将成为现实世界与区块链世界的连接器,并能接入其他区块链系统,形成通用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并能支持大规模的交易处理要求,基于这些成熟的区块链系统,将会出现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区块链技术将真正走入现实生活中。

图表1: 区块链技术发展阶段


4.区块链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的区块链的三大技术特性: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这是区块链技术的基本特征。那么这些特点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4.1提高是人类社会生产力

区块链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人类生产力跳跃式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步生产力进步的历史。

那么区块链是如何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呢?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其本身天然具有“可信任性”,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连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双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无需互相信任的基础,由此区块链技术被著名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称为“信任的机器”。由于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扮演“监督者”的身份,因此不必担心造假和欺诈的问题,沟通和获得信用的成本都会越来越低。现在经济上最大的成本就来自于信任,如果降低了信任的成本,那么整个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我们不需要中心化的机构来增加我们的信用,用区块链就可以达到提高每一个去中心化个体的信用。所以很多监管和牌照可能就不需要了,这样,社会的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会大幅提高。

4.2颠覆各个行业


区块链被认为是能颠覆几乎所有行业的技术。在比特币(BTC)这个区块链项目中,矿工用矿机为该项目提供服务,并获得比特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挖矿”。得益于矿机的服务,区块链项目不再需要像传统互联网企业那样建立一个中心化的服务器,因为矿机就承担的类似服务器的功能,矿工所消耗的电力就相当于传统中心化的互联网企业所消耗的电力。

这样一来,很多传统行业就有了被颠覆的条件,金融、教育、房产、社交…有很多。比如打车:我们之前打车是需要通过滴滴、uber这样的中心化的软件服务商来提供的,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打车服务建立到区块链项目中去,由矿工的矿机提供网络和数据服务,使用打车服务的乘客支付给司机和矿工代币,所有数据都由矿机分布式记账并存储。那么中心化的打车软件服务商将不再是必须的。

4.3对社会的影响

优秀的项目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并获得回报。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说法:一流的企业做平台,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区块链技术出现后,这种说法需要修正了。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打车服务,之前我们都需要滴滴、uber这样的平台来实现打车服务,而区块链技术下,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平台,并且我们每个普通人不仅可以享受项目服务,还能在参与此类项目的服务提供,需要的就是矿机和电力而已,提供服务的同时我们普通人也获得相应的代币作为回报。

5.区块链思维导图

关于区块链,金地毯商业认为以下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区块链的概念,前世今生以及知识产业结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金地毯商业 区块链专题报告 ——区块链从“信任机器”升级成引领产业浪潮的重要“引擎”(下)

四、区块链前景展望

4.1 技术、商业与监管挑战

尽管区块链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多样化的场景,然而目前对于大型公链来说由于技术性能、安全性隐患、政策监管等问题仍然无法大范围落地。这些局限在不同区块链技术体系中也或多或少存在,只是程度差别。

 

1)交易性能偏低、资源消耗过大:像比特币之类基于工作证明机制的区块链技术目前平均每10分钟才能有一个新区块、1个小时后才能确认交易,很难满足高频小额金融交易每秒万笔以上的交易要求。

以工作量证明机制为代表的共识机制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来产生新区块,英国电力资费对比公司PowerCompare的研究表明,比特币挖矿年平均耗电量已经超过159个国家的年均用电量。

2)安全性隐患:对于大型公链来说,越来越多的矿工为了平滑收益曲线选择加入矿池,从而导致算力的进一步集中。目前比特币的前四大矿池算力之和占比已经超过50%,使得网络受到“51%攻击”的威胁日益加大。对于联盟链和私有链而言,弱中心化架构的安全性尚未得到时间的验证。

此外,业内已经发生若干起黑客攻击事故,给用户造成了很大损失。例如,2016年6月,基于以太坊建立的、创造了众筹世界记录的区块链项目The DAO遭遇了黑客攻击,黑客利用其上智能合约的一个漏洞偷走了360万以太币(当时市值约5亿人民币),造成市场大面积被抛压,引发整个区块链产业的最大危机。

3)合适场景仍有限:与传统商业基础设施相比,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在于凭借去中心化获得的高效稳健、数据记录的高度可靠、引入智能合约后的灵活和自动化。但是,许多传统商业基础设施在效率、稳定性、可靠性、自动化等方面目前显示出难以克服的缺陷与故障。例如国家的支付和清结算系统、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等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转稳定、良好、安全,也具有异地灾备方案来保障系统的稳健性,那么相比于要付出的改造成本,进化为区块链技术系统所能提升的效益究竟有多大,即“成本-效益”分析是区块链在场景落地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区块链必须要找到真正具有显著成本收益的场景。

4)标准尚未统一、监管政策不够完备:目前国内外在区块链领域还没有通用、统一的标准,将产生后续的各种应用兼容性和互联互通问题,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国内外的重要联盟如Hyperledger、R3、ChinaLedger、BCOS等等都致力于开发统一的标准,我国工信部在2016年10月制定了国家区块链技术标准技术路线图,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正在努力协调制定有关标准。这项工作的推进还有待时日。

区块链技术对现有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带来挑战。形形色色的数字货币创造了一个触角遍及全球每个角落的、史无前例的人造市场,遭遇了广泛质疑。数字货币体系中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均为匿名,使得不法分子易于掩盖其资金来源和投向,这为洗钱、恐怖融资及逃避制裁提供了便利。需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形成一致的监管政策。区块链应用到其他商业场景上也有一系列法律和监管问题,例如如何界定智能合约的法律主体性质、如何解决金融交易的最终确认时点(finality)等等。

4.2 前景展望:技术融合、智能合约将是未来趋势

区块链作为对传统信息技术的升级与补充,其发展将与其他新兴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当前区块链仍处于发展初期,不仅需要政府、行业联盟、企业合作制定技术标准和共识机制,更离不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

5G:大型公链的每秒交易吞吐量有限、交易确认时间长(比特币目前仅支持每秒7笔交易,一笔交易一般需要1个小时后确认),除了以太坊、Blockstream主导的侧链和闪电网络技术外,未来5G网络大范围商业化应用后可以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减少网络拥堵,大型公链的性能将得以提升并逐渐适用于每秒上万笔交易的商业应用场景。

物联网:当前区块链技术仅能解决链上的信任问题,但对于链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几乎无能为力。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后,链下数据的观测、采集、处理、传输、更新都将实现自动化,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有力保证,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也将得到扩展。

人工智能:工作量证明机制被诟病浪费了大量电力与硬件资源,目前比特大陆等矿机生产商已经和比原链合作开发应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共识机制与芯片,将哈希计算转化为应用于深度学习的矩阵计算,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总结

智能合约可能是区块链上最具革命性的应用。如果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实现广泛运用,经济分工将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细化,更广泛的社会协同将得以实现。世界经济史实质上是一部工业革命推动的纵向发展与全球化推动的横向扩张的交织历史。工业革命推动了特定领域的分工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最终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全球化则是各行业产业链的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组装、品牌包装、销售等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分工协作的最终表现。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首次推进了网络拓扑意义上的全球化。在古典互联网中,人们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和资料,却仍须依托物理世界中的公司等组织形式来建立信任、签订合约、组织生产和分工协作。而在价值互联网中,素未谋面的人们通过区块链来完成以上任务首度成为可能。通过智能合约的广泛运用,区块链将创造多个特定领域的线上细分市场,直接对接全球范围内各网络节点间的需求和生产。网络拓扑意义上的分工协同将与地理意义上的分工协作将形成更紧密和更深层次的互补,区块链也有望从“信任机器”升级成为产业浪潮的重要“引擎”。

 

金地毯商业 区块链专题报告 ——区块链从“信任机器”升级成引领产业浪潮的重要“引擎”(上)

前言

46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一并列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经济学人》曾在2015年10月的封面文章《信任的机器》中介绍区块链——“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有可能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分布式”与“不可篡改”的性质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这是区块链能够创造信任的基础。范围广、跨主体、提效率、降成本使区块链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赋能”

金地毯商业认为,未来,区块链除了自身运用侧链、闪电网络、跨链等技术外,更需要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技术性能和链下数据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区块链技术与行业的结合有望迎来“从1到N”的爆发时刻,它的爆发或将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区块链也才可能从“信任机器”升级成为引领产业浪潮的重要“引擎”。

金地毯商业寻找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及那些有望引领未来的新技术、新产业。


1.区块链如何创造信任:基本结构、关键机制与核心性质

近年来,区块链成为科技界和创业圈的一大热词。46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一并列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显示出区块链技术的重大意义和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IBM公司CEO罗睿兰女士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区块链对于可信交易的意义正如互联网对于通讯的意义”(What the internet did for communications, I think blockchain will do for trusted transactions)。那么区块链是什么?为何它被称为“信任的机器”?

在本报告的第一部分中,我们用 “1”、“2”、“3”来总结区块链的特点,由此回答以上两个关键问题

“1”句话概括区块链: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

“2”个核心优势:分布式、不可篡改;

“3”个关键机制:密码学原理、数据存储结构、共识机制

1.11”句话概括区块链: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

狭义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以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叫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分布式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数据由系统的所有节点共同记录,所有节点既不需要属于同一组织,也不需要彼此相互信任;

二是数据由所有节点共同存储,每个参与的节点均可复制获得一份完整记录的拷贝。那么这个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如何?

区块链可以视作一个账本,每个区块可以视作一页账,其通过记录时间的先后顺序链接起来就形成了“账本”。一般来说,系统会设定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就进行一次交易记录的更新和广播,这段时间内系统全部的数据信息、交易记录被放在一个新产生的区块中。如果所有收到广播的节点都认可了这个区块的合法性,这个区块将以链状的形式被各节点加到自己原先的链中,就像给旧账本里添加新一页。

区块可以大体分为块头(header)和块身(body)两部分。块头一般包括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父哈希)、时间戳以及其他信息。哈希是一类密码算法,将任意一段信息都可以通过某种加密算法表现为一串“乱码”,也就是哈希值。父哈希指向上一个区块的地址(头哈希),如此递推可以帮我们一直回溯到区块链的第一个头部区块,也就是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

每个特定区块的块头都具有唯一的识别符,即头哈希值。任何节点都可以简单地对区块头进行哈希计算独立地获取该区块的哈希值。区块高度是区块的另一个标识符,作用与区块头哈希类似。创世区块高度为0,然后依次类推。

以上图的比特币#515056区块为例,其块头中除了包含头哈希、父哈希及默克尔根以外,还包含了以下重要信息:

奖励(Block Reward):系统发放给发现正确哈希值并创建新区块的矿工的奖励,这部分为内置代币系统的区块链独有。目前比特币区块链奖励为12.5个比特币,该数字每四年减半(比特币总量设定为2100万个)。

难度(Difficulty):该区块工作量证明算法的难度目标。

随机数(Nonce):用于工作量证明算法的计数器。

块身包含经过验证的、块在创建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价值交换的数据记录,通过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存储起来,通常组织为树形式——比如默克尔树(Merkle Tree)。所有数据记录在这棵树的“叶子”节点里,一级一级往上追溯,最后归结到一个树根,反之通过树根就追溯到每一笔交易详情。

1.2区块链三大关键机制:密码学原理、数据存储结构、共识机制

密码学原理之一: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是一类加密算法的统称,是信息领域中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技术。输入任意长度的字符串,哈希算法可以产生固定大小的输出。通俗地说,我们可以将哈希算法的输出(也就是哈希值)理解为区块链世界中的“家庭地址”。就像物理世界中我们总可以用一个特定且唯一的地址来标识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哈希特定且唯一地标识一个区块(如果不同区块的哈希总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称这类哈希函数具有“碰撞阻力”,这是对哈希函数的基本要求),而且就像我们无法从“家庭地址”倒推出房屋结构、家庭成员等内部信息一样,我们也无法从哈希值反推出区块的具体内容(哈希函数的隐秘性)。

密码学原理之二: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算法,也称为公私钥加密。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拥有唯一的一对私钥和公钥。公钥是密钥对中公开的部分,就像银行的账户可以被公开,私钥是非公开的部分,就像账户密码。使用这个密钥对时,如果用其中一个密钥加密一段数据,则必须用另一个密钥解密。


在比特币区块链中,私钥代表了对比特币的控制权。交易发起方用私钥对交易(包括转账金额和转账地址)签名并将签名后的交易和公钥广播,各节点接收到交易后可以用公钥验证交易是否合法。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发起方无须暴露自己的私钥,从而实现保密目的。


数据存储结构:默克尔树

默克尔树(Merkle Tree)实际上是一种数据结构。这种树状数据结构在快速归纳和检验大规模数据完整性方面效率很高。在比特币网络中,默克尔树被用来归纳一个区块中的所有交易,其树根就是整个交易集合的哈希值,最底层的叶子节点是数据块的哈希值,非叶节点是其对应子节点串联字符串的哈希。我们只需要记住根节点哈希,只要树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被篡改,根节点哈希就不会匹配,从而可以达到校验目的。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最核心的秘密。简单来说,共识机制是区块链节点就区块信息达成全网一致共识的机制,可以保证最新区块被准确添加至区块链、节点存储的区块链信息一致不分叉甚至可以抵御恶意攻击。实践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选择一个独特的节点来产生一个区块,二是使分布式数据记录不可逆。

当前主流的共识机制包括:工作量证明/POW(Proof of Work)、权益证明/POS(Proof of Stake)、工作量证明与权益证明混合(POS+POW)、股份授权证明/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瑞波共识协议等。其中比特币使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

工作量证明/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1)节点监听全网数据记录,通过基本合法性验证的数据记录将进行暂存;

2)节点消耗自身算力尝试不同的随机数(nonce),进行指定的哈希计算,并不断重复该过程直到找到合理的随机数,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挖矿”

3)找到合理的随机数后,生成区块信息(块头+块身);

4)节点对外部广播出新产生的区块,其他节点验证通过后,连接至区块链中,主链高度加一,然后所有节点切换至新区块后继续进行下一轮挖矿。

比特币区块链就是通过足够大的工作量来求解数学难题来就“谁有权记账”达成共识。“矿工”在挖矿过程中会得到两种类型的奖励:创建新区块的新币奖励,以及区块中所包含交易的交易费用(交易双方为了交易被区块链尽早记录会提供给矿工一笔交易费用作为激励)。这种算法的竞争机制以及获胜者有权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记录的机制实际上分别解决了分布式记账以及记账权归属的问题。在比特币区块链中,这一过程还起到了货币发行的作用——目前每隔10分钟,就会有挖到新区块的矿工收到12.5个比特币的奖励。

尽管工作量证明机制解决了记账权归属问题,那么获得记账权的矿工有没有可能“作弊”,在构造的新区块中添加一些并不存在的交易呢?实际上,比特币区块链共识机制的重要环节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会独立校验新区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校验新区块中每一笔交易是否合法。如果没有通过验证,那么这个新区块将被拒绝,该矿工也就白白浪费了所有的电力和努力。

权益证明

在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中,所有参与POW竞赛的节点都将付出不小的经济成本(硬件、电力、维护等),而且每次只有一个节点“胜出”,也意味着其他节点的大量资源将被浪费。为了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权益证明机制/POS在2013年被提出并最早在Peercoin系统中被实现。

权益证明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股东机制,其出发点是:如果共识机制主要是用来证明谁在挖矿这件事情上投入最多,为何不简单直接地把挖矿“算力”按比例分配给当前所有的持币者?在工作量证明中,有更多算力的矿工会得到更多的投票权;在权益证明中,持有更多币(以及相应的时间)的矿工将获得更多的投票权。

股份授权证明/DPOS

在这种系统中,每个币就等于一张选票,持有币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持有币的数量来投出自己信任的受托人,而受托人不一定需要拥有最多的系统资源。股份授权证明机制模仿了公司的董事会制度,能够让数字货币持有者将维护系统记账和安全的工作交给有能力有时间的人来专职从事该项工作。受托人也可以通过记账来获得新币的奖励。相对于权益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的优势在于记账人数量大大缩小,并且轮流记账,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理想环境下,DPOS能够实现每秒数十万笔的交易数量。

共识机制的选择对区块链性能(资源占用、处理速度等)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决定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程度。一般来说,区块链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其性能越弱。去中心化程度和效率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兼顾。

1.3区块链两大核心性质:分布式、不可篡改

分布式记账与存储

在记账方面,区块链不需要依赖一个中心机构来负责记账,节点之间通过算力或者权益公平地争夺记账权,这种竞争机制实际上是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最大的主要区别之一。通过“全网见证”,所有交易信息会被“如实地记录”,而且这个账本将是唯一的。在传统复式记账中,每个机构仅保存与自己相关的账目,但往往花费大量的中后台成本进行对账与清算,这种低效的方式将被区块链彻底变革。

在存储方面,由于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份区块链的完整副本,即使部分节点被攻击或者出错,也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这使得区块链相比传统数据库具有更高的容错性和更低的服务器崩溃风险,同时由于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副本也意味着所有的账目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可以追溯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查看历史账本、追溯每一笔交易,也有权公平竞争下一个区块的记账权,这是传统数据库无法做到的。

不可篡改

在区块链中伪造、篡改账目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可篡改也意味着数据的高度一致性和安全性,这是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的另一主要区别。

为什么区块链中的交易无法被伪造?首先,合法的交易需要私钥签名,否则无法被其他节点验证;其次,每一笔交易都是可回溯的,也就杜绝了无中生有的可能。

为什么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假如我们要篡改区块链中第k个区块的数据,那么当前区块的头哈希就会发生改变,由于哈希函数具有碰撞阻力,改变后的头哈希将无法与k+1区块的父哈希相匹配,篡改者需要继续修改k+1区块的父哈希,并一直修改之后每个区块。这要求篡改者在同一时间同时入侵全球所有参与记录的节点并篡改数据,只有重新计算被更改区块后续的所有区块,并且追上网络中合法区块链的进度后,并把这个长的区块链分叉提交给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才有可能被认可。在很多情况下,产生一个新区块的难度不小,要连续产生多个区块组成新分叉的计算难度更是惊人。在全网巨大算力的背景下,一个恶意节点要做到这点需要拥有至少全网51%的算力基础,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大部分节点都是相互独立的,“51%攻击”在现实中很难发生。

《经济学人》曾在2015年10月刊的封面文章《信任的机器》中这样介绍区块链——“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有可能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分布式与不可篡改正是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器”的原因所在——不可篡改意味着区块链总是“诚实”的,分布式意味着区块链总是“透明”的。而不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抑或商业机构之间的交易,诚实和透明都是双方或多方互信的基石。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也让它被人们寄予厚望成为互联网的“信任机器”。


2.区块链如何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赋能”:范围广、跨主体、提效率、降成本

区块链技术能够广泛服务于支付清算、票据、保险等金融领域以及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产品溯源、能源、版权等实体经济领域。几乎所有行业都涉及交易,都需要诚信可靠的交易环境作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支撑。区块链通过数学原理而非第三方中介来创造信任,可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对账、清算、审计等线上环节的运营与人力成本将得以降低;对于非金融行业,区块链能够减少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协作效率、降低整体交易成本;对于个体而言,陌生双方或多方能够跨越物理距离的限制,在网络上安全地传递价值,从而创造更多供给与需求。

与流行的观点认为区块链将冲击现有的商业逻辑和环境不同,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更适合落地于价值链长、沟通环节复杂、节点间存在博弈行为的场景,将提升跨主体协作的效率、降低相应成本,是对传统信息技术的升级、对现有商业环境的优化而非颠覆。传统信息技术(例如OA、ERP系统)在目前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中已经显示出足够便利与高效,区块链在这些已经建立或者可以通过线下建立信任的场景中并没有太大的应用必要。但是在跨企业、跨主体的场景中由于互信机制的缺失,目前仍然大量依赖人力物力进行沟通协作。例如当前不同机构间进行对账,往往需要从各自的信息系统中导出数据后电邮发送甚至打印后盖章邮寄,对方收到后再进行比对验证。在这种跨主体协作的场景下,区块链技术能够通过保持各主体间账本的安全、透明与一致,从而切实降低各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

金地毯商业将以跨境支付、国际航运物流等四个区块链实际应用场景为例,来讨论区块链究竟如何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赋能”。

2.1区块链+跨境支付

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和信任机制可以简化金融机构电汇的流程,缩短3-5天的结算周期,同时降低SWIFT协议的高昂手续费。

SWIFT形式耗时长,手续费高

SWIFT主要为金融机构的结算提供金融交易的电文交换业务,提供规则统一的金融行业安全报文服务和接口服务。由于跨境金融机构间系统不相通,直接结算成本高昂,同时业务占比低以及对手方存在不确定性,很难构建直接合作关系。代理行的存在、协议的沟通以及交易信息的反复确认使得结算周期平均需要3-5天,其中通过SWIFT进行交易确认往往需要1-2天。

通过SWIFT支付成本高昂。支付成本包含银行手续费、SWIFT通道费、交易延迟损失和准备金等。由于流程涉及众多,中间参与方的手续费等居高不下,从收款方到付款方的单次交易需要25-35美金的交易费用,其中因交易时间过长造成的流动性损失占比达34%,资金运作成本占比达24%。

区块链+跨境支付:加速交易,降低成本

应用区块链技术于跨境支付领域相当于创建了一个跨国金融机构间的点对点网络,汇出行和汇入行的交易需求可以直接得到匹配,大大降低了SWIFT体系中的流动性损失、资金运作和换汇成本。

Ripple: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的新势力。

Ripple成立于2012年,采用联合共识机制并由金融机构扮演做市商,从而提供去中心化的跨境外汇转账。银行间的交易支付信息上传到节点服务器后经过投票确认即可完成交易,从而节约了银行通过SWIFT进行的对账和交易信息确认时间,将原本1-3天左右的交易确认时间缩短到几秒钟,整体的跨境电汇时间缩短到1-2天。Ripple目前已经有90家金融机构成员,包括加拿大皇家银行、渣打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等,还有75家在协商中。

流程的简化大幅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目前Ripple体系可以降低涉及到代理行和SWIFT所产生的流动性损失、支付费用、换汇费用以及资金运作费用。根据Ripple估算,银行间每笔交易的成本将从5.56美元下降到2.21美元,降低60%,以2016年通过SWIFT完成的30多亿次支付类报文数量计算,2016年可以节约大约100亿美元的费用。

2.2区块链+全球贸易物流

面临痛点:涉及主体多、消耗时间长、信息不流畅、交易成本高

全球贸易由包括出口商、进口商、受货商、承揽商、运输商、监管机关等多主体构成。其中,全球贸易90%经过海域运输,应用消费品80%通过海域运输。

以马士基一项运输案例为例,2014年,马士基从非洲肯亚运输牛油果和玫瑰至欧洲荷兰,耗时1个月的跨国运输涉及超过30个主体200多次沟通交互。每个主体每次交互都有各自文件流程,整体流程结束签署文件厚度高达25厘米。

主体之间信息离散程度高且各自存在各个自有环节中,大量的纸质作业使供应链缺乏透明度、协同效率低下。交易环节中大量协作与低透明度造成各主体难以及时了解货物运输实时状态,容易出现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输时间延长、货物潜在损坏度提高、成本提高的风险。

区块链使贸易更简单、更快、更透明、更安全

区块链去中心化、可追溯、信息对称、安全可视等特点天然的适用于全球贸易的物流环节,以IBM区块链开放物流平台为例。

对于信息流通透明方面,IBM平台对各个参与主体开放,关于物流相关的任何详细信息,通过双方以及多方数字签名和凭证(Token)进行全网验证。五大管理系统包括物流、港口、海关、供应链、运输交通同时协作管理,保证所有信息电子化实时共享。实时共享的信息保证物流全流程每个环节的效率和效益,有效降低人力物力支出。

对进口商、出口商、制造商来说,端到端的信息透明可以实时监管物流全流程,增加各个环节沟通效率;对港口和集装箱集中地管理来说,提高空箱利用率和资源错配率;对海关等检查机关来说,信息正确提高批审效率;对运输管理商来说,优化货物运输路线和日程安排。

IBM与马士基合作从鹿特丹港到新泽西纽瓦克港的运输,期间也经过美国海关和其他机构的检查和许可,任务总共花费两个星期。事实上,航运公司在港口靠泊时间节省一个小时,便可节省约8万美元成本。此次合作,马士基时间上节省超40%,成本降低超20%。IBM区块链技术提高各个环节数字化管理效率,大幅度降低纸质文件、集装箱错配或空置、中间环节欺诈等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优化管理结构。

2.3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十万亿市场

供应链金融一般是指利用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信贷服务。与传统对公信贷侧重大中型企业不同,供应链金融能够在掌握整条供应链上的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全局图景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快捷方便的资金融通支持。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左右。

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息不够透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

首先,当前模式下,银行主要依赖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控货和销售能力,而由于其他环节的信息不够透明,银行出于风控考虑往往仅愿意对上游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或对其下游经销商(一级经销商)提供预付款或存货融资。这导致了二三级等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巨大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仅使得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市场受限,更可能使得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因为融资受限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从而伤害整个供应链。

根据制造业巨头富士康的测算,其一级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可能是5%,二级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为10%,三级供应商成本则达25%甚至更高,而且链条越往两端,融资金额也会越小。

其次,现阶段商业汇票、银行汇票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工具,使用场景受限且转让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于签署类似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应往往非常谨慎,甚至要求核心企业的法人代表去银行当面签署,造成操作难度极大。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更加高效、更低成本

2017年3月,互联网金融平台点融网和富士康集团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合作推出区块链金融平台“Chained Finance”。Chained Finance首先将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转化为区块链上的线上资产eAP,eAP可以在各级供应商之间流通(用于支付或用于融资取现)。当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L1形成应付账款并写入区块链后,L1可以任意分拆eAP并用于支付自己的供应商L2,以此类推至L3、L4等,最终eAP成为区块链平台上的“商票银票”。而线上资产eAP通过密码学加密具有不可篡改、不可被重复支付的特性,这将有助于增进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互信;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也保证了所有交易和流通过程的透明可见。

Chained Finance目前为私有链模式,为富士康的核心企业提供相关融资服务,已经覆盖供应商150家、金额已达5亿人民币,并且最深层服务至第五级供应商,未来还会进一步拓展到汽车业和服装业。对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传统模式下融资成本高达25%以上,而在Chained Finance平台下可以核心企业资信的应收账款融资,融资成本可以降低至10%以下。


2.4区块链+征信

征信系统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征信是依法收集、加工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征信系统的建设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信用交易的扩大有着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早在2014年,清华课题组发布的报告中就曾测算,2012年征信系统改善了4986亿元的消费贷款质量,为银行带来801.6亿元的收益,拉动了约0.33%的GDP增长。



当前征信体系“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信息归属错位

个人和企业的征信市场主要由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主导,据金地毯商业统计,截至2017年5月份,我国征信市场有138家企业征信机构,9家个人征信机构,其中由其余八家持股的“百行征信”已获得经营牌照。

随着数据量和征信维度的增加,各个征信机构只能在某一方面做到专业,例如芝麻信用有着较多的支付数据,但缺乏腾讯征信的社交数据,在公共部门的数据也略显不足。导致同一个客户可能在多个征信机构有着不同的征信数据,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单靠某一个征信机构的数据无法将某一个客户的征信完全展现出来,导致片面的决策和风险。

当前征信体系的数据归属错位。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应归个人和企业所有,现行的征信体系,相关信息都在征信机构手中,由此带来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区块链+征信:促进共享,数据确权

通过系统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区块链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信用分评价体系”,根据个人行为对信用的影响程度高低(例如信贷数据影响较高、非信贷数据影响较低)来评估个人的整体信用水平,并根据联盟机构对信用评价的贡献分配信用使用方查询数据产生的收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LinkEye:区块链+征信的初步尝试

LinkEye是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征信共享联盟链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技术和信贷经济模型的整合,来构建联盟成员(金融公司)之间的征信数据共享和服务平台。联盟成员在借贷行为发生前,与借款人达成协议,发生失信行为将在平台公示,区块链的签名机制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从而完成失信人名单共享,同时开放对外查询接口,向社会共享数据。2017年8月份上线以来,已有包括快惠金服,钱袋宝等在内的13家机构参与其中。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征信数据的归属问题。当前的征信体系下,信用数据全部掌握在机构手中。区块链模式下,个人所产生的信用行为记录由机构向区块链进行反馈,并在个人的“账簿”上进行记录,向全网广播,通过共识机制进行记录,信用查询时,则需要经用户许可才能查询个人信息。

3.区块链产业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并且逐步规范

从区块链发展阶段分析,大致可分为探索、准备、接受、落地、成熟这五大阶段。探索、准备和接受期都处于周期的早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支持。经过探索、准备前期铺垫,目前主要为扩大受众群体和场景,协力制定基础框架和标准。随着关注度持续增加,多次实验试错修正后,适合的应用场景加快落地。

行业方面,金地毯商业预计未来3-5年将以金融行业为主,逐渐向其他实体行业辐射,更多切合实际的场景加速落地,行业从“1到N”发展出包括娱乐、商品溯源、征信等。

技术方面,目前联盟链的共识算法、技术性能相较于大型公链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实际商业场景的落地需求,预计未来三年将大规模发展。

政策方面,区块链可以增加执法透明度,探测行业信用情况,加快实体经济革新,预计未来各国将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力度地辅以政策支持。

3.1产业依旧处于早期,以金融为主逐渐从1N”发展

技术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资本投资也可以很好地反映产业发展状况。目前从全球区块链融资项目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和风险投资(VC)。ICO与传统的股票IPO概念类似,都是首次公开发行出售股份来获得融资,只是把股票标的物改成加密数字货币。

从整体规模来看,区块链项目的VC融资规模增速逐渐变缓。截至2018年3月,VC累计融资约24.63亿美金,同比增速降低28.5%。经历过2013年与2014年的爆发,VC项目开始减缓。

从融资事件的数量来看,VC投资者趋向理性,更重质量投资。早期的投资偏向于数字货币,但是经历了一系列技术危机——例如以太坊上的“The DAO”组织加密货币被盗事件,投资者开始将投资目光逐渐从数字货币转移到嵌入实际应用场景的区块链项目。



从全球区块链相关公司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来看,超95%以上融资事件处于种子轮、天使轮及A轮阶段,B轮及以后只占3%,这说明目前产业依旧处于早期阶段。而2014年后VC融资轮投数量逐步减少,平均轮投规模逐渐增加,说明产业已经逐渐进入早期阶段的尾声。

从行业角度来看,2018年VC所投行业排名前三的是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占比分别为37%、18%和13%。其原因在于区块链可以提高金融机构间数据传递效率和价值,从而获得执行时间、成本上优势,因此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潜力巨大。正因如此,更多投资机构愿意投入未来商业模式相对更明晰的金融领域等行业。

虽然金融行业依旧是发展重点,但其他行业也快速发展,逐渐从“1到N”。金地毯商业收集的CoinDesk和CoinSchedule投融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全球区块链在金融行业投资占比(包括VC和ICO)为17.2%,较2017年上升2.6个百分点,排为第二,通讯行业超越金融行业跃至第一。较明显增长的还有博彩&VR、交易投资、广告服务、供应链和深度学习等行业。数据说明在金融行业取得经验后,行业开始考虑与其他应用场景结合的可能性。


3.2 技术联盟和企业

随着应用场景的需求更复杂,区块链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个人、联盟和企业为主体而开展的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形式,向各大应用场景辐射。其中联盟指多机构跨区域跨行业共同协作,企业包括投资企业、科技企业、监管企业等。

对比个人与开源社区,联盟的迅速发展引人注目,目前大多联盟以开发联盟链为主要形式。联盟链可以结合公有链和私有链的优点,根据权限的不同来区分系统内所有节点,由多个中心控制。展开来说,联盟链上,作者不需要展示节点的全部信息,只需要根据合约和权限展示部分可以公开的信息,在低成本、一定私密性、快速交易、良好扩展性的情况下实现部分去中心化和资源共享。

联盟:目前以科普教育、制定行业标准为主。

区块链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区块链联盟主要是给行业机构和不同背景的人员提供了专业领域交流分享的平台,推进区块链技术长期发展。除了教育科普之外,联盟更多是为了制定规范行业标准。对于目前监管法规还不规范和全面的区块链行业来说,这更急需和重要。综合已成立的联盟,可以发现,当联盟的触角越多,涉及的合作者越多,对其底层技术的通用性要求就会越高。超过50%的区块链联盟都涉及底层规则搭建。

中国联盟:据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至2017年,国际间成立的区块链相关联盟、论坛近200个,中国方面有ChinaLedger(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金链盟、CBRA(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等近20个联盟。

从应用行业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场景多数与传统金融、银行、互联网金融结合。从国内三个最为著名的联盟:ChinaLedger、CBRA、金链盟来看,也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以金链盟为例,今年3月,广州仲裁委基于金链盟的“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个裁决书,标志着区块链在金融放发贷款的司法应用真正落地。

国际联盟:从国际联盟来看,以最为著名的R3和Hyperledger(超级账本)为例,参与成员过半来自全球著名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但是两个联盟主攻方向有所不同,R3主攻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Hyperledger侧重技术层面的拓展。

R3是为数不多执行多次实验操作验证的联盟之一,目前已测试超过5种不同的区块链技术,实验对象即是参与成员,来评估分析每次智能合约对金融产品的发行、交易和赎回等过程产生的影响。主要工作为推出为金融领域打造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平台—Corda,实现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实施监督观察者节点机制(Observer Node Functionality)保证节点工作高效透明,有利监管。

Hyperledger超六成成员为科技公司,以技术为驱动开发应用场景更广,包含金融、医疗、制造业、物联网等。目前已经研发了5类分布式账本平台,共通特点是创建开源、分布式账本框架和代码库,以支持各个企业商业交易降低实际操作成本。包括SWTOOTH(以PoET为共识算法的模块化平台)、IROHA(简单基础架构平台)、FABRIC(模块化架构,允许即插即用)、BURROW(支持许可的智能合约机)、INDY(创建和使用独立数字身份的工具、代码库和可以重用的组件)。

企业:以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为主。

积极布局的企业来自世界各大银行、资管公司、咨询公司、IT公司、投资公司等,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埃森哲、IBM、野村证券等。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相关应用场景面临的痛点。

国际方面,以IBM为例,早在2014年开始布局研发Open Blockchain框架,也是Hyperledger早期代码源。目前,IBM在食品安全全流程追溯和供应链物流管理都有应用平台落地。

国内方面,以BAT为代表企业:阿里巴巴涉及商品溯源、公益、金融等场景;腾讯涉及游戏、供应链金融、电子存证、BaaS等;百度涉及支付、资产证券化、BaaS、信贷等。尽管行业侧重略有不同,但是BAT都对金融领域有区块链布局,加快区块链金融行业应用场景落地可能性。

3.3政策与态度

总体而言,各国对区块链技术高度重视,一方面保持鼓励支持、积极探索的态度;另一方面加快制定规范准则,作为有效监管依据。

中国:我国对区块链技术保持学习发展态度。国家层面2016年12月,《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发布,同时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及,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2017年5月份,工信部发布了我国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包括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应用层和激励层。地方政府也响应号召,包括北京、贵州、广州、浙江、香港等十八个地区逐步出台了区块链政策,在人才教育、金融支持、办公场地等给予大力扶持。以广州为例,2017年12月,广州出台第一部关于区块链产业的政府扶植政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整个政策共10条,核心条款包括7个方面,涵盖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等,预计每年将增加2亿元左右的财政投入。


美国:美国除了拥有最多区块链项目,总的来说,美国关于区块链的监管主要体现在货币监管、投资活动等方面。货币监管方面:美国监管机构将比特币界定为“可转化虚拟货币”,受《银行安全法》监管;同时,对于比特币可能涉及的洗钱问题则由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the 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执法监督。在投资活动方面:比特币中的“挖矿”合同则属于投资合同,属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监管范畴。另外,美国各个州对于货币服务的法律解释差异较大,因此各州具有不同的监管态度。

韩国:韩国对区块链目前持鼓励的态度,多方位尝试探索。2016年2月,韩国央行在报告中提出鼓励探索区块链技术。2016年2月,韩国央行在报告中提出鼓励探索区块链技术。同月,政府支持韩国唯一的证券交易所Korea Exchange(KRX)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平台。

日本:日本是全球态度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在多行业推行区块链场景结合。2017年4月1日,日本实施了《支付服务法案》,正式承认比特币是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对数字资产交易所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2017年6月,日本政府准备开启所有地区房地产区块链项目,将城镇、农田和森林地区所有房地产登记到一个单一区块链账本,除此之外还包括附带的详细信息和房地产出售价格。日本金融服务管理局(FSA )正在开发一种由区块链推动的平台,将使日本客户能够在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即时共享个人信息。


金地毯商业 被世界杯引爆的区块链预测市场

前言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即将于2018年6月14日-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届时,全球将有数十亿人会把目光聚焦于这项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上。在激烈的赛场之外,世界杯同样是赌博行业的一场狂欢盛宴。

说起赌博,也许你首先会联想到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的众多赌场,但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在全球赌博市场中,赌场只占了略高于20%的市场份额,比例最高的其实是庞大的博彩业,其中体育博彩又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博彩业趋势报告显示,已有超100个国家及地区宣布博彩业合法,创造税收超370 亿美元;2017 年全球合法博彩业市场规模将高达5360亿美元,其中线上博彩市场规模约为400 亿美元,预计2022 年将增至827亿美元。

每一届世界杯都是博彩公司大赚一笔的机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体育彩票扩展了销售渠道。不论何种类型的博彩公司都在想办法通过移动互联网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体育博彩中来。即将开幕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恰巧赶上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这将给博彩业注入何种活力?又或者说区块链技术将如何重塑赌博业甚至预测行业?



1.区块链技术融入博彩优势

1.1博弈更加公平

在去中心化赌场中,博弈是点对点的,参与者既可以坐庄(提出预测),又可以参赌(参与预测),在这种公平竞争的机制下,会形成一个高返还率的竞猜市场。而在传统的竞猜平台上,返还率低,庄家操纵赔率,使得公平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去中心化竞猜平台,参与者的体验会更好,长期来看回报率也会较高。

1.2资产流动公开透明,降低行业道德风险

赌博业中存在着很多地下赌场,且未被纳入监管,不受法律制约,俗称外围。这些赌场以高额赔率等作为吸睛手段,参与者往往面临赢得赌局但无法获得奖金的风险。区块链技术的融合使得该风险得以降低,只需观察其智能合约中锁定的资产数额便可判断,为信任建立提供巨大便利。并且,参与预测的资产流动公开透明,无需成本高昂的第三方介入。

1.3资金结转便利

由于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因素,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公民合法参与预测或赌博的渠道较为有限。与传统赌场相比,去中心化赌场则可以更加方便地入金与出金,在去中心化网络运作下,既可以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又可以保证财产的私有性,在某些公链上还有快速转账等优势。

1.4可靠的随机源

对于某些需要随机数(例如掷骰子)的竞猜活动,区块链可以提供可靠的随机源。链接区块的哈希值由哈希函数产生,其密码学特性保证了结果的随机性,并且该随机数具有分布式、公开和不可篡改的优点。因此,金地毯商业认为去中心化竞猜中心在数学上杜绝了黑幕操纵的可能性,更能取得玩家的信任。

2.项目关键点

2.1竞猜筹码价格波动

由于数字货币市场剧烈的波动性,竞猜所使用的筹码存在贬值风险,因此可能会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代币价格波动性项目Token > 公链货币 > 稳定代币(USDT等)。因此项目可能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风险,使用价格较为稳定的筹码或提供对冲风险的方式来增加参与者的信心。

2.2链上结果确认

区块链保证的是链上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但是区块链本身无法保证信息在上链之前的真实性。因此,如何保证上链结果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项目标榜去中心化平台,却使用中心化的结果上链方式,这其中是隐含人为操纵风险的。去中心化的上链机制则相对复杂,常见的方式有通过去中心化投票来决定结果,但是同样具有风险,即有可能发生51%攻击。部分项目采用DPoS共识机制。对于去中心化的上链机制,金地毯商业认为其实可以考虑结合DPoS+人工智能验证,在弱中心化的基础上增加一层验证机制,提高上链结果的可靠性。

2.3权益保护机制

参与者的权益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普通的竞猜机制中,通常通过冻结参与者的资金来保证赢家的权益,方式较为简单。但是如果平台玩法较为多样化,增加了坐庄或其它创新式玩法的话,就需要考虑庄家资金不足以赔付等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风控机制,在增加可玩性的基础上保证公平性和稳定性。

2.4合法合规风险

虽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如利用比特币进行国际转账)在某种程度上都处在监管的空白区或者法律的灰色地带,但像赌博等这类较为敏感的项目,如果能够主动面对合规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加分。

3.项目对比

3.1AugurREP

完全去中心化的预言机:Augur的预测市场是以众智理论为基础来工作的。任何人都可以在Augur上发布事件预测,玩家通过交易事件股票来预测事件发展的走向。事件的结果由发起人最初指定的报告源发布,REP持有者可以对报告有异议结果发起动议,REP持有人可以投票决定最终结果。Augur是最早的基于预测市场的区块链项目,并且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但是任何完全去中心化的项目都无法回避51%攻击的风险。理论上,持有51%REP代币的人将可以操纵报告系统,由于Augur上的赌注筹码是ETH,因此存在以较少的损失(REP贬值风险)获取更大利益的可能性(赢取ETH筹码)。因此,参与完全去中心化的预言机需要考虑这个风险。

代码更新质量如下:

3.2维基链(WICC

维基链是一个支持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平台。公链已上线,近期将会在AEX实现映射。公链采用 DPoS 共识机制,共设置 11 个投票节点,每 10 秒产生一个新的区块,根据随机扰动算法选出一个记账节点。WICC投票锁定时将会获得利息收益。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改进目前数千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传统竞猜行业、传统资产交易平台以及传统外汇承兑市场。

维基链的愿景可谓十分宏大,但是目前竞猜应用是其唯一落地的产品,且已经可以实际使用,但是相比于愿景的规划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3All SportSOC

All Sports区块链平台:All Sports公有链致力于结合体育产业和体育生态链上的应用和商业场景,提供包括体育资讯、社区开放平台、体育ip资产交易和竞猜娱乐平台的区块链服务。其背靠海外版懂球帝(AII Football)的用户群资源,有利于蹭上世界杯的热度快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All Sports官网并没有披露团队信息,同时技术白皮书对其公链技术介绍寥寥,再通过对其官方github的代码库检查发现, 5月起陆续创建了4个新库,但更新普遍较少,与区块链相关的代码仅有ERC20合约代码。

3.4菩提(BOT

量子链上的Augur:菩提在预测市场与纠错机制上与Augur项目较为相似,因此存在类似的安全风险。

Bodhi去中心化预测市场平台,与Augur相比,Bodhi使用第三方信息中介(Oracle)自动判断预测结果,以保证决策过程的效率。与Gnosis的集中式信息中介(Oracle)解决方案不同的是,Bodhi使BOT币持有者能够接管投票过程,并在发生信息中介(Oracle)故障时做出预测事件的最终决定。引进了信息中介 (Oracle)抽象层,将第三方 Oracle 和基于投票的去中心化 Oracle 统一起来。目前在量子链上部署,近期将在以太坊上部署BOE。借鉴Augur的思路,当信息中介 (Oracle)失效或错误时,BOT的持有者可行使投票权,对相关预测事件进行最终裁决。Bodhi的信息中介(Oracle)是可替代的,假如用户对仲裁请求的投票结果仍有异议,用户可以继续支付定存代币进行下一轮的仲裁请求。BOT 持有者会维护 Bodhi 平台的准确性,从而保障自己的代币价值,理论上绝大多数的 BOT 持有者将做出公正裁决。

3.5天算(DPY

官方白皮书构建的格局较高,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预测市场平台,涵盖金融市场预测、对冲工具、价格预测及其他独立事件预测等等,但目前落地的只有APP应用。天算还设置了准备金机制,以保护参与各方的利益。根据项目周报显示DPY目前更着重于APP的开发与测试,因此开源代码更新较慢。

3.6CindicatorCND

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预测服务市场:Cindicator是面向金融的预测市场,项目为分析师们提供$7,500(面向传统市场)和1.25BTC(面向数字货币市场)的奖励,通过参与市场预测,玩家可以获得奖励。Cindicator会通过机器学习对各预测进行加权,以提供更可靠的预测结果。平台内的奖励最终都会转换成ETH自动提现。目前CND的持有者可以获得高级产品的使用权限,之后会逐渐成为平台主要的支付货币和奖励方式。

3.7Scry.infoDDD

基于真实数据源的区块链数据交易平台:Scry.info是全球首个区块链可量化数据交易平台,实现真实数据的存储、验证、共享、分析和交易。利用Scry.info内置智能合约,对跨行业资源的分布式用户提供集群智能数据验证,并以Scry智能合约的形式在Scry平台提供调用、工具、分享和交易。Scry.info还为市场端客户与开发者提供对特定行业/事件发起智能合约协议,应用于各种商业数据场景,例如体育、娱乐、农业、金融市场等的民调或交易市场。Scry.info技术上会有自己的Dbchain,作为公有链会存储更多数据。

出于商业机密保护考虑,Scry.info项目的github代码库暂未开源,项目进度仅能通过官方周报查看而无法进行第三方认证。经DPRating与Scry.info申请,项目方为DPRating提供了权限以进行审计,详见4月代码质量榜单。

3.8FunfairFUN

FunFair开发了保证游戏公平的技术,还研发了扩展技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实现每秒执行数千次交易。该技术允许玩家、运营商、附属公司和游戏开发商在平台中共存,并将FUN代币用于所有付款。FunFair的创建是为了解决在线游戏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为运营商、玩家和关联公司提供完美的娱乐场体验。通过在开放新市场的平台上实现高质量的实时区块链游戏,这对业界来说无疑是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革命。

4.从博彩看区块链在预测市场中的应用

4.1预测市场与博彩的区别

金地毯商业认为,预测市场与纯粹的博彩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与博彩大多没有实际意义不同,预测市场是大众对未来事件看法的汇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美国总统选举的预测市场可以帮助金融市场做风险评估,大众对于房价的期望值可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参考,天气的预测市场可以帮助农民对冲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

其次,博彩只是个单纯的游戏,有自身的规则,不受外界干扰,相比之下预测市场则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数据、突发国际事件等人为或自然因素。

再次,与博彩往往涉及到大规模资金不同,参与预测市场的参与资金规模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有限。

4.2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市场预测

预测市场是一个个人可以押注未来事件结果的地方。风险事件发生往往会对个人、公司或大型组织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美国总统的竞选,若特朗普当选,由于政治阵营的不同,某些公司利润将会因其当选而产生不利影响。在传统金融世界,如何针对特定不确定性事件建立风险对冲头寸是一个极富挑战的问题,甚至运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基金经理建立头寸。

金地毯商业认为,预测市场的内部参与人主要由投机者(赌博者)与套保者(风险对冲需求者)构成,两方使用自己的资产押注到预测事件中,因此他们被激励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结果,因此从外部看来观察其价格便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概率(例如运用美国国债期货的价格来直接计算美联储加息的概率)。

去中性化的预测市场可以很好得满足这个需求,套保者(风险对冲需求者)可以参考预测事件价格,计算出概率后得出定价并向市场发布对冲需求,将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转移给投机者(赌博者),因为预测事件的价格(概率)是众人智慧的产物,准确率较传统方法(专家意见、民意调查)更高,所以可以用来作为对冲合约定价的参考,构成一种更高效便捷的风险对冲工具,同时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信用建立成本与资金风险得以降低,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使风险转移得更为分散,同时也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上述构想使得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更高级的风险管理工具成为可能,这类工具将在金融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博彩概念由于近期世界杯热点的发酵,具有较高的投机性、时效性与风险。金地毯商业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整个预测市场板块,能够看到未来庞大的市场容量,并且预测市场也是区块链项目中最容易实现的品种之一,但进入门槛较低,且竞争激烈,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金地毯商业认为,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实际运用需要经过市场各方长期不断的博弈,但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市场预测是目前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金准人工智能 腾讯云区块链TBaaS产品白皮书(下)

应用案例2:跨境汇款

传统跨境汇款与银行间清结算过程中,痛点在于其流程需要经过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代理行、清算行等多个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因此速度慢、效率低。腾讯云区块链TBaaS 所拥有的共享账本和智能合约的特性,帮助用户解决银行间清结算慢,跨境汇款时间长,费用高以及银行单据繁多,处理流程时间长等问题。TBaaS 所提供的完备智能合约集成开发调试环境,与其它平台不同,腾讯特别提供智能合约检查服务,对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校验,以防止类似于以太坊DAO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4.2 公证与记录

业务场景

1)电子合同

2)电子票据

3)证据保全

4)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
解决的业务痛点

1)出证慢,流程长,票据作伪

2)维权成本高

应用案例: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商业效率。传统的银行与企业金融服务中,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银行仅愿对核心企业有应收账款义务的上游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应收帐款融资)或是对其直接下游经销商(一级经销商)提供预付款融资或存货融资,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以及订单作为背书通常只贷款给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信任无法拆分成多级传递,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供应商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各机构/企业间使用的非统一ERP系统,账务等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对账清算异常繁琐。腾讯云区块链中共享账本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可以让供应链金融全流程所涉及的利益方都是共享账本的一个节点,所有在链上的参与方都可以读/写环节中交易的数据。共享账本所承载的供应链金融信息和价值可以自由分叉和合并地进行流转和价值传递。

腾讯云区块链TBaaS真正的能将交易数据,实现开放、一致、真实验证且不能篡改,银行能更好地管控风险和大幅降低银行作业成本。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将成为银行推广供应链金融业务最佳的解决方案,银行可以不再局限押品融资,而渐渐转向省时、不需控货和低操作成本的保理业务,服务更多的中小长尾用户群。

TBaaS 所具备的区块链防篡改特性可保障智能合约的执行,为智能合约提供运行的平台。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在真实业务场景中,腾讯云区块链 TBaaS 可以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了公证、信息记录与供应链链条中业务流程长,单据繁多和信息作伪与易篡改的问题。

4.3 互助保障

业务场景

1)互助保险

2)大病众筹

3)公益捐赠
解决的业务痛点

1)平台方作弊问题

2)公益善款流向不透明

应用案例:互助保险

国内近两年兴起的互助保障,被广泛寄希望于借助互联网实现降低保费水平,惠及民众的目的。但作为新兴事务的互助保障,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兴起,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由于规章制度,监管控制等政策法规尚未出台,互助市场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目前互助保障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平台篡改投保人数

平台篡改投保时间、投保人身份

虚构患者,与鉴定机构、医院合谋欺诈

平台挪用保险资金

患者与医院合谋,虚夸病情,伪造用药或医疗服务

患者与鉴定机构合谋,超标准用药或医疗服务

鉴定机构与医院合谋

因为区块链具有无法篡改和追溯功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配合区块链这些技术,可能构建一个全网监管的体系,不仅能够提高监管的实时和效率,还能够降低监管的成本。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社会会从制度监管走向技术监管,从公司的合规走向社会的监督体系。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这将协助互助系统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定制优化,在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保存,并实现区块链上的数据查询功能,将账目和清结算信息公开。

同时我们将协助互助保障系统使用区块链来构建底层平台。首先,用户所有资金划拨、资金全流程上链;其次,如果用户资金转为保险,比如为患者提供治疗资金。这本质上代表了这部分资金不仅上了链,而且在链上做了一笔资产的转换,即转换成了保险资产,那么这个保险资产有没有赔付、它的运行状况又如何,都可以在链上进行公示。所以,区块链同时成为了互助会员之间的爱心链和信任链。

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展示平台,将资金信息、互助项目信息、会员信息共享到区块链当中。其中除了涉及到存证能力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治理能力。TBaaS平台可以引入监管机构、第三方媒体和会员,共同参与平台的监管。我们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业务模式上是去中心化、自行运作的。也就是说公益机构可以自行地运作和管理这些项目。这些项目上链后,通过引入这些参与方、监管机构、第三方媒体,甚至有些愿意参与的会员,他们可以对链上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4.4 数字资产

业务场景
1)大数据交易
2)共享经济
3)积分流通与通兑
解决的业务痛点
1)共享经济
2)数字资产交易
3)积分流通与兑换

应用案例:预付费卡

在银行预付费卡消费领域,2017年投诉量约5万件,年均增长约35.7%,其中不乏有发卡店铺关店走人,卷款跑路的问题;发卡方霸王条款,一经出售概不退换;以及服务缩水导致办卡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优惠难以兑现等问题。腾讯云区块链可以帮助银行将游离在监管视线外的单一用途预付费纳入监管范畴,提高宏观货币监管精确度,降低非法集资的可能性。同时,帮助商户可以保证预付费留在商户账户内的前提下,提高卡内资金通兑的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扩大预付费使用的商户圈,增加了客源。区块链平台的征信体系帮助消费者甄别商户的信用,减少出现商户霸王条款的不良现象出现,提高商户跑路成本,通过合理的赔付机制降低客户损失风险。各项交易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也帮助消费者在争议处理过程中,为争议解决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腾讯云区块链 TBaaS 提供价值流通能力,能够让区块链在数字资产发行与流通中扮演资产确权、交易确认、记账、对账和清算的角色;而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能力,将有效防止数据篡改,规避内部作弊风险。

4.5 防伪溯源

业务场景
1)医疗药品溯源
2)烟草溯源
3)食品溯源
4)处方流转
解决的业务痛点
1)商品伪造
2)商品难溯源

应用案例1:农产品溯源

某农场基于腾讯云区块链TBaaS平台提供的联盟链提供畜牧牲畜的溯源验证,让普通大众能够吃上放心肉,同时提高肉制品的品牌口碑和产品销量。TBaaS区块链系统对接农场线下养殖过程追溯平台数据库,记录牲畜养殖全过程。通过给牲畜佩戴RFID电子耳标作为标识载体赋予每个牲畜个体一个唯一标签标识码,将牲畜的基本信息,如牲畜出生记录、饲料使用记录、免疫记录、检疫记录和兽药使用记录等进行录入。牲畜屠宰环节在录入数据库屠宰地点,屠宰负责人,时间戳等。将记录了肉类信息的二维码防伪标签RFID粘贴在包装好的肉类产品的包装表面上,同时保证做到一物一码,同时将此二维防伪标签RFID的标识数据生成唯一的数据指纹,并且采集到TBaaS区块链上。

同时将此数据指纹录入工厂加工数据库供后续查验牲畜养殖,屠宰和加工等信息索引值。在物流环节,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后,添加完善信息,添加仓库、运输车、肉制品包装图片等相关信息到物流系统数据库,同时针对这些信息重新生成数据指纹,图片的非结构化数据也生成数据指纹,同时保存在公共的云存储,供后面查询访问,新产生数据指纹同时录入TBaaS区块链。此方法在后续的仓储,零售环节重复使用,每个环节都会记录时间戳和相应的详细数据。TBaaS区块链记录牲畜经历整各个供应链环节产生相应的数据指纹和包装上唯一的二维码。最终用户在购买肉制品时,可以根据此二维码在最后的消费环节展示整个肉制品历史数据的追溯。

应用案例2:微信智慧医院处方安全流转平台

腾讯微信智慧医院某省人民医院的项目中,基于TBaaS平台提供的联盟链,确保医生给患者开具的处方(电子版),在医院药房或者社会药房取药时,患者的隐私信息保密,处方开具方身份合规,处方内容无篡改;

在这个联盟链中,腾讯微信智慧医院与各参与方一起构建联盟,卫计委、医院、药企、患者上链,每个流通环节和状态更新都产生链上hash值。因为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一旦发生纠纷,监管部门随时可查询溯源。

4.6 物联网

业务场景
1)智能家居
2)物流供应链
3)智能制造
解决的业务痛点
1)物联网中心化架构成本高昂
2)信息易篡改,隐私保护弱
3)制造企业难以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节采购和生产

应用案例:智能制造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其点对点的组网模式、分布式的存储、安全的数字认证方式,天然的与物联网的诉求相契合,不仅填补了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也使物联网真正大规模部署、安全运营成为可能。针对行业上的痛点,腾讯TBaaS平台,助力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不仅降低了物联网的运营成本,还使得智能设备能够以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管理,并实现物联网的高级目标,即支付与费用的结算,形成价值流通的网络。

物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结合区块链平台,对原有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了物联网+的转变。企业借助物联网+区块链,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互联互通,实现了价值的无障碍交换,真正意义上将变革技术引入业务流程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大数据、AI、云计算等,进而实现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服务企业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重资产制造企业,面临着诸多困境,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创新能力不足,正困扰着企业向现代化更有竞争力的公司转变。针对这一难题,腾讯云TBaaS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结合云上的AI、大数据,云计算等,协助企业对自身进行改造。

通过引入区块链平台,将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上下游联通。核心企业的生产原材料或零部件,需要来自众多供应商,通过TBaaS平台,实现各供应商的生产和供货时间上的统一协调,同时能够对零件供应进行溯源和跟踪,减少供货时间,并更可靠追踪供货质量;核心企业的生产,可以采购商可以将采购订单进行按需生产,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节,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和盲目生产;在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区块链平台的引入,实现了企业的智能制造,借助物联网产生的数据,企业不仅能够随时按照上下游的信息进行动态调节生产,还能将生产的数据实时上链,为智能销售,智能服务提供依据。

通过物联网的信息上链,核心企业可以感知用户产品的状态,是否需要更换零部件或新的设备,提前通知客户并实现自主生产,减少客户的备货等待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提供保障,核心企业可依据TBaaS平台并结合的腾讯云上的AI、大数据分析等引擎,确立对市场的动态感知,用户行为的分析,为市场、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商品服务和决策服务,实现制造即服务的转变。

4.7 共享经济

业务场景
1)电力共享
2)充电桩共享
3)房屋共享
解决的业务痛点
1)资源闲置浪费
2)缺乏交易协商机制

应用案例:智能电网

某小区,地处沿海平原城市,日照资源丰富,是太阳能电力的理想来源地,但是当地天气变化波动大,较难预测。天气晴朗的时节,产生的电源远远超过家庭使用量,由于家庭缺乏有效的电力储存设备,造成清洁电力能源白白浪费;另一方面,缘与历史原因,能源电力市场一直是基于地区性公用事业垄断者的模型和远程输电基础设施所主宰。由于太阳能清洁能源缺乏稳定可预测的生产量,加之总体容量达不到最低电力交易阈值,一直无法纳入当地集中式电力交易市场。消费者开始寻求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的交易平台和去中心化能源交易的协商机制,通过自产能源或基于储存解决
方案的能源套利来直接参与能源购买决策。最终创造一个更加去中心化,低交易成本的电网交易平台。腾讯TBaaS区块链平台提供这个电网交易平台的共享账本。在整个社区搭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借助安装在居民家里的智能电表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电力消费者可以根据他们的能源需求进行自动响应。每一个固定时间周期,共享电力市场协商公布一个价格,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理机器可以直接查询这个协商价格,由于分布式电力资源不需要输配电设施投资,通常价格相对市电有更具吸引力的折扣,促成电力更容易达成销售交易。当达成电力交易后,交易登记到腾讯TBaaS区块链账本,同时线下通知输电调度员将电网的电力从供给节点传输电力到需求消费节点。

未来将引入更丰富的电力来源,譬如风力发电,智能楼宇储备的富余柴发机电力和传统的热力、水利发电等,最终构建更经济环保的去中心化的共享电力市场,让消费者最终拥有更多选择权。


5.未来展望

腾讯云一直坚持建立开放生态,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区块链的生态环境。腾讯云积极的参与制定区块链行业标准,与业界领先的厂商进行合作,拓展腾讯云区块链即服务对各类区块链底层平台的支持,从而更好的适配不同的用户场景;加强和各监管机构的合作,公开内部的控制情况,打造合规、透明的服务平台。同时,腾讯云积极引入周边生态伙伴,一起提供各个行业的区块链通用解决方案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为客户的区块链业务快速开展提供夯实的基础。未来,我们着重推动腾讯云区块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5.1 多种平台支持——让客户更专注于自身业务

由于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区块链基础技术。因此,在具体选择使用哪种技术方案时,我们坚持以用户和应用为导向,根据用户实际应用场景的性能、功能要求,以及未来可预见的扩展需要为出发点,选择具体的底层技术平台,配置系统参数,让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完美配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很多要求使用区块链的场景中,合规性和安全性是企业用户所无法避免的话题。区块链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除了体现在可监控、可管理等系统功能要求方面外,还需要符合行业规范、满足可信准入机制等特殊规定。我们通过对各类区块链底层平台的支持,使其能够满足各类客户、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腾讯云区块链即服务平台在未来将提供多种区块链解决方案,除了目前已经支持Linux基金会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 Fabric)、还将支持R3 Corda、企业以太坊(EEA)等多种技术,TBaaS平台将为这些异构区块链平台进行了封装,屏蔽其底层的差异,上层为用户提供相同的能力。企业或金融机构将更关注在如何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业务中,提升业务效率或服务质量,而不需要聚焦底层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设计,极大的解决了应用落地周期长的难题。

5.2 链外信任——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

链外信任是阻碍智能合约通往现实世界的一大难题,目前智能合约的执行所依赖的输入基本局限于链内,如何能够将智能合约执行所依赖的条件拓展为跨链以及链外是当前很多业界同行重点发力的方向。腾讯云区块链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将积极拥抱业界其他优秀区块链系统,致力于成为区块链世界的跨链信息枢纽,帮助客户充分利用平台枢纽优势,降低客户跨链成本并快速实现互信。

5.3 引领未来——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未来

在过去20余年里,互联网为我们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极大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效率,让信息实现了高效流动。然而交易的基本机制始终没有改变,区块链带来的透明和效率,或将颠覆交易本质。

区块链系统的去中心化使整个网络内的自证明功能成为现实,人们可以低成本的实现信息“价值”的传递。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进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新的商业规则和文明形态,扁平化大小机构的商业信息能力和成本差距,帮助企业重塑形态,改进社会结构。

站在科技浪潮之巅,腾讯云区块链将怀抱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云端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引入并连接周边生态合作伙伴,帮助客户降低上链门槛,扩大企业边界,高效地完成企业间协作,最终实现价值的自由流动。

金准人工智能 腾讯云区块链TBaaS产品白皮书(上)

前言

每一次产业变革的浪潮都带给世界全新的机遇与想象。

区块链技术的诞生,真正意义上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全新的价值转移通道,其应用场景几乎不可限量。工信部于2016年正式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充分展示了国家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程度。

然而,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不完全成熟、基础设施未全面完善的形势还没有获得根本性转变,企业无法快速地投入生产力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各种业务场景中去,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普及性问题亟待解决,值此关键时间窗口,腾讯云区块链(TBaaS)破茧而生。

2015年3月,“互联网+”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级战略,腾讯坚持做互联网连接器的定位,完全契合国家层面的指引方针。腾讯云区块链(TBaaS)同样延续了腾讯的战略定位,以降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门槛、打造可信赖的企业间价值通道为使命。腾讯云区块链(TBaaS)的推出,将使个人、企业级用户不仅能够便捷、高效、安全地享受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且对其主体业务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侵扰,充分体现了“区块链+”的战略定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体量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可期的应用场景,将为整个区块链生态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腾讯云自始至终是值得信任的云服务平台,为云技术、区块链技术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腾讯云区块链(TBaaS)将是一个有能力为客户创造和提供商业价值的智能服务平台,其以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利用区块链技术与各行业应用相互融合,推动自有产业转型升级,为客户创造全新的产品、业务和商业模式。为了充分阐明和体现腾讯云区块链(TBaaS)能够赋予全行业的商业能力,本白皮书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一、阐述了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首先对区块链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讲解,提出了区块链多方共识、弱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以及智能合约等特点,并介绍了区块链在社会关系、经济效益等层面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二、对区块链应用领域的介绍。通过援引“区块链+场景”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区块链在金融、供应链、公益慈善、公共服务、物联网、共享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各类应用。

三、对腾讯云区块链(TBaaS)开发平台的介绍。首先介绍了腾讯云区块链诞生的原因,并对其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讲解,然后说明了其能够为行业带来的不同服务能力,最后对其后台技术架构进行了相关介绍。

四、基于腾讯云区块链(TBaaS)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包括在共享账本、公证与记录、互助保障、数字资产、防伪溯源、物联网、共享经济等应用场景能够解决的业务痛点,并分别枚举了相关案例进行阐述说明。

五、对区块链未来应用的展望。基于现有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对区块链的多平台互通、链外信任机制,以及其在未来能够带来的更大价值进行了开放式的展望和创想。

1.区块链起源与发展

上世纪下半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在信息互联探索的道路上越发成熟,一封电子邮件转瞬就可以环游全球,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片很快就可以分享给全世界。可以看到,互联网发展至今,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来到历史舞台前沿,它让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笔比特币(Bitcoin)资产交易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功确认。不仅仅是信息的互联,区块链技术帮助实现了价值的互联,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区块链技术,了解其原理并应用实践。

区块链(Blockchain)源于两个标志性事件:

1)2008年11月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发布的一篇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翻译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2)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公布比特币系统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数据诞生。

而后,2013年,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以太坊的概念(Ethereum),并在2014年成立基金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比特币和以太坊已成为互联网上规模最大的区块链项目。区块链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国际上,全球已经有超过24个国家投资区块链技术,80%的银行已启动区块链项目,90多个中央银行加入了区块链讨论,上百家公司加入了区块链联盟。在过去三年里,区块链的风险投资超过了14亿美元,产生了2500+的区块链相关专利。

在国内,2016年底,“区块链”首度被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国已有105家区块链相关企业; 2017年6月,《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央行将积极推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

1.1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比特币和以太坊其底层所使用的链式或者有向无环图(DAG)形式数据存储结构、配套的共识算法、P2P分布式互联技术、博弈论设计思想和密码学技术组合起来被称之为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创新,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类任何人均可以参与的匿名开放式共享账本被称之为公有链,而在准入受控的环境下,由多个企业或个人参与运行和记账的区块链平台则是联盟链。二者在共识机制、节点准入、交易性能、激励机制上均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但不能将比特币技术所使用底层技术等与区块链技术直接划等号。

1.2 区块链的特点

1.2.1多方共识

区块链作为一个多方参与维护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参与方需要约定数据校验、写入和冲突解决的规则,这被称之为共识算法。比特币和以太坊作为公有链当前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应用于联盟链领域的共识算法则应该更加灵活多样,贴近业务需求本身。
1.2.2 弱中心化

区块链网络通常由数量众多的节点组成,根据需求不同会由一部分节点或者全部节点承担账本数据维护工作,少量节点的离线或者功能丧失并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
1.2.3 信息不可篡改

区块链系统中所记录的重要信息,均被摘要算法所覆盖,链越长对信息的确认次数越多,且所有参与记账的节点均会存储一份数据拷贝。少量节点对数据的篡改是不被承认的,也无法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
1.2.4 智能合约

区块链系统内部信息不可篡改且所有参与节点均存储账本数据副本,这为智能合约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降低信任成本、颠覆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有力武器,也是企业使用区块链、实现价值传递和高效协作的工具,同时也是区块链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所在。

1.3 区块链的意义

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包括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网络科学等。这些技术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去中心化数据记录与存储体系,并给存储数据的区块链打上时间戳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前后关联的信任的数据系统。区块链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着眼于打造一个信任的网络。

从经济学层面看,区块链“弱中心化的、分中心化”的特性,并非是让“中心”完全消失,而是其分布式系统弱化了中心的控制。进一步而言,利用区块链技术,以联盟链,私有链或混合链为主,脱离当前通过制度约束或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背书,直接实现双方的价值交换,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排除交易中人为的干扰因素,从制度上防止任何一方的抵赖。

从社会层面看,与传统工业社会不同,区块链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方式,通过技术的实现,使得价值交互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转换为人与技术的信任。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帮助实现弱控制、多中心、自治机制、网络架构和耦合链接等与工业社会完全不同的信息时代的新型的社会结构、商业模式、人际关系。


2.区块链应用的领域

2.1 金融领域

金融的核心无疑就是“信用”的建立。最原始的商品经济是物物交换,但无疑这样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同时还需要面临较高的交易风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问题后,很快便过渡到利用信用建立交易的方式,但我们传统的信用建立是需要靠很多强大的背书“中心”的,比如央行、商业银行,以及法院、监管机构等。这就使得传统的交易成本较高,比如去银行贷款,其过程极其复杂且繁琐,经过漫长的审核之后才会决定是否给你贷款。为降低信用建立的成本,互联网金融出现,互联网金融依靠大数据来建立信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促使信用建立,成本下降已成为时代的趋势。然而,仅靠互联网公司大数据产生“信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事实上,在当前形势下,大数据必然是每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绝对内部资源,不可能进行无边的共享,这就产生了“大数据”的多中心的数据孤岛问题。区块链技术公开、不可篡改的属性,为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各类金融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保单等均可以整合到区块链上,成为链上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转移、交易。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架构,必然在很多方面重塑金融业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2.1.1 区块链+支付(国际清结算)

在支付领域,传统跨境支付与银行间清结算过程中,痛点在于其流程需要经过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代理行、清算行等多个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因此速度慢、效率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同时,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处理以往因跨境成本而被忽视的小额跨境支付的交易,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典型的应用如Visa总部2017年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VisaB2B Connect全新平台,该平台基于区块链创业公司Chain.com的底层平台ChainCore,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统一流程,为金融机构建设处理全球范围内企业对企业交易的基础设施。
2.1.2 区块链+保险理赔

在传统保险业中,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处理的理赔单据繁多,处理单据流程时间长,导致时间成本巨大。区块链技术所提供的智能合约的应用,无须投保人申请,也无须保险公司批准,只需要按照智能合约所规定的理赔条件,实现自动核保,保单自动理赔。区块链上数据真实、难以篡改的特点,可有效简化保单理赔处理流程,降低处理成本,降低索赔欺诈的概率。典型的应用案例如2017年腾讯云区块链TBaaS与爱心人寿保险公司共同打造的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
2.1.3 区块链+交易所

交易所是集中证券交易或商品大宗交易的市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不可篡改性等特征,可以显著提升交易所登记、发行、交易、转让、交割清算效率,也可以保障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典型案例如2015年末,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的纳斯达克,首次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交易平台,完成和记录私人证券交易。澳洲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与银行账户链接,买卖股票后资金可以迅速到账。目前在证券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仅在证券发行和资金清算环节,有理由相信,未来区块链技术在各种产权交易中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1.4 区块链+数字资产

在金融业务典型的大数据交易、资产交易、共享经济和积分流通与通兑的场景下,区块链技术所提供价值流通能力,能够让区块链帮助在数字资产发行与流通中,实现资产确权、交易确认、记账、对账和清算;而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能力,将有效防止数据篡改,规避内部作弊风险。

2.2 供应链领域

供应链是一个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共同组成的,并将行业内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批发商)、终端用户串联在一起的复杂网链结构。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协作工具,与生俱来地适合运用于供应链领域。
2.2.1 区块链+物流

在物流过程中,利用数字签名和公私钥加解密机制,可以充分保证信息安全以及寄、收件人的隐私。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信息化的商品价值化,资产化,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所记载的资产不可更改,不可伪造。而固定了商品的唯一所有权,可以使得所有物流链条中的商品可追溯、可证伪、不可篡改,实现物流商品的资产化。区块链技术保证货物安全,避免快递爆仓丢包,可以优化货物运输路线和日程安排,并且解决物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例如,2016年11月初,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港与荷兰银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鲜花交易中心Royal Flora Holland等组成区块链物流研究联盟,探索区块链在物流领域的作用。这是世界首个专门针对物流领域搭建的区块链联盟。
2.2.2 区块链+溯源防伪

目前,繁荣的市场经济领域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不法商贩利用生产-供货-销售-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漏洞和信息不对称,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给国民经济、产品品牌、消费者都带来很大损害。由于传统方式所限,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开展产品的溯源和防伪。区块链技术结合物联网、防伪标签、物流跟踪等产品防伪溯源的手段,防范供应链中鱼龙混杂的原材料供给,防范销售渠道中出现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区块链技术的溯源防伪可以应用于医疗药品的溯源,食品的溯源等场景,例如,伦敦的区块链初创企业 Provenance 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溯源服务,通过在区块链上记录零售供应链上的全流程信息,实现产品材料、原料和产品的起源和历史等信息的检索和追踪。

2.3 公益慈善领域

众筹领域互助保险在传统运作模式下,存在平台方作弊,监管难度大,公益善款与账目不透明等风险,导致公众缺乏信心,信任无法传递。区块链技术将每个交易方变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各个机构的各项资产、产品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中体现,并解决机构互信问题,形成统一的联盟,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信息公开透明,全网信息共享;同时,基于分布式账簿,防篡改,流程透明可追溯,规避了内部作弊风险。例如,2017年8月,英国的Start Network汇集了42个知名慈善机构,如乐施会(Oxfam),国际关怀组织(Care International)和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与社会企业创业公司Disberse合作,使用区块链追踪资金的流向,以透明迅速的方式减少资金损失并降低资金滥用的风险,使其资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对纳税人和受援者负责。

2.4 公共服务领域

2.4.1 区块链+政务与司法

在公共服务领域中,不论是政务流程还是司法流程,都存在公正与记录的流程长,证据鉴定慢,记录存在作假的风险等问题。同时,传统的存证、电子合同票据与用户信息的记录保全过程中,人们的维权成本较高。区块链所具备的防篡改特性可保障智能合约的执行,为智能合约提供运行的平台。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公证、信息记录与业务流程长,单据繁多和信息作伪与易篡改的问题。例如,西班牙Stampery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司法鉴定、公证、仲裁、审计等权威机构,记录和存证各项法律文件。
2.4.2 区块链+文化与教育

在文化产业中,版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音乐娱乐产业中,大到电影剧本,唱片,IP授权,小到一首背景音乐(BGM),甚至是一段素材片段,都会涉及到版权。而在教育领域中,现有的学生信用体系存在不完善、数据的维度局限、缺乏有效的验证手段、搭建流程复杂以及信息不透明易篡改。通过区块链防篡改与可追溯的特性,可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也可帮助记录跨地域、跨院校的学生信息,追踪学生在校园时期的记录,帮助构建良性的学生信用生态体系。例如,国外的PeerTracks和Ujo就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在文化领域中非常典型的创业公司。
2.4.3 区块链+医疗

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当中着重提出了,医疗机构应该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不得限制处方外流。同时又探索医院门诊多渠道购药模式,患者可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在这个政策背景下,智慧医院平台电子处方信息流动过程中的的保密性、防篡改、全程可追溯等需求就成为重中之重。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让患者、医院、药企、卫计委(监管方)等多个参与方形成一个互信联盟,同时满足监管和安全的需求。例如,腾讯微信智慧医院就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处方信息的安全流转。

2.5 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IoT)蓬勃发展的今天,它不仅给个人消费带来变化,还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目前,大型的物联网平台依靠中心化模型控制各个电子设备之间链接与交互,但是在很多场景下,这种方法变得不是那么实际,比如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其中的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 而分布式物联网平台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物联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交互,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同时可以记录数据交互的信息。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区块链在工业设备、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等等领域都可以有很好的应用,比如在建筑领域,区块链技术创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物联网账簿,账簿可以记录和保存所有智能设备间的交互信息。例如,国外创业公司Filament,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智能设备信息上链,每个设备在公共账簿上拥有唯一身份信息,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物联网平台。

2.6 共享经济领域

谈到共享经济,总会让人想到共享单车/汽车,共享房屋,甚至共享电力等等。目前,共享经济,它还停留在依靠一个公司或一个平台,让交易双方通过这个中心机构达成交易,完成使用权的不断转移与共享。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真正的共享经济是不需要任何第三方中介,用户间可以点对点的进行交易。恰好,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区块链其自身所拥有的去中心去中介化的特征,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数据不可篡改且真实可信,它可以帮助创建出一个真正的的共享经济。比如,国外目前很流行的房屋租赁平台Airbnb,一旦运用区块链技术,用户们就可以不再通过Airbnb平台租赁房屋,而是用户间可以点对点的进行房屋空间共享。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这种共享经济的生态网络,让闲置的资源,比如房屋、汽车、电力和存储等等都可以实现共享,并给所有共享贡献者经济回报,给共享服务接受者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服务。这样,共享经济优势才真正显现出来,优化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和流通,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实现共享经济。

3.腾讯云区块链开放平台介绍

腾讯在云存储、分布式计算、高吞吐网络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方面有多年的积累,腾讯云提供区块链平台的重要目的就是把这些核心技术优势立体化输出,和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用户通过腾讯云区块链,可以把最领先的云端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一起应用到自身的优势业务中,为业务创新带来新的机会。

腾讯云区块链服务TBaaS(Tencent Blockchain as a Service),采用的是联盟链的方式,深耕技术服务,通过定义统一的标准规范,任何企业都可以在TBaaS平台上轻松地构建区块链服务,为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3.1 腾讯云区块链概述

腾讯云区块链TBaaS,以腾讯云为依托,为企业市场提供金融安全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通过区块链云上的服务,为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灵活的解决方案。

TBaaS平台系统不仅符合金融级别的安全合规性要求,同时还具备了腾讯云完备的能力,用户在弹性、开放的云平台上能够快速构建自己的IT基础设施和区块链服务。TBaaS腾讯云区块链开放平台在支持Hyperledger1 Fabric区块链网络技术的同时,也将支持BCOS, TrustSQL,Corda, EEA等不同区块链底层技术,并打通周边技术生态,为用户提供一整套进行区块链开发、测试,快速部署,弹性可控的企业级解决方案。

3.1.1 TBaaS为何做联盟链

最早的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众多数字货币技术称之为公有链;而针对企业市场、特别是金融行业,出现了以Linux基金会的开源项目超级账本代表的联盟链。

公有链与联盟链独立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技术路径,公有链使用工作量证明(PoW),即挖矿的方式达成共识并实现数据的防篡改,公有链往往伴随着数字货币/代币作为挖矿的奖励,其基础业务也一般以数字货币的交易为主体;而联盟链针对的是特定的企业或组织,联盟链的加入有一定的准入机制,通过数字证书的方式实现基于PKI的身份管理体系,交易或提案的发起,以参与方共同签名验证来达成共识,因此不需要工作量证明(PoW),也不存在数字货币/代币,提高了交易达成的效率、节约了大量计算成本(算力硬件投入和电力能源消耗)。

腾讯云区块链TBaaS所做的联盟链平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针对企业市场的需求,开创性的抛弃了数字货币、工作量证明等部分原初区块链技术特性,而保留并发展了分布式账簿、交易共识、数据防篡改等功能。同时,针对企业市场、金融市场的需求又增强了权限管理、安全控制、隐私保护、监督/监管等能力。腾讯云区块链,专注于提供生产级别的、金融级别的安全可信的联盟区块链平台。

3.1.2 TBaaS的设计原则

1)开放性

Linux Foundation金牌会员, Hyperledger会员,金链盟会员2,可信区块链会员3源代码开放给 Linux社区,提供代码给合作伙伴与监管机构,供对方进行代码安全审查代码兼容社区标准,数据迁移标准化,迁移成本可控

2)高可用性

TBaaS 构建于成熟的腾讯云平台,整个平台遵循等保四级高可用设计准则

3)极致性能

开源版本基础上优化平台引擎,单链实现3000+TPS,满足生产系统大吞吐高并发性能需求提供适用商业应用的多链、硬件加密、高性能SSD等解决方案,线性提升 TBaaS 处理性能多角色节点成员动态加入/退出TBaaS服务

4) 自动化部署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一站式快速交付定制TBaaS服务主动升级底层区块链平台和更新补丁多角色节点成员动态加入/退出TBaaS服务

5) 智能监控

Kubernetes集群7*24监控提供立体化TBaaS平台数据监控、智能化数据分析、实时化故障告警和个性化数据报表配置,实时、精准掌控业务和TBaaS平台健康状况

6) 高性价比

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弹性伸缩

节约运维成本

节约监控开发成本

按包年或包月的计费模式,减少客户前期投入成本

7) 全球互联

拥有42个数据中心,触达全球,助力客户在腾讯云区块链 TBaaS 上跨地域部署

领先业界的多线BGP ,覆盖国内、外主流运营商

电信 | 联通 | 移动 | 铁通 | 盈通 | 教育网 |天威 | 长宽 | 互通 | 中信 | 华数

Tbps+互联网带宽资源
Tbps级别内网互联互通,多机房之间跨域容灾
开放态度,接入具备友商云能力
全方位网络安全基础能力,包括DDoS防护,入侵监测、漏洞扫描,主机防护等

3.1.3 TBaaS的服务能力

腾讯云区块链服务 TBaaS,是一个企业级的区块链开放平台,可一键式快速部署接入、拥有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支持私有链、联盟链或多链,拥有私有化部署与丰富的运维管理等特色能力。TBaaS可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零售、电商、游戏、物联网、物流供应链、公益慈善等行业中,重塑商业模式,提升客户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3.1.4 TBaaS的技术架构

腾讯云区块链TBaaS的技术特性有:

支持权威CA机构签发数字证书;

硬件加速加密/解密;

支持国密SM1,SM2,SM3,SM4算法;

容器化资源管理,支持多链;

Devops运维监控;

存储系统数据冗余备份,安全可靠;

数据迁移标准化;

增量恢复技术加快用户数据恢复;

冗余物理链路设计,多链路高可靠路径,无单点故障;

3.2 TBaaS产品特色

3.2.1 云上服务

TBaaS上为客户所提供的区块链服务,遵循一个联盟一个系统的原则,不同的联盟链(不同的客户),不仅在逻辑上是严格隔离的,在物理资源(机器硬件、网络、存储…)同样是互相独立的系统,完全符合金融安全监管要求。

只有在同一个联盟链系统中,才会有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盟链有着安全可靠的准入机制,避免敏感信息的泄漏。

TBaaS云服务遵循标准的区块链底层协议搭建,可以兼容网络协议一致的友商云平台。在多云融合的环境中,用户可以按照业务需求搭建真正的跨云平台联盟链,解耦用户与底层技术平台的强依赖性,提升区块链平台自身的可信度。

3.2.2 私有云服务

在金融、电信、政府、能源、教育、交通等行业中,用户的核心业务需要自主可控。为了更好满足这个诉求,TBaaS支持TCE私有化部署方式。TCE是腾讯云企业级私有云解决方案,经过工信部可信云认证,SLA分别达到99.95%的服务可用性和99.999%的数据可靠性,达到金融行业最高标准级别。TBaaS专有云部署方式搭建在稳健的TCE平台,用户可以自主管控整个TBaaS云平台。

整个私有云构建在微服务治理架构,引入业界优秀口碑Kubernetes进行大规模集群和分布式应用的管理,充分体现Devops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的理念。TBaaS服务提供集群和服务两个层级的弹性伸缩能,能够根据业务运行情况,监控容器的 CPU、内存、带宽等指标进行自动扩缩服务,同时可以根据容器的部署情况,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TBaaS私有云平台还支持高效部署,修改的业务代码进行快速构建、测试和打包集成,将集成的代码以灰度上线的方式快速部署到预发布环境和现网环境上。
3.2.3 隐私保护

腾讯云区块链平台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管理、多链隔离、信息加密、智能合约控制等手段保护私密信息。

基于PKI的身份管理:TBaaS平台采用双重身份认证机制,首先通过腾讯云官网帐完成帐号验证;再进入到区块链的权限管理体系,所使用的用户必须通过区块链用户管理中心注册才能获得相应身份证书,只有使用该安全证书签名的客户端节点才能发起交易请求或提案。

多链隔离:不同的组织的节点间可以建立不同的逻辑区块链,通过信息隔离,完成不同的组织、不同节点对账簿的隐私保护。账簿在各个组织的节点。

信息加密:在将数据保存到区块链上之前,可以把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方式,将敏感的隐私数据保护起来。另外,也可以将敏感的数据或文件的通过哈希的方式,将其数据指纹保存在区块链上,原始数据或文件保以更安全的方式保存。

智能合约控制:通过智能合约和访问控制策略来限制访问数据的角色和用户,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提供了更灵活的访问权限控制,可以针对节点,针对组织、针对角色、针对用户制定不同的策略。

3.2.4 多链支持

一条逻辑上的区块链是集合了特定组织、特定节点的私有区块链系统,不同的组织间可以建立不同的逻辑区块链,链间实现数据隔离,智能合约可以部署在不同的逻辑区块链之上。

TBaaS系统中,支持用户在同一个区块链系统中建立多个不同的逻辑区块链,即多链。多链中每一条链都是包含记账节点、共识节点、智能合约和账簿的逻辑结构,它将参与者与数据(包含智能合约)进行隔离,实现了不同角色的用户访问权限不同,数据进行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多链结构,在不需要增加硬件设备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可将热点链拆分为若干并行链,使得数据可以并行写入,提高并行性能。

通过多链的方式进行信息隔离,充分符合用户按照业务场景和参与方建立不同逻辑区块链的实际需求,同时也避免了通讯风暴,节点只在自己的逻辑区块链上进行通讯,提高了效率。

3.2.5 合约管理

鉴于智能合约开发是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功能,所有区块链业务能力围绕智能合约为核心,来实现智能合同、自动触发、安全隔离、业务定义、数字协议等功能。因此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应用开发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客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编写和调试智能合约。为了解决这一困难,TBaaS平台提供完备的智能合约集成开发调试环境,大大缩短了用户开发周期并减轻了开发压力,以更便捷的方式辅助软件开发。

与其它平台不同,腾讯TBaaS平台不仅可以对智能合约进行词法分析、语法检查,还专门提供了智能合约安全检查服务,对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校验,以防止类似于以太坊DAO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下图为腾讯云区块链即服务的云平台上,智能合约的生命周期示例图:

3.2.6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决定了区块链的数据一致性的实现方式和适用场景,腾讯云区块链目前支持超级账本原生共识机制的同时,未来也将支持用户自定义的共识插件和背书插件,方便用户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和切换。
3.2.7 开放机制

腾讯云区块链TBaaS是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在支持超级账本Hyperledger Fabric的同时,我们也支持BCOS,TrustSQL等优秀合作伙伴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在未来将支持R3 Corda,企业以太坊等区块链等技术,并积极关注区块链前沿科技的发展。
3.2.8 证书管理

与传统的公有链不同,联盟链对用户身份的管理要求和隐私保护要求更高,腾讯云区块链与目前国内领先的证书服务提供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进行深度的战略合作,支持在腾讯云区块链中使用CFCA签发企业所需的各类证书,各类证书,用于身份认证、交易监控、交易安全、反欺诈等,为客户带来全平台的证书可识别性和几乎透明的权威CA证书使用体验和一体化的用户与证书管理服务。
3.2.9 硬件加密

腾讯云已具备成熟的硬件加密能力和产品,腾讯云区块链可以直接与其无缝对接,帮助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充分保护其数据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提升加密解密和签名验签效率,实现密钥安全管理,帮助客户符合监管和等级保护要求。目前腾讯云硬件加密支持绝大部分主流的国密算法和各类国际通用算法,例如SM1,SM2,SM3,SM4,DES,AES,RSA。
3.2.10 按需存储

存储膨胀是当前区块链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比特币和以太坊当前的全账本数据量已经十分庞大,不适合现今的主流互联网移动端设备进行快速访问处理,区块链在传递信任和价值的代价之一便是消耗了较传统方案多得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如何让存储问题不成为企业上链的隐忧是腾讯云区块链着重探讨的重要课题。一个优秀的存储解决方案应该能不仅需要保证保证读写性能和数据 高可用性,还应该在中心化集中存储存储和各节点独立维护一个完整账本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帮助企业节省存储成本。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云端存储在可扩展性、按量计费、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将拥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区块链在不同场景下的对存储系统要求不同,腾讯云区块链提供了多种存储层解决方案,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以Hyperledger Fabric为例,存储分为三部分,账本数据,状态数据和历史数据,账本数据支持使用传统块存储解决方案,例如性能更好的CBS云硬盘或者成本更低,运维更简便的CFS,并支持快照镜像等备份和快速拷贝需求,方便新节点加入区块链后快速同步账本;状态数据和历史数据除了使用原生的GoLevel DB和CouchDB以外,未来可以使用腾讯云端的MongoDB方案。

另外区块链本身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源,目前腾讯云已经支持大数据解决方案与其无缝对接,满足客户在区块链上的大数据需求。
3.2.11 企业互联

云端企业客户通常拥有若干个自己的VPC,VPC之间天然隔离,腾讯云区块链以VPC的形式部署和提供服务,将区块链部署于一个独立的VPC中,不占用用户的VPC配额,同时支持将区块链VPC与其他多个用户的VPC快速打通,不受限于网络地址重叠与繁琐的路由配置等因素的影响,方便用户直接通过自己的VPC访问自己的组织和节点,让客户无需为客户网络互联和后续拓展担心。


除此以外,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腾讯云区块链对用户已有的IT基础设施投资充分保护,能够支持用户复用现有VPC和用户自有IDC内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块链的一部分节点。
3.2.12 网络管理

TBaaS平台依托于腾讯云基础设施,提供高速、低延迟的区块链网络,为区块链各个节点间提供无阻塞、无超载的高可靠性的通信,通信保护符合金融级别安全级别标准。

腾讯云区块链的网络遵照联盟链的准入机制,采用多组织联合,区域自治的方式,多链隔离等技术,实现了网络既可以灵活的拓展,又可以实现自适应的管理模式。

许可网络:腾讯云区块链网络的成员,首先必须有着经过严格的身份核实,才能加入到某区块链网络,参与方发起申请后需经过组织方的认可才能接入,实现了联盟链的准入机制。

区域自治:区块链网络通过不同组织的划分,实现了区域的划分和不同组织的自治管理。组织内部的通信,无需全网广播,而组织之间的通信通过各自的锚节点来进行,既减少了不必要的通信量,又保证了信息的私密性。

3.2.13 策略和权限管理

联盟链仅对成员开放,这种准入机制,以及区块链上的读写权限、参与记账的权限,需要按照联盟的规则来制定。这些机制和规则的集合构成了策略和权限的管理。

权限和策略管理是共识机制的一部分,权限控制的基础是依托于不同策略下达成的共识,策略管理在权限的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策略的制定包含通道策略和共识策略。TBaaS提供了图形化等更加友好的权限和策略方式,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针对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逻辑的共识定制。

联盟链针对企业级的管理和监控需求,对用户的权限、角色,和各种共识策略、访问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增强。TBaaS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这种灵活的权限策略管理,从而实现了对不同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
3.2.14 账号管理

腾讯云区块链中,一个组织的帐号分为根账号和子账号,根帐号是这个组织的管理员,是组织资源的所有者;子帐号可以有资源创建的权限,默认不拥有所创建资源的权限,子帐号的权限可以控制到单个API接口的粒度。拥有相同功能的多个子帐号可以建组,通过组进行权限管理。

腾讯云区块链的登录体系和敏感操作支持双层安全保护,在用户名和密码之外,再加一层MFA设备,MFA设备可以安装到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

腾讯云区块链的帐号可以通过邮箱注册,也可以关联QQ、微信等第三方帐号。

4. 腾讯云区块链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概览

腾讯云区块链服务TBaaS,专注于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不同的业务场景,通俗易懂地帮助客户从业务的角度去理解区块链,并推出特定业务场景下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更低门槛更高效地帮助用户方便、快速的构建区块链服务。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腾讯云区块链服务TBaaS将用户从繁琐、重复性的开发任务中解脱出来,让用户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区块链上的服务、业务系统的高级架构设计上。以下为TBaaS为解决用户问题的业务架构示意图:

4.1共享账本

业务场景

1)快速核保/保险直赔

2)银行间清结算

3)跨境汇款

4)审计

解决的业务痛点

1)保险理赔单据繁多,流程时间长

2)银行间清结算慢

3)跨境汇款时间长,费用高

4)传统审计流程复杂度高,质量与效率受限

应用案例1:保险理赔

传统保险从产品设计到代理人制度销售模式,是一套自上而下的销售管理模式,中间环节繁复,对市场的节奏反馈响应速度慢,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快速变革的社会形势。保险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针对新型的保险业务需求很难及时开拓

保险和医疗系统没有打通,理赔的申请、受理、审核及赔付周期长,同时存在骗保的情况

保险的生命周期过程(从参保到理赔,最后到赔付)不透明,参保人对保险公司缺乏信任

整个保险业务过程都完全依赖人的操作,缺少自动触发和智能控制,因此不仅响应速度慢,而且很难杜绝人为的操作错误、行为疏漏,甚至是恶意篡改

信息查询困难,用户很难随时随地的查询自身参保情况

再保险业务开展困难,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防篡改、反欺诈、可追溯

传统的保险业务很难做到既要信息公开,又做到隐私保护

整个保险业务的IT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限制了传统保险引入高新科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并阻碍传统保险向互联网方向转型

区块链结合保险易用场景,将会革新现有的保险体系。以医疗保险为例,区块链的引入,不仅仅是将数字信息存证保存在区块上,更重要的是:

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能够打通保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保险中的流程、上下游机构做到操作、信息的透明;

实现价值的流通,通过信息共享,为信息的提供方一定的奖励机制,引导医疗系统信息的开放化;

打通医疗-保险-监管等各个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与保险业务的电子化;

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保险业务承载于区块链网络中,完成自动核保、智能理赔的高阶目标。而保险的全业务上链后,即可实现业务能力、数据存储的分布式管理,规避了中心化数据中心所带来的一些列问题,大大降低开发及运维成本。

区块链系统引入之前,信息的交流模式是零碎的、分散的、无规则的、非通用的、缺乏标准的模式,各个环节需要过去各个机构自身去打通,而各个机构的信息电子化是私有的协议,缺乏统一规范,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这也是目前医疗信息标准化的最大障碍。通过引入区块链,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并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流、通信标准,无需每个机构、每个组织自己去联络并打通。

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封闭性,并且缺乏利益的驱动,导致医疗信息很难共享给体系外的机构。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引入区块链系统后,通过建立起信息和价值交换的体系,最大化的吸引医疗机构将自身的信息开放给保险机构。

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自动核保,智能理赔的过程如下:

1. 参保人在医院就诊后,提出理赔申请,同时将相关就诊信息提交到系统中

2. 提交申请后,自动触发智能合约,系统调用医疗机构接口,对参保人理赔资料进行核对

3. 审核通过后,触发赔付智能合约,保险公司对赔付的钱款进行自动划拨

其中证书中心作为核心节点加入到这个系统中,系统中各种角色,各类节点所使用的电子证书,都由认证中心机构集中管控和颁发。通过引入已经与腾讯战略合作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使得证书的颁发校验更具金融合规性,使得电子存证真正具备法律效应。

同时区块链技术使得再保险的业务能力成为可能。再保险是基于原保险的保险,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再合约”的过程。区块链将催生“再保险2.0”时代的到来,其重要特征是“风险新分散”,是再保险职能的新存在。共识机制、时间戳和智能合约将扮演重要角色,将给再保险,乃至保险创新以全新的启发和路径。

最后,我们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展示平台,将资金信息、保单信息、会员信息等共享到区块链当中。其中除了涉及到存证能力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治理能力。腾讯云区块链即应用的平台可以引入监管机构、第三方媒体和会员,共同参与平台的监管。我们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业务模式上是去中心化、自行运作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地运作和管理这些项目。这些项目上链后,通过引入这些参与方、监管机构、第三方媒体,甚至有些愿意参与的会员,他们可以对链上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金准人工智能 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与趋势报告(下)

母子链或分层架构

传统的公有链网络中,记账节点不仅需要负责完成交易清算,还需要承担运行智能合约及存储各类状态的职能。

分层架构的本质是将交易清算及智能合约的运行、计算进行隔离,独立运行,分担原先节点的压力,该方案的最著名的提出者为卡尔达诺,其将区块链网络分成了“清算层”和“计算层”,清算层负责数字资产的交易和流动,计算层提供智能合约,身份认证,通信等功能,并方便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目前卡尔达诺已完成清算层的部署。

母子链架构则是将区块链分成主链和子链,母链负责交易清算,并存在众多的子链,每一条子链负责不同智能合约的运行,可定义自己专属的共识机制及执行模块,同时子链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达到并行处理效果,子链与母链定期进行通讯,由子链将信息同步确认至母链上,典型的案例包括墨客、本体及Nuls等,墨客已于4月30日正式上线主网络,本体于3月30日上线测试网络,Nuls于3月31日上线测试网络。

隐私性解决方案进展

在公有链环境下,每一个节点都能获取系统账本,并且,所有的交易信息公开透明,然而这在某些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下却是致命的。尽管类似比特币的主流区块链网络是“化名”的,即采用公钥哈希值作为交易标识,公钥哈希值与用户真实信息不绑定,然而我们仍旧可结合区块信息、转账记录以及IP地址等,对真实信息进行推断,因而区块链并不能完全实现“匿名”。

如何在保障隐私(隐匿交易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区块链的特性(可追溯、可验证等),目前的解决方案包括:“环签名(Ring Signature)”、“零知识证(Zero Knowledge Proof)”、“混币(Coin Join)”,及“隐形互联网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

1、混币(Coin Join)

达世币采用了混币(Coin Join)的关键技术,借助主节点将多个用户(至少3个)的多笔交易进行混合、形成单一交易,同时,为了防止主节点被攻击,达世币引入链式混合(Chaining)以及盲化(blinding)技术,即用户的交易会随机选择多个主节点,并在这些主节点中依次进行混合,同时,用户不直接将输入输出地址发送到交易池,而是随机选择一个主节点,让它将输入输出传递到一个指定的主节点。

2、环签名(Ring Signature)

门罗币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中心节点的加密混合方案——环签名(Ring Signature),每当用户发起一笔交易,用户使用自己的公钥会与其他用户的公钥中随机选出的若干公钥来对交易进行签名,以此隐藏发起者的真实身份,通过隐匿地址(Stealth address)技术,保证接收者地址每次都变化,从而让外部攻击者看不出地址关联性。通过环形CT来隐藏交易的金额。

3、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

大零币利用了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的密码学技术,可自动隐藏区块链上所有交易的发送者、接受者及数额信息,只用那些拥有查看密钥的人才能看到交易的内容,用户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并可自行选择向其他人提供查看密钥,成为既可提供完全的支付保密性,又能使用公有区块链来维护的去中心化网络。

4、隐形互联网(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

Verge币是基于比特币技术的开源匿名数字资产,通过洋葱网络(The Onion Router)和隐形互联网(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技术隐藏个人信息,比如IP地址和地理位置等,实现快速匿名交易,并无法追溯交易历史。

然而目前,区块链隐私解决方案大多集中在交易、转账隐私的保护上,并未涉及智能合约、信息存储、信息通讯层面的隐私问题,进入2018年后,一部分致力于填补上述市场空白的区块链项目开始涌现:包括致力于实现点对点加密通讯及信息传输的Mainframe项目;专注提供分布式的信息代理加密及解密服务的Nucypher项目,可满足公共区块链上私密信息的存储、共享和管理;以及目标成为公有区块链体系的私密层,可实现智能合约、信息的私密运算和交互的Keep Network项目。

互通性解决方案进展

区块链体系分为私有链、联盟链和公有链。基于交易性能、容量规模、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考虑,联盟链和私有链往往被商业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更广泛采用,然而:(1)私有链、联盟链中的资产不能在不同的区块链间直接转移,主动或被动地导致了价值的孤岛;(2)同时,即便是目前的公有链,也只能和自己的生态系低成本交互,而无法高效率和别的区块链生态进行高效交互。由此各种连接不同区块链的跨链技术也被人们开始关注和探索。目前,关于区块链的跨链技术还在研究和试行阶段,方向主要分为价值跨链和状态跨链,以价值跨链为主,状态跨链有待进一步探索。主要的跨链方案包括:

公证人机制(Notary schemes)

以瑞波为典型代表,其Inter ledger协议能连接不同账本,通过第三方“连接器”或“验证器”互相自由地传输货币。该协议采用密码算法用连接器为这两个记账系统创建资金托管,并通过受信任的一个或者一组团体向某记账系统声明另一记账系统上发生了某事件,或者确定该声明是正确的,这些团体既可以自动地监听和响应事件,也可以在被请求的时候进行监听和响应事件。当所有参与方对交易达成共识时,便可相互交易。

 

27:Ripple的Inter ledger协议

中继技术(Relay):

Cosmos和Polka dot为典型。Cosmos是Tender mint团队推出的一个支持跨链交互的异构网络,以其核心链—“中心(Hub)”为中继,与其余的链—“空间(Zone)”共同构成一个链网架构。链网架构下,中心及各个空间可以通过区块链间通信协议(IBC)进行沟通,代币可以安全快速地从一个空间传递到另一个空间,空间内部所有代币的转移都会通过中心,并会记录每个空间所持有的代币总量。

 

28:Cosmos的“Hub—Zone”异构链网

2018年5月初,Cosmos测试网络已进入Gaia-5000阶段,可进行验证者的出块奖励。

Polka dot系由原以太坊主要核心开发者Gaven Wood开发的一个可伸缩的异构多链网络。这个网络以Polka dot为核心的中继链(relay chain),并存在大量的可验证的、平行的动态数据结构,被称作平行链(para chain),通过Polka dot这一中继链,不同区块链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和数据的传递,并实现并发和扩展。

 

29:Polka dot的“Relay-Para chain”可伸缩异构网络

侧链技术(Side chain)

侧链是以锚定某种原链上的数字资产为基础的新型区块链。假设B链能拥有A链的所有功能,则称B链为A链的侧链,A链为B链的主链。其中主链A并不知道侧链B的存在,侧链B知道有主链A的存在。通过将主链的区块链头写入侧链的区块中,让侧链使用和主链一样的共识验证方法,侧链便可以验证主链的交易。典型的侧链技术项目如比特币的侧链Root stock。

哈希锁定技术(Hash locking)

以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雷电网络(Raiden network)为典型,在跨链支付层面被莱特币所率先采用。其核心在于哈希锁定技术(Hash locking),即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架设链下的支付通道,双方若无直接的点对点支付通道,只要网络中存在一条连通双方的、由多个支付通道构成的支付路径,闪电网络也可以利用这条支付路径实现资金在双方之间的转移。由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区块链网络各自使用了不同的网络协议,导致很难在异构的区块链网络间搭建闪电网络的通道,目前的跨链闪电网络通道,主要存在于莱特币和比特币之间。

分布式私钥控制技术

Wan chain和Fusion为典型。Wan chain利用多方计算和门限密钥共享方案对跨链交易进行联合锚定,在不改变原有链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跨链通信协议实现接入和交互。具体来说,对于转入交易,用户发起跨链交易请求,并将原链上的资产转入Wan chain位于原链的跨链锁定账户,之后用户可在Wan chain上获得新创造的同等价值的智能合约数字资产,进而可以使用相关应用或交易;对于转出交易,用户在Wan chain上被创造的数字资产清空,之后Wan chain位于原链的跨链锁定账户,会向用户提供的原链目标账户转入先前锁定的数字资产,等值的数字资产便会回到原有链。

 

30:Wan chain的跨链交易机制

Fusion则是通过分布式私钥生成与控制技术将各种数字资产映射到Fusion公有链上,这一过程称为锁入,而后可实现对多种数字资产的控制权管理,被映射的数字资产可在Fusion公有链进行自由交互,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抵押、托管、借贷、衍生品等应用。最后,再通过解锁,将数字资产的控制权还给所有者,与Wan chain不同的是,整个过程不涉及所有权转让。

 

31:Fusion的多数字资产映射模式

4.3区块链以外新的分布式账本底层正不断涌现

由于区块链技术目前面临“可扩展性—去中介化—安全性”的抉择,越来越多的项目寄希望于通过区块链以外的技术搭建分布式账本底层,以突破上述瓶颈。事实上,“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然而分布式账本技术却不等同于“区块链”。目前,除区块链外的主流分布式账本技术如下:

有向无环图(DAG)

DAG是一种使用拓扑排序的有向图形数据结构,无区块概念,不涉及将所有数据打包进区块,以及区块之间的串联,而是节点各自提交数据单元,包含签名,数据与父辈单元信息,不同数据单元之间通过哈希值进行关联,最终形成一个无回路的有向图数据结构。

 

31:有向无环图架构

与区块链同步记账不同,DAG本质是一种异步记账,即数据信息录入操作异步化,用户可以自主异步地发起交易,并把数据写入DAG中,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目前,传统采用DAG架构的项目包括IOTA、ByteBall、Nano,另外,也有新兴的如Trust Note、Hycon、CyberVein等项目涌现:

独创Tangle(缠结)架构,无挖矿,整个网络均参与交易验证,节点每向网络中添加一笔新的交易,需验证网络中前两笔交易,进行一定的工作量证明,后等待其他节点对你发起的交易进行验证。2018年5月3日,IOTA基金会宣布Qubic项目,将会通过Qubic在IOTA中添加智能合约、预言机等,被认为是重大升级。

取消了区块链和工作量证明挖掘概念,在传统DAG架构上引入主链与公证人概念,主链即经过公证人认定的最短路径,是一道确定的交易时间序列,构成无序的有向无环图中的主干,公证人充当监管者的角色,帮助系统锚定交易发生的时间顺序,以避免潜在的双花问题。

Raiblocks,2018年改名Nano,独创DAG区块点阵(Block-Lattic)数据架构,非传统的单线程区块链架构,一个账户一条链,只记录、维护和更新自己的交易,从而实现高并发。具体来说,发送者在自己链上执行“发送”交易,并完成简单的工作量证明,以防止垃圾攻击,接收者在自己链上执行“接收”交易,后交易发送给验证节点,由验证节点进行比对和广播,无冲突,便确认,若有冲突,启动验证节点投票。

Trust Note改进了Byte ball的公证人制度,采用了双层共识机制,在传统DAG验证的基础上,引入了被称为Trust ME的公证共识,由超级节点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公证人的权利,同样依据DAG架构中排出的链定序避免双花问题。

韩国的基于DAG数据架构的底层公链平台项目,使用称作SPECTRE的共识算法,在两组数据单元之间采用投票算法,以成对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排序,以解决DAG异步记账模式下潜在的双花隐患。

DAG数据架构的基础上附加可交互的智能合约,并使用自己的编程语言Vein和虚拟机CBVM(Cyber Vein Virtual Machine)。与传统DAG项目节点在发布数据单元前需要做简单的工作量证明不同,Cyber Vein引入贡献证明(Proof of Contribution),通过在网络中的贡献和适当的哈希计算,来决定交易费用的分配。

哈希图(Hash graph)

哈希图是由Swirds公司持有专利的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和数据结构,根据其独创的流言协议(gossip about gossip protocol),每个节点需将自己的交易信息传递给相邻节点,又将相邻节点的交易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并且,每一笔交易信息都会附上需要传递的他人交易信息的哈希值,以及该节点自己最近一笔交易的哈希值,当所有节点完成信息传递,便可以达成共识,完成记账,这一过程被称为虚拟投票(Virtual Voting)。通过上述方式,哈希图解决了传统BFT共识下消息复杂度高,大量消耗系统的网络带宽,无法很好的应对动态网络问题。

目前,哈希图主攻商业领域的联盟链,已在联盟链环境下实现二十五万笔每秒处理速度,然而其在大规模公有环境下运行仍有待验证。

 

 

32:哈希图数据、信息传递结构

哈希图具备如下特征:

哈希图仍采用拜占庭容错算法,属于完全异步的拜占庭容错aBFT,1/3的容错率,不良节点低于总节点数的1/3,就能保证共识无误,但一旦有更多的节点作恶,系统便会崩溃。

相较于区块链体系记账时间通常与实际交易时间存在差异,例如在PoW机制下,某一笔交易的优先级不够高,或者矿工费用较低,记账者就会优先打包其他交易,但哈希图机制下,实际交易时间与记账时间是一致的,交易发生后就传遍全网,便获得公认,因而更加公平。

无需挖矿,原先PoW的工作量证明机制,运行公有网络的成本高昂,同时,若两个矿工同时创建了两个区块,系统会默认选择最长的那条链,而丢弃另一个,造成浪费。